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俄国作家恰达耶夫是十二月党人的杰出代表,他在1837年的著作《疯子的辩护》中写道:“热爱祖国是美好的,但还有更为美好的事业,这就是热爱真理。”这里的“真理”是指(  )
A.歌颂亚历山大二世改革B.总结克里米亚战败原因
C.称赞工业革命带来财富D.批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49年,沙皇阿列克谢米海伊洛维奇颁布《国民议会法典》,规定地主对农奴有无限期占有权,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得随意迁移。这一法典的颁布,标志着农奴制在俄国的确17世纪中期,农奴占俄国人口的90%以上。…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与英国相等,但是到了19世纪50年代,俄国的生铁产量仅为英国生铁产量的1/15。同期,英国铁路长达15000公里,而俄国只有1500公里。在对外贸易中,也反映出俄国的工业水平之低:俄国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农产品,进口的是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俄国已经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日益恶化,俄国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据统计,从1826年到1861年2月,全国共发生了一千多次农民起义。1858-1860年,全国共发生了近三百次农民暴动。在自发的农民运动影响下,遭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压迫的雇佣工人和遭受阶级压追的少数民族,也不断起来同反动势力作斗争。

在亚历山大二世治世的上半期,改革的阳光,是曾经一度照过俄国社会的。一八六年至六六年间,亚历山大曾经释放了全国的农奴及家奴,他又改良法制,使人民在法律之下律平等。不幸这些改革不但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反使他们对于革命的运动更加热烈。后来又遭到了一个波兰革命。于是亚历山大气忿失望之余,便一变而为一个反革命的专制魔王了。后来他的继位者亚历山大三世及尼古拉二世,又都是采取专制手段之人,于是俄国革命之机,便更如萧在弦上,欲止不能了。……所以那个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便成为件不可避免之事了。

——据陈衡哲《西洋史》及多种版本教材改躺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及社会焦点。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一九一七年俄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020-06-0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统一考试复习检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3 . 沙皇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发动者,在推动俄国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历山大二世很早便认识到尼古拉时期对外政策的软弱无力,为恢复俄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威信,沙皇和政府开始寻找新的途径、采取新的措施改变内政。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改革势在必行。经过多年的学术探索,俄国学者终于认识到沙皇在改革开始阶段的重要作用,逐渐摒弃“革命形势”说和“自下而上”说等陈旧结论。

——摘编自张广翔《俄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的争论》

材料二   改革派属于既得利益集团,其带土地解放农民的主张体现出其进步性,得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支持,最终废除农奴制,授予农民土地,从而强化了改革派的力量。改革虽然没能解决俄国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最核心最尖锐的农民和农业问题,但它是俄国全面现代化的标志,不能因此而忽略改革开始后陆续在地方自治、教育、军事等领域改革的进步意义。

——摘编自唐艳凤《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解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学者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原因的认识变化及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派的主张在1861年改革中是如何实践的,并说明其积极效果。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统治者的改革与国家现代化的关系。
2020-06-23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0届高三仿真训练历史试题
4 . 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强调了这次战争的残酷性   ②预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
③揭示了这次战争胜负原因   ④指出了交战双方武器的落后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0-04-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826~1854年俄国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达70多次,平均每年达24次以上。1853~1856年俄国与英国、法国等国在争夺黑海和巴尔干控制权的战争中遭到惨败。这使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总法令》等宣布农民有离开土地、拥有财产等自由权利,农民为了获得自由和份地,必须和地主订立契约,并缴付巨额赎金。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摘编自潘黎明《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1871年底,明治政府派出使节团奔赴西方考察,历时两年。在此基础上,大久保利通于1874年5月提出了《殖产兴业建议书》,提出日本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效仿英国,鼓励民众发展工商业。要打开局面,“非赖政府官员奖励诱导之力不可”,政府“要参照日本的风土人情,制定发展方略”。他认为农工商“各业需要配套发展”……工商业方面,应该先从“屑丝、纺绩等轻工业制造”入手,……政府应“予之以贷款,予之以扶植”。他认为鼓励、扶植民众经营实业,才是经济现代化成败的关键。方针确立之后,日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活动。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迎来了战前工业化的高峰,始终保持了高经济增长率。

