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2023-05-29更新 | 191次组卷 | 19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信仰之自由”,同时颁布行政命令规定学校不准读经,不准祀孔,广州、四川、湖南等地的学校废除了尊孔读经,把孔庙改为学校或习艺所,停止了祀孔典礼。这些举措
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开启了中国的西式教育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风俗D.冲击了当时的国民信仰
4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由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组成)副署才能生效。其直接目的是
A.提供执政的法律依据B.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C.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D.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7),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

材料三   1954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构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

——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问题研究》


(1)材料一中的这个“偏房”是什么机构?它设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体现的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4年宪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4年宪法的意义。
2021-07-03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①②③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印证了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变化的哪些史实?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暑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

材料三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次大会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这三大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两大基本原则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4)根据材料四图示和所学,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构成。
2021-06-2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所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因为
A.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国民有言论、集会、出版、结社的自由
C.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2021-06-2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责任内阁制国家里,当政府与议会发生异议时,政府拥有解散权,即有权提前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立法机关。而《临时约法》却没有规定解散权,形成一种单向的权力制约关系,这一做法的直接目的是
A.限制袁世凯权力B.防止帝制复辟
C.确保革命派掌权D.推翻清朝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
A.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C.使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D.使中华民国实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
10 . 中西思想文化相互交融,彼此影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耶稣会士们近百年的传播,终于从1685年到1789年,在欧洲形成了100年的“中国的文化热”。……在新的历史时期到来之前需要有近百年的思想准备。这个思想准备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新思想,耶稣会士传入欧洲的儒家思想,这两种思想之精华的整合。

——引自《中国儒学与欧洲启蒙思想》

材料二   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起到了重要作用。…孙中山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其领导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思想充分表达出来,是对启蒙思想的一次完整体现。

——人民网

材料三   最初,邓小平并没有一个总计划。他只有一种务实意识,为了能使改革取得成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有中国的特色,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这一点上,他与毛泽东不无相似之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文艺复兴的“新思想”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吸收了欧洲启蒙思想中的哪些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大重要理论成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