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俄历219日(公历3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了改革法令。法令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农奴人身得到解放,他们有权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可以自由转换职业,从事工商业活动等。同时,农奴可赎取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有永久使用权(在法律上仍属地主的财产)……赎金数额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实际上包括了人身自由的赎金。……为加强对农村统治和管理……保留了村社,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村社中实行连环保。

1861年俄国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等

材料二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封建制度危机四伏,封建营垒急剧分化。顽固势力德川幕府的统治在农民起义的多次打击下,已经摇摇欲坠。西南各藩,从藩主大名到下层武士以及一批宫廷贵族都背离了幕府,向资本主义转化。

明治维新在经济上,完成了在帝国主义鼎盛时期成为经历工业革命的唯一的非西方国家的奇迹……似乎无可置疑的是,日本人对文化的独特性的强烈意识,对天皇崇拜和国家崇拜的传统,军人光荣感和勇猛的武士道精神,对纪律和刚毅的强调……加强了日本为战略上的安全和获得市场及原料而扩张为“大东亚”圈这一目标的动力。

——摘编自张琪《历史的比较与思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俄、日两国的改革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2022-06-2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同心顺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征服的扩大,帝国的逐步建立,他才感到要想征服、统治这广袤之世界,就必须对形形色色的当地民族作出让步。他到埃及以阿蒙之子法老自居,在波斯……让步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民族文化上的交流融合。公元前3世纪是希腊化文明的形成期。在亚历山大帝国废墟上建立起的三个王国以及后来分离出去的帕加马、巴克特里亚,这时进入了稳定发展、相互竞争的“治天下”时期。

——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明的形成、影响与古代诸文明的交叉渗透》

材料二   这一社会差异的严重性在俄国赢得对拿破仑大军的巨大胜利之后变得明显。1815年至1818年间,一支俄罗斯占领军驻扎在法国。当他们回到俄国时,发现沙皇的独裁是无法容忍的……起义不幸地失败了。当时俄国人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于西欧普遍的生活环境,更准确地说,俄国缺乏商业、工业。那时存在的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被束缚的、无生气的农奴群众,即通常所说的“黑民”与处于社会顶端的贵族和宫廷。因而,种种改革和十二月党人所向往的西方式社会皆得不到群众的支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虽然这些革命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14年以前的那些年里,但正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居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同样具有破坏性。印度几个师在西线和美索不达米亚作战;许多身着法国制服的非洲人在法国北部作战;大批的中国人和印度支那人在后方的劳动营里服劳役。不用说,有过如此经历后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显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恭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作出让步”在波斯地区的表现。指出“帝国废墟上建立起的三个王国”中位于西亚的王国名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说明“拿破仑大军”对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战争本身……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请结合战后印度斗争史实说明殖民地居民“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恭顺”。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起初,村社除了按比例分摊向国家缴纳赋税、监督农民完租纳税外,还负责国家和地主的徭役。改革后,村社有权对所掌握的共有土地进行重新分配,但重分的周期被延长,有的一直没有重分过。村社在行政管理上被赋予更大的权力,更加正规化,在农民与国家的天平上,出现了偏向国家的倾斜。村社还开展禁止酗酒和各种文化教育活动,拨款兴建图书馆等。但是,农民在改革后,困境并没有得到任何缓解,在暴力夺取地主土地的斗争中,村社逐渐成为了农民天然的组织形式。村社非但没有成为国家理想中维护专制制度的支柱,反倒成了农民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团体和武器。1906年斯托雷平进行改革,企图通过摧毁村社、培植富农,使富农成为农村决定性的经济力量,从而维持沙皇的专制统治,结果失败,更多的贫苦农民成为反对沙皇政府的力量。

——摘编自王文娟《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村社职能嬗变的分析》


(1)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村社职能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社嬗变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村社嬗变的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国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与许多西欧派人不同——他们警告说俄国会因为没跟上西方的脚步而遭遇失败——斯拉夫派人很有信心地预言,俄国专制制度的优越性会导致一个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数十年间,西欧因决定性地促成了俄国的工业化而进一步削弱了俄国的旧制度……这些发展意味着1914年的俄国比起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与欧洲相似得多。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其中之一是农民群众不断增加的骚动和不断增长的政治觉悟。他们绝对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中的条款,他们觉得,这些条款把太大的一部分土地留给了贵族。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任务:
(1)怎样理解材料中俄国“没跟上西方的脚步”?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绝对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中的条款”的具体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2022-03-05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六校联合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下半期,俄国的直接税发生了重要变化,按等级征税的制度被根除。对国库而言最有数果的直我应是企业活动,农民肩上的负有所战轻,但尚表办理全子线的光主农民被强行就范,赎金明显超过了人头税。间接税制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19世纪最后30年间,酒税收入又翻了一番,按收入量而言,关税仅次于酒税,19世纪下半期随着手续费和对外贸易的增加,关税在俄国税收中的作用急剧提高。总之,政府将征税重心放在间接税上成为税收跳跃式增长的基本原因。1861~1900年,俄国间接税收入增加了4.5倍19世纪末,俄国间接税占全部税收的85%。虽然欧洲其他大国预算收入也以间接税为主,但未像俄国间接税比例如此之高。

