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世纪末的俄国虽然出现了工场手工业,但相较于当时在尼德兰和英国占优势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俄国的商品经济还处在自然经济的从属地位。1689年,彼得一世亲政,决定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他建立参政院作为中央政府的最高管理机构,在地方设立市政机构和省级行政单位,颁布“官秩表”,取消贵族任官特权,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改革期间,俄国还开凿了运河,并与外国缔结商务条约以支持对外贸易发展。彼得一世还下令兴建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创办博物馆,兴办报纸,提倡学习西欧的生活方式。在推行义务征兵制的基础上,彼得一世依靠兴办兵工厂,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和引进武器设备,使俄国成功占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为营造新都圣彼得堡奠定了基础。列宁曾说:“彼得大帝迅速地促使野蛮的俄罗斯人迅速采用西欧的成果,决不惜用独裁手段,在反对野蛮势力时,决不拒绝使用野蛮的斗争手段。”

——摘编自李锡海《俄罗斯帝国之父彼得一世》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列宁所用的“野蛮”一词的双重涵义,并运用近现代俄国(苏联)相关史实印证列宁此话的合理性。
2023-03-15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人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62000,进而又上升到1898年的3000000人。表面上看似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在改革中分享到了一些政治权力,但是沙皇仍然通过控制地方事权部门继续着封建专制统治。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A.实际效果并不明显B.剥夺了俄国封建主的利益
C.具有双重性的特质D.未能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
2022-11-30更新 | 75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颐和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