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改变了埃及是历史,给后人留下诸多启示。对此,有的史学家认为改革“奠定现代埃及国家的基础”,有的却认为改革“并未设法把埃及建成为一个国家”,相反,“为外国资本家的剥削铺平了道路”。你赞成哪种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阿里改革在与埃及有着相同命运的亚非各国引起强烈反响。阿尔及利亚的抗法斗争领袖对阿里改革难以忘怀,立志效法。阿里所实行的专制主义王权和重商主义,以及向西方学习科技知识的措施,在土耳其改革派看来,则是“为成功的改革树立的榜样”。

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也很高。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摘编自艾周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中国的反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尔及利亚为何会把阿里改革看作“为成功的改革树立的榜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源对阿里的评价。
2019-08-0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专题6测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推翻了埃及的马木鲁克王朝,派总督专门治理。总督将埃及划分为24个省,并任命埃及的马木鲁克为省长。另外,奥斯曼帝国素丹(皇帝)派一支5000人的近卫军驻扎埃及,作为总督和马木鲁克的制衡力量。

材料二 埃及的土地归奥斯曼国家所有,政府将土地承包给奥斯曼贵族、近卫军和埃及的马木鲁克。包税人再将承包的土地分租给农村公社。最后,村长将租来的土地分配给村社农民耕种。农民每年上交两种税:土地税(国税)和余额税(承包人的税)。包税人将所征土地税的1/5上交国家,1/5交给地方政府,剩余的3/5归为己有。此外,农民还要无偿地耕种包税人的免税赐地,并交70余种苛捐杂税,负担十分沉重。加上水利灌溉系统长期失修和遭到严重破坏,尼罗河洪水不断,泛滥成灾,农业生产日趋衰落。瘟疫不断流行,人口大量死亡,昔日拥有800万人口的埃及,到18世纪末已不足300万人。18世纪,马木鲁克承包的土地已占埃及土地的70%。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的埃及形成了几派重要的政治力量。
(2)根据材料二,分析埃及农村当时实行什么制度?包税人由哪些阶层构成?这一制度主要内容是什么?
2019-08-0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6.1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木鲁克在训练

材料二 马木鲁克原意是“奴隶侍卫队”,他们原是埃及统治者从中亚和高加索等地买来的奴隶,编入军队充当侍卫。13世纪中叶,马木鲁克在埃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埃及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后,马木鲁克仍然保持了相当的实力。他们生性强悍,习于骑射,为了各自帮派和家族的利益,经常进行仇杀、凶斗活动,恣意屠戮百姓、劫掠民财,是埃及社会动乱的祸源之一。


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埃及的马木鲁克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过程。
2019-08-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6.1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
(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
(4)从梭伦、阿里、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2019-05-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2周周练历史试题

6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结构的变革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国家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上半期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本国的现代化?

(2)材料认为阿里改革没有使埃及的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简要说明你对材料观点的看法。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的结构变革,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上,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1)阿里“聪明”地“灭弄权之骁骑”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招士通商”“与列国无异”指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材料二认为阿里改革没有使埃及的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是什么?对此看法你有何认识?

2018-09-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选修1同步练习卷: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8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和埃及,其城市历史源远流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其城市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随着1798年法国侵入埃及和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埃及与中国的历史开始由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过渡,其城市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开始接受新文明的洗礼。

—车效梅《开罗、上海城市现代化进程比较研究》

(1)结合时代背景,概述1798年法国入侵前,埃及的政治、经济状况如何。

(2)埃及通过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实现了从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过渡,简述其措施。

(3)埃及和中国向现代国家过渡的过程有何相似性?

2018-09-17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岳麓版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选修1同步练习卷: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穆罕默德•阿里虽然率埃及人民抵御了英、法殖民主义侵略,但是也经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洗礼。他审时度势,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材料二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评价很高。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做了全面介绍,对穆罕默德•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做了评述。魏源说,穆罕默德•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性质的认识。

(2)材料二中魏源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中所说的“‘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分别指的是什么?

(3)举例说明材料二中的“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10 . 【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叶以后,蒸汽机的轰鸣渐次改变着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之前,埃及的教育十分落后,全都是宗教性的,缺乏世俗教育。各地有一些私塾,只教儿童背诵《古兰经》。高等学府只开设宗教、语言、伊斯兰教法律等课程。穆罕默德•阿里执政以后,在各地新建许多专科学校,如工程学校、炮兵学校、步兵学校、医学院、兽医学院、农学院等,用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他还创办世俗学校,普及中小学教育;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材料二日本江户时代幕府的教育方针以武士为主要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经史、诗文、律令为主,不能适应近代化的需要。明治政府提出了“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推行四年制义务教育,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短短数年内兴办了26000所小学校,成立了综合性大学。还派了许多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


(1)依据材料,概括两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教育改革对两国发展的共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