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有关这一阶段史事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史事结论
A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最终形成
B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了美国邦联制的国家形式
C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民法典》启蒙思想家的主张首次得以实现
D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AB.BC.CD.D
2021-11-25更新 | 681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材料 村社是俄国长期存在的一种农村基层管理机构,在农奴制改革前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1861年改革后,村社发生了新变化,农村成年男子大批外出打工,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妇女参加村社大会愈益具有普遍性;家长代表制原则日益受到削弱,进一步扩大了村社内部民主的基础。村社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甚至在一些村社还提出开放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改革高等学校的申请。村社制度,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古老传统,正是1917年政治文化的基础

——摘编自(俄)普·恩·兹里亚诺夫《十月革命与农村村社》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村社发展的新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村社改革的意义。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二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这样,在俄罗斯施行了三百多年的农奴制被废除了。

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又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府、司法、军事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7年之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大国崛起》解说词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农奴制改革对变革政治体制有何差异?试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思想、经济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读下图:


图一   1853年“黑船事件”               图二   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美

材料二 日本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

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是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说明图一、图二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4.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方式,并谈谈你对这种方式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9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
99
11600
7854
1879
287
42000
51937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项目
1888年
1894年
工厂数
1691
5985
蒸汽机数
409
1808

材料四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材料五     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
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改变历法的原因。
(5)据材料五,概括日本节日改革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2016-11-18更新 | 4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