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古代作家对古代罗马由共和制转变为帝制、古希腊共和制最终归于衰亡的历史记述,在18世纪人们的头脑中深深地打下了烙印,以至于法国民众认为共和制只适应小国寡民的城邦,共和制是短命的、其必然为君主制所取代。据此可知,这一认识
A.影响了近代法国代议制的建立B.否定了近代共和体制的合理性
C.完全继承了希腊罗马政治遗产D.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不彻底性
2021-12-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市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法国大革命之后,扑克牌上的国王、王后、王子被古代神话人物、启蒙思想家和普通的劳动人民取代,人们一律以公民相称。这体现了当时
A.平等理念完全得以实现B.主权在民的观念更深入
C.人民追求平等政治理念D.宗教神学思想影响深远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中,法国各阶层的妇女积极勇敢地投身于争取人权的革命,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公布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在宣布权利平等的人权原则时,却根本不提妇女权利,在人权原则指导下颁布的法律也剥夺了妇女应享有的平等权利。妇女们发现,人权不过是男人的特权。著名的妇女领袖古杰在对资产阶级人权运动失望后,于1791年发表了《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强烈反抗性别歧视,要求对妇女在各个方面的权利进行补充和完善。这种对男性的批判,使法国妇女运动成为法国大革命反向启发下形成的一种独立的女性革命。这种女性主义的思想在经历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后,很快导致了女性自主意识的迅速发展,演变成与男权主义相对立的“女权主义”。

——摘自陈文联《论近代中国女权思想的政治化倾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国1791年《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的核心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法国妇女运动兴起的思想来源及其现实依据。
2021-10-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793年,卢浮宫正式作为法国国家博物馆对公民开放,开放之初,里面的藏品多以宣扬革命的当代画作为主,如《网球场宣言》《攻占巴士底监狱》《处决路易十六》等。这反映了
A.卢浮宫成为新国家对外宣传的工具
B.巴黎公社革命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
C.公民权利观念和共和意识逐渐增强
D.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17-08-04更新 | 4244次组卷 | 40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