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波拿巴亲自督促起草工作,18011月就公布了草案。参政院对此进行了非常认真的讨论,召开会议这107次之多,波拿巴直接主持了其中的55次。《民法典》的最后定稿于1804321日正式公布实行,名为《法国民法典》,1807年改名《拿破仑法典》。《民法典》共有2281条,分为3篇、35章。它宣布保护私有制度,规定一切动产、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都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对于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法典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法典在父权、夫权、妇女地位、离婚事件、继承权等问题上,有明显的封建家长制和男子为主宰的色彩。但在政体上,如恩格斯所说,这部法典“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整个这种完全改变了的秩序”,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拿破仑的《民法典》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法典》的历史意义。
2021-08-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高考热身试题文综历史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平说】
历史上对于拿破仑有各种各样的评论。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下图为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铜质雕像。为战败的将军立像纪念,这在世界战争史上实属罕见。碑上刻的文字是“Napoleon I,Emperor of France,(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1769~1821”。


材料三   下图漫画为《镜中的拿破仑》。镜子前的拿破仑,头戴皇冠、手握宝剑;而在镜子中却变成了手拿《民法典》的华盛顿。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概述法典的历史地位?
(2)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史实,你认为比利时为拿破仑立像纪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漫画的创意,代表了作者对拿破仑的不同评价与观点。选择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理解。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法国革命和旧制度之间的斗争具有普遍性,它是阶级对阶级的战争,民族情绪起初似乎还没有起作用。而且在18世纪里,人们并不认为这种情感是重要的。君主们和各分支的贵族构成了一个统治者的世界性的社会;他们不考虑各民族的起源特性,把各民族当作交给他们看管的羊群一样彼此瓜分;当时有国家没有民族。

法国革命号召人民起来治理自己,根据同样的原则,它确实也唤起了民族的意识。革命党人自豪地把自己称作“爱国者”;对他们来说,法国是“民族”。然而当革命一开始时,他们深信一切民族都会欢迎法国的福音,并且相信,这样一来,文明就会保持它的普遍性,他们没有想到各民族会变成敌人。

—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各国民族意识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历史作用。

2018-09-1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平度一中2018届高三5月份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中得到了最大的促进。它要求所有法国公民都说法语即“中央的或国家的语言”,来代替许多地区方言。它建立了公立小学网,来教授法语和灌输对国家的热爱。法国革命也促进了报纸、小册子和期刊的出版;这些读物写得粗浅、通俗,因而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法国革命还创立了像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那样的民族主义仪式和象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人们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应该注意到民族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的消极作用和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最主要内容是实现民族独立,建立近代的民族国家,实现社会进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近代推动民族主义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法民族主义的差异,并指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8世纪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法国广泛传播,年轻的拿破仑成了卢梭民主共和思想的崇拜者。从热月政变到雾月政变期间,拿破仑的民主共和思想没有进一步深化,相反他的思想中出现了内在的矛盾性和停滞性,民主的和专制的交错在一起。雾月政变后,拿破仑进一步向独载专创转化。随着个人权力的无限膨胀,拿破仑不但无限加强个人独断的特征,而且不断改变和破坏他早期建立的体创来放纵他个人独断。1804年,拿破仑称帝,这样,他的民主共和思想丧失殆尽。
——郑佑断《拿破仑与华盛饭的民主共和思想之演化》
材料二 1897年,孙中山说:“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共和主义)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孙中山视域下的“共和”与专创对立,跟他早年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有关,认为中国属“异种”统治,且带有明显压迫和专制色彩,希望能“驭除鞑虏,恢复中华”。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于对内对外宣言中依旧从与专制对立的角度强调“共和”。他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自称:“黾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
——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拿破仑和孙中山对待“共和”的态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和孙中山对待“共和”态度不同的原因。
6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自1789年至今法国政体变化无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法国的政体属于民主共和制,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自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开始建立政权后,其政体先后采用过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半总统半议会制共和制等,历经200多年的演变,是各阶级、各阶层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论近现代法兰西国家的共和之路及政体演变》

材料二:法国是欧洲极具特色的国家。从国内政治发展方面看,其国体变化之剧,政体更迭之快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堪称独一无二。近代以来法国的政体及其演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摘编自《法国政治发展与对外政策》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法国政体演变的特点和实质。
(2)如何理解材料二所说“近代以来法国的政体及其演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造成这种特性的原因有哪些?
7 . 新旧势力的较量
法国巴黎协和广场的人潮汹涌,气氛是那么的欢腾、激昂。这时行刑乐队奏起来。接着,刽子手把他(路易十六)脸朝下平放在断头台上。神父口中念道:“圣路易的儿子,你升天吧!”铡刀落下,国王转眼身首异处……

为了巩固帝位,拿破仑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当庇护七世在隆重的时刻举起很大的皇冠要给皇帝戴上的时候,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里夺过皇冠,自己戴上,接着,他的夫人约瑟芬跪在……

问题:
(1)这两件事情分别发生在哪一年?这两件事情对法国历史的进程来说有什么进步意义?
(2)一个戴着王冠的脑袋掉下,一个脑袋上戴上了王冠。这两幅图片之间有何联系?
8 . 材料一   在拿破仑的灵柩穿过凯旋门45年之后的1885年,这个似乎是专为武士建造的凯旋门下,第一次举行了一位作家的葬礼。这位作家就是维克多·雨果。这一天,举国哀悼。也许,这是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第一次全体静默,第一次有机会共同反省和思索,在雨果的一部部作品中,站在最受瞩目位置的,是弱者,是没有阶级、地位、血缘、道德等任何附加条件的弱者。他把社会如何对待弱者作为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志,放在了世界面前。45年前,巴黎人倾城而出为其送行。经过凯旋门下的,还是一个站在云端的“伟人”;45年后,他们相随送过凯旋门的,是为法国所有弱者呐喊的一个作家。几千年欧洲文明的积累,才最后在法国完成这样一个转变。从这一天起,法国人终于明白,不是因为有了拿破仑,而是因为有了雨果,巴黎才得救了,法国才得救了。
——摘自《从拿破仑回归雨果》
材料二   从18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地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人民版《历史》必修3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一部雨果的作品,指出其属于哪一种文学艺术流派结合近现代史说说法国是如何完成从崇尚专制武力到追求民主和谐这一伟大转变,使法国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谈一谈你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的看法。2分
2010-05-26更新 | 5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模拟测试历史试卷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