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俄国农奴制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83 题号:184017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世纪末的俄国虽然出现了工场手工业,但相较于当时在尼德兰和英国占优势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俄国的商品经济还处在自然经济的从属地位。1689年,彼得一世亲政,决定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他建立参政院作为中央政府的最高管理机构,在地方设立市政机构和省级行政单位,颁布“官秩表”,取消贵族任官特权,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改革期间,俄国还开凿了运河,并与外国缔结商务条约以支持对外贸易发展。彼得一世还下令兴建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创办博物馆,兴办报纸,提倡学习西欧的生活方式。在推行义务征兵制的基础上,彼得一世依靠兴办兵工厂,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和引进武器设备,使俄国成功占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为营造新都圣彼得堡奠定了基础。列宁曾说:“彼得大帝迅速地促使野蛮的俄罗斯人迅速采用西欧的成果,决不惜用独裁手段,在反对野蛮势力时,决不拒绝使用野蛮的斗争手段。”

——摘编自李锡海《俄罗斯帝国之父彼得一世》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列宁所用的“野蛮”一词的双重涵义,并运用近现代俄国(苏联)相关史实印证列宁此话的合理性。
【知识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历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

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丹尼斯·舍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年份棉花加工(吨)冶铁(吨)
1861年30951327610
1891年171994992210

(1)概括材料一中对“解放宣言”的两种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有人对材料一中“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的观点提出质疑。请阐述其理由。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有何关联?

2016-12-13更新 | 8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沙皇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3月5日,上述“宣言”和法令正式公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俸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农奴在1861年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权利?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2016-11-27更新 | 2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3)材料三的改革与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4)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016-11-27更新 | 11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