——摘编自姚传德《从官办到民营——日本明治政府殖产兴业方针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方针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俄两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826~1854年俄国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达70多次,平均每年达24次以上。1853~1856年俄国与英国、法国等国在争夺黑海和巴尔干控制权的战争中遭到惨败。这使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总法令》等宣布农民有离开土地、拥有财产等自由权利,农民为了获得自由和份地,必须和地主订立契约,并缴付巨额赎金。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摘编自潘黎明《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1871年底,明治政府派出使节团奔赴西方考察,历时两年。在此基础上,大久保利通于1874年5月提出了《殖产兴业建议书》,提出日本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效仿英国,鼓励民众发展工商业。要打开局面,“非赖政府官员奖励诱导之力不可”,政府“要参照日本的风土人情,制定发展方略”。他认为农工商“各业需要配套发展”……工商业方面,应该先从“屑丝、纺绩等轻工业制造”入手,……政府应“予之以贷款,予之以扶植”。他认为鼓励、扶植民众经营实业,才是经济现代化成败的关键。方针确立之后,日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活动。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迎来了战前工业化的高峰,始终保持了高经济增长率。

——摘编自姚传德《从官办到民营——日本明治政府殖产兴业方针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并说明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如何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方针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俄两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2020-05-02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图一:


图二:186133日农民们在农庄里听到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时的情景。


图三:200567日,俄罗斯政府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



问题:
(1)图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解释图二中“农民亲吻贵族的脚背”的现象。
(3)你认为俄罗斯政府在2005年竖立起纪念亚历山大二世塑像的原因是什么?
2020-04-0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材料 甲午战后,日俄在朝鲜以及中国东北地区的争夺日益激烈。日俄战争爆发时,俄国国内局势不稳,革命活动此起彼伏,俄国沙皇为了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决定在波罗的海舰队组建一支持混舰队前往远东,夺回被日本掌控的制海权。这支俄国舰队从波罗的海出发,到达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之间的对马海峡时,已经过去了20天,共航行了18000海里(几乎相当于绕地球一圈)。一场遭遇战直接打响,双方海军的表现差异明显,与俄国炮手拙劣的技术相比,日本炮手只要发现目标,就能快速和准确地射击,因而给俄国造成巨大的伤害。最终俄国整支舰队遭受巨大损失,凡乎全军覆没。这次海战也为日俄战争的走向确立了基调。日俄战争最终以日本的胜利告终。这次战争使当时的清政府认识到日本的立宪最终打败了俄国的专制。当然,也使当时东亚地区的民众认识到黄种人可以打败白种人了,这对于亚洲的前行是一支强心剂。

——摘编自王强等《战列舰时代的巅峰之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马海战获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劳动力模式的变化
以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化为前提的劳动力模式变化,是变革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历史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50年代2.5万名中国劳工生活和工作在美国加利福尼亚
1853~1854奥地利的农奴获得解放
19世纪60和70年代法国人运送了5万名印度劳工至加勒比海地区
1861年俄国农奴获得解放
19世纪70年代日本颁布法令使工人和农民获得自由
19世纪80年代525万移民来到美国

——摘自(美)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材料中俄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举措改变了本国劳动力状况?
(2)大量移民前往美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如何理解材料中主要国家19世纪中后期劳动力变化的态势。
2019-11-01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松江、金山区2015届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材料   1857年沙皇发布诏书,要求依照以下原则调整农民和地主的关系:保留地主全部土地的所有权;地主享有世袭领地治安权。在苏沃洛夫伯爵领导下,彼得堡委员会拟定的方案内容是:全部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在完全服役的条件下可无限期地使用份地;保证地主对农民的支配权。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地主和他们的代言人自由派的纲领是:“只要改良,不要革命”,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对沙皇诏书表示热烈欢迎,称赞它“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是贵族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的产物”。革命民主主义者,对于沙皇诏书完全持另一种态度。奥加廖夫拟定的“全俄新机构”纲领,要求立即废除地主和国家对人身和土地所享有的一切农奴制特权,将土地无偿地分给农民。农民运动的高涨和革命民主主义者对改革准备工作的揭露与抨击,在统治阶级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亚历山大二世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再作让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关于废除农奴制的宣言。

——摘编自《农奴制的衰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各派别对沙皇诏书改革的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