——摘编自张广翔《19世纪~20世纪初俄国税制与经济增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俄国税制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俄国税制变化的原因。
6 .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也是世界历史近代化的途径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亚历山大作这决定时也受到许多贵族的鼓励,这些贵族赞成解放农奴是为了利用日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欧洲对谷物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交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钱。……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发现离开村社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在1880年至1914年间的大部分时候,俄国都是最大的食品出口国。

——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农民对改革措施失望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7 . 19世纪中后期俄国农民从事打工等副业活动较多。

材料   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的份地减少导致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加之税高赋重,农民对货币资金的需求更加强烈,并努力寻找增收机会。地主经济和部分富农经济为农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同时也得到地方行政机关的支持。农民受雇于地主及富裕的同村人,既能在农忙时从事田间劳作,又能在农闲时赚取额外收入来交纳赋税和维持日常生活开支。……这些副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辅助和有益补充的作用,较之农业,副业表现出相对明显的资本主义发展趋势。……部分农民成为无产者的同时,部分富农成长为企业家,农村社会分化加剧;农民大量外流造成当地劳动力短缺,破坏了当地劳动力结构,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但接触村外世界和从事非农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农民的自身素质和自我觉悟。

——摘编自唐艳凤《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副业发展管窥》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俄国农村副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世纪中后期俄国农村副业发展的影响。
2021-09-23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2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放农民并分给农民土地的条件是缴纳高额赎金。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能力一次性付清赎金来购买份地,加之改革过程中保守派地主的极力抵制,俄国农奴改革允许农民“带土地解放”仅仅体现在法律层面,现实中农民没能真正获得土地所有权,实际使用的土地在数量和地力上反而不如改革前。出现这种情况并非偶然,俄国专制制度的代表人和受益者不会自掘坟墓,土地的传统经营方式亦不会瞬间消失。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俄国农民改革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自上而下的改革会受制于传统积淀而无法彻底落实,1861年改革中农民土地问题的解决即为证明。

——摘编自唐艳凤《1861年改革后俄国农民土地使用状况探析》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民“带土地解放”仅仅体现在法律层面。
(2)据材料,简析“带土地解放”仅体现在法律层面上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政府为了支付发展资本主义的费用,国家的财源唯靠农民的租税,“政府次得在地税上做文章”。明治政府于1873年7月颁布《地税改革条例》,地税改革主要将过去的实物贡租改为以货币交付地税,由土地所有者缴纳,重新确认土地所有权,明治政府发给土地持有者的券,确认土地归个人私有,并可自由买卖,这样,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土地商品化和租佃契约化确立。

1861年3月2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国务会议批准的《农民改革法令草案》,法令包拾17个文件,……对于土地,俄国政府这样规定,把全国分为三个地带;非黑土地带主要属十工业区,土地价值不高;黑土地带,地价昂贵;草原地带,地广人稀,以休耕为主。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对于份地不做明确规定,……在非黑土地带和黑土地带,当地主拥有土地只古全部土地的1/3时,即使农民份地没有超过最高标准,地主也有权实行制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农民对份地只有使用权。在不欠债的情况下,农民可以赎买宅园地,赎金额要同地主协商;至于买份地,则必须事先取得地主同意,赎金一般远远超过土地价格。

——摘编自余龙生、周振华《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若干政策之比较》

材料二   在俄国,“要剥夺农民,不必像在英国和其他国家那样,把他们从他们的土地上赶走;同样也不必用命令来消灭公有制。请你们试一试,超过一定的限度从农民那里夺取他们的农业劳动产品,那么,尽管你们用宪兵和军队,也不能把他们束缚在他们的土地上!

——马克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与俄国在农业改革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与俄国土地改革措施的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 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1822 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美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 年的730 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 年的4680 万卢布。到90 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 倍以上。

—— 摘编自(苏)     BT. 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这名知识分子对农奴制的评价,对此你有啥看法?
2021-04-1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