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年以后,德国国内越来越流行这样一种逻辑:预防性战争对于长期安全是必需的。首先是军界领导人一致认可这一观点,同时,随着德国在相对力量上达到顶峰的证据日益明显,文职领导层也开始接受需要这一场全面战争的观点。俄国一旦完成了其工业化进程,就会在实力上压倒德国。不仅如此,随着俄国军事力量的迅速集结和铁路系统的急剧加大,德国在1917年后将不再拥有赢得一场全面战争所需要的军事优势。德国领导人认为,国家想要生存,必须要进行战争,并且早打比晚打好,而这场战争应由德国率先打响。

——【美】戴尔·科普兰《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的代价。历史学家詹姆斯·乔尔指出,在整个欧洲的“政府内外几乎没有人预计到这场旷日持久而且造成巨大破坏的世界大战”。德国总理特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在1914年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

——【美】斯蒂芬·范·埃弗拉《战争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0年以后德国“预防性战争”逻辑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战前欧洲人对待战争的心理,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如何处理国际冲突的认识。
2023-06-06更新 | 20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7练一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十月革命及苏联建设-2023年【暑假分层作业】高一历史(统编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而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总的说来,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相似的影响。不过,它们在细节上存在着种种差别,这些差别对当今的国际舞台有着重要意义。两次大战战后的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主义权力的加强形成鲜明对照。二战后的20年内,欧洲诸幅员广大的帝国几乎全已消失。从这一意义上说,这20年是欧洲在政治和军事上衰落的20年。但与此同时,由于全球日益统一,西方的思想、制度和技术正以不断加快的速度传遍全球。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时期既是欧洲衰落的时期,又是欧洲胜利的时期,这一点似乎是有悖常理的。

——摘编自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的相似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20年间欧洲发生变化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04年开始,英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大量的过剩资本正好满足了德国公司的扩张需要,在当时40个国际制造业卡特尔中有22个是英德联合公司。在大战爆发前 4个月,英国《泰晤士报》刊登长文说:“所有的君主、政治家和国民都知道,一个集团反对另一个集团的战争将是一场无可估量的大灾难。这种认识带来的是一种责任感——就是有责任规范和约束那些最大胆、最不计后果的人。”

德国计划六个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1916和1917年冬天,在整个欧洲,无论在战壕中还是在后方,处处都是悲观情绪。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正在酝酿。但它会在哪里爆发呢?

——摘编自[]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分析,一战前夕欧洲盛行“战争不可能爆发论”出现的主要原因。
(2)一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它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3)一战结束后,战胜国通过缔结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丘吉尔这一观点的理解。
2020-03-02更新 | 74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检测卷: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4 . 历史学家们的分歧
2018年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欧洲各国举行隆重活动,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德国史学界展开了著名的“费舍尔大辩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完全责任说”由此成为定论,并历时半个世纪。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及新时期德国经济和国际政治地位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事模式发生了转向,“欧洲叙事”逐步代替了“民族叙事”。学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责任问题产生了多种观点,“德奥主要责任说”、“塞尔维亚承担共同责任说”,以及“大国集体责任说”等逐渐成为共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问题上,研究也呈现多元趋势。学者们开始关注战前大国的心态变化、高层政治和军事人物的活动,并讨论战争能否避免的问题。

——徐健《德国学界关于一战责任和起源问题的讨论》

(1)列举材料中关于一战责任和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
(2)概括材料中的关于德国史学界产生多种观点的原因。
(3)谈谈你德国史学界产生多种观点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近代以来,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睦邻关系尤为令人深思,为今天提供了历史的教训。

材料一   对于海峡对面正在发生的巨大变故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相信“两国人民”一定会有相同的要求:希望向法兰西伸出援助之手,以平息暴乱恢复原有的和平。

……暴徒的行径正在不断升级以致为我的行动提供了合理可靠的依据。我们要为实现和平的行动就要开始了。

——1793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小)

材料二   现在是应该分清敌友的时候了,虽然目前我们有选择的余地。是向左,向右?……他们应该成为我们的朋友——对付敌人.这样更有利于采取主动而把握对未来世界的控制。

——1903年英国首相贝尔福

材料三   我们非常同情您及您的国家在战争中所遭受的得不幸,而且理所当然应该得到补偿。……我个人也非常赞同维尔逊先生关于“对于德国的惩处应限定在不致成为其复仇的借口”的忠告。因此建议总理重新考虑您的计划。

——1919年劳合.乔治对克交谈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两国人民”应该是指哪些阶级或阶层?并指出英国采取军事行动的企图。

(2)分析指出英国首相贝尔福讲话的主要背景。以史实说明英国所采取的行动是否“把握了对未来世界的控制”?

(3)材料一材料二体现了英国对法国政策的什么变化?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英国怎样相同动机?分析这动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4)结合所答谈谈你阅读后的感受。

2018-08-21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2019学年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A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战后,数百万死伤的人和城乡冒着烟雾的废墟,使得广大民众易于接受进行革命和实现社会新秩序的号召。为了模仿布尔什维克革命,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伦敦、巴黎和罗马街头也出现了示威游行。1919年3月22日,威尔逊的密友豪斯上校在日记中写道:“不满的呼声每天都有。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匈牙利刚刚屈服。我们正坐在一座露天火药库上,总有一天,一颗火星便能将它点燃。”

材料二只有少数几个人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美国黑人领袖W.F.B.杜波伊斯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完成:

(1)材料一说明一战后的欧洲出现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出现?

(2)材料二中的“非凡预测”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预测”的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我们应当怎样评价一战后“革命与独立的浪潮”?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他的评论的确很有道理,而且其正确的程度比他当时所能预见的还大得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

——《全球通史》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的题词。所有的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到这时,欧洲各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格雷的评论“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是什么意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和后期交战双方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2018-03-03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课时作业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