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
B.选举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C.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
D.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
2 .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俄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经过调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彼得一世改革的结果
C.俄国的对外扩张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D.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 . 1649年俄国颁布《法律大全》规定:“封建主在法庭上对自己的农民负全责,在领地内有权对农民进行判决、鞭笞、拷问和给他们戴上镣铐、锁链。除对沙皇的叛逆行为外,农民不得告发自己的主人;地主破产时,其债务要由农民偿还;地主有权干涉农民的财产、婚姻等家庭事务。”材料表明在农奴制度下
A.农民的债务负担十分沉重
B.农奴在人身、财产和司法上受地主支配
C.封建主要无条件的服从沙皇的命令
D.农民无法忍受苛刻的待遇而起义
4 . 克里木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
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
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5 . 普希金在《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中写道:“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决不会那样消亡……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阴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以下对普希金的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制B.指出农奴制的存在是燃起反抗烈焰的根源
C.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D.说明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
6 . 1903年,有国人周游欧洲,记下某国见闻:“虽工业不闻于世界,而已骏骏(迅疾)乎商业时代矣”;朝廷“欲使人迷信宗教……而不复生行政改良之思想”,对“足开启民智”的小说“禁之甚严”。符合此特征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俄国D.德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2016-11-27更新 | 323次组卷 | 70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2016-11-27更新 | 485次组卷 | 4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的矛盾
10 .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这样预测时局:“……自那时(注:指1815年)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造成俄国“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
A.遭受西欧国家的侵略B.俄国农奴制的阻碍
C.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D.机器工业极其落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