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对近代日本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到达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2)结合日本历史,说明材料二福泽谕吉提出“汲取欧洲文明”主张的原因。明治维新中有哪些“汲取欧洲文明”的做法?试举两例。
(3)材料二认为“汲取欧洲文明”的理想途径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一个奇特现象”的理解。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二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2)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材料三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如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3)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任选一种描述理由)
2019-11-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摘编自拉津斯基《亚历山大二世:最后的伟大沙皇》

材料二 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他们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

法令规定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份地的多少和义务都订立契约,由地主拟定并由政府在地主中挑选调解员负责监督。

——摘编自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二世“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的主要特点。
2019-07-2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练习:第7单元测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克里木(即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认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滞不前”。“停滞不前”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提到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2019-08-0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5 . 材料一   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数十年间,西欧因决定性地促成了俄国的工业化而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的旧制度。在1917年投入俄罗斯工业的5亿英镑中,有之一以上是由外国投资构成的。(俄国)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进而又上升到1898年的3000000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全集》


(1)据材料一,分析俄国工人数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据所学知识,请列举出其他一条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1861年以后俄国历史发展的政治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所说“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史实依据。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促进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9-03-1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盘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财政大臣塞奇·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决定性的措施以便使我们能在以后数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处于我们的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在我们的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突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上的落后也可能会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日本近代改革受共同国际环境的影响是什么?分别列举导致俄国和日本进行近代变革的具体外部原因。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2)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材料三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 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 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3)根据材料三,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
材料四 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4)据材料四,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2019-01-30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四川成都市五校高二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国界线。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3)

材料二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和法国的动机完全是自私的,但是如果俄国在这次战争中取得胜利,则将成为全欧洲民主和进步进步的灾难。

材料三   这次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的将军和官吏们更加无能。俄国的严重弱点,过去为外界所没想像到的,现在都暴露出来了。

——《人民的英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克里米亚战争的结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战败的深层原因。
2019-04-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昌都第四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四月周考文综历史试卷
8 .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求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

材料二:改革是沙皇顺应时代之举,也是平衡国内派别之争后做出的最佳选择。改革《宝言》和《总法令》为改革造势和定调,补充性规约适时适度调整改革方向和程度,力争实现带着土地解放农民的最初设想。然而农民获得的所谓自由并不能解决土地不足不沃的窘境,最终成为税高赋重的自由人。改革派亦属既得利益集团、俄国村杜传统掣肘、现代化改革的实用性取向是改革法令未能完全落到实处的重要原内。

——唐艳风《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解读》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沙皇政府改革的原因及“艰难选择”的具体内涵。
(2)据材料二,归纳“改革法令未能完全落到实处”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经验教训。
2019-07-0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56年表示:“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许多不服从地方管制的事情。本人深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我想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全国警察局长在给沙皇的报告中也不得不承认:“农奴制度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更加危险了。”原沙皇政府财政大臣康克林看到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时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就如同处于某种野蛮状态,如果同高度文明的民族发生冲突,就会成为大的“祸害”。克里木战争失败后,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直截了当地声称:“我们不能再欺骗自己了……我们比一等强国虚弱和贫穷,另外,我们不但在物质方面,而且在智力资源方面(尤其管理方面)比它们贫乏。”

——扎依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废除》

材料二   上层统治阶级主流对改革的正确认识,与他们的整体素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十九世纪上半期,俄国官僚的升迁主要取决于受教育程度,而非门第出身。于是,19世纪30~40年代,官僚中间出现了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勤于思考,对即将进行改革的纲领及实施方式意见相近的人,当时被称为自由派官僚。自由派官僚分布在政府各部门,它同自由派社会活动家、学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改革是社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以相对和平的方式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否定,对新制度和新思想的认同。俄国1861年改革既废除了旧的根本阻碍俄国前进的落后的农奴制度,又在此后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为俄国的近代化构建了基本框架。

——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上层统治阶级对农奴制危害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三、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俄国社会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说说农奴的处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2019-07-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仪陇县马安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二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