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宋教仁在《国民党鄂支部欢迎会演说辞》中指出:“以前,我们是革命党:现在我们是革命的政党。以前,是秘密的组织:现在,是公开的组织。以前,是旧的破坏的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时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党,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宋教仁意在(     
A.用合法的政党竞争来实现民主共和B.号召国民党党员坚定革命斗争的信念
C.揭露袁世凯假共和之面目D.发动二次革命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2 . 梁启超曾说:“吾二十年来之生涯,皆政治生涯也。”戊戌变法期间,他积极倡导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后,他希望袁世凯建立政党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他联合蔡锷等将袁世凯推翻,又梦想段祺瑞再造共和,并出任段内阁的财政总长。这反映了梁启超
A.立宪派放弃建立君主立宪制初衷B.梁启超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事业
C.北洋军阀内有维护民主共和势力D.知识分子紧跟时代步伐思想嬗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南北议和期间,伍廷芳首倡清帝退位,由君宪主义者改为服膺共和政体。他强调:“大势所在,非共和无以免生灵之涂炭,保满汉之和平。”受近代西方教育和国家观念的影响,伍廷芳认为清廷覆亡之因在于“不知变通”,“不知时事变迁,昧于中外情形”,故“国民反正,非有其他,以清廷失纲,势难补救,割地赔款,贻累吾民,格杀勿论之谕,无异与民宣战,非民弃清室,实由清室执政之自绝其民也”。民国并非一人一族,“可得而私有之”,所以民国取代清朝,犹如公司股东调换不善经营的管理者一样,更易执政者,“改良其政治”,而非“易国”。

——摘编自李忠兴《从君宪到共和——论伍廷芳的政治制度思想》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决意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蔡锷在“多方设法,冀挽狂澜,卒归无效”后,义无反顾地走上反袁之路。他返回云南后,发起护国运动,号召全国一切反袁力量,共同行动,强调“地无分南北,省无论甲乙,同此领土,同是国民”,但能“倒袁救国”,“便当引为同志”。当袁世凯被迫放弃帝制和仍以“本大总统”之名发号施令时,蔡锷认为袁世凯“为背叛民国之罪人,当然丧失元首之资格”,要求其辞职,并接受法律制裁。粉碎袁世凯独裁统治后,蔡锷还主张尊用民元约法和召集国会,“以定民治”。蔡锷的反复辟思想体现了其对君主专制的坚决否定和对民主共和制度的不懈追求。

——摘编自邓江祁《蔡锷反复辟思想论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伍廷芳支持民主共和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锷维护民主共和制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021-12-0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曾于1912年担任江西众议员的文群后来回忆说:“当时议员中除极少数留学欧美者曾目击彼邦国会实况,研习英儒洛奇诸人学说,或服膺美国杰弗逊等言论以外,其他多数议员对于民主制度实尚隔膜,其中虽有不少留学日本者,而当时日本亦并无民主规模可资学习。”在此,文群意在
A.强调民初实施宪政的人才匮乏B.指出民初议员分配的地区不均
C.否定民初实行宪政的迫切需要D.主张议会制度当效法欧美模式
2021-07-19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说:“当1905年9月2日科举制度被宣布废除时,曾经的封建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并没有发起大规模的强烈反抗;当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时,相当一部分革命党的组织者却是旧有士绅集团成员;当袁世凯、张勋企图复辟帝制时,天下却‘共击之’”。这说明
A.清末民初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B.统治阶层的分化影响清末民初的政局变动
C.中国实行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广泛D.甲午中日战争后民众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6 . 于右任在宋教仁的追悼会上说:“宋先生死而假共和之面目已揭破,可知民贼时时欲杀吾国吾民,破坏共和。”针对宋案革命党人发动了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