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1 道试题
1 . 从1917年5月开始,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损失逐渐减少。到1918年初,协约国新下水的船只数超过了损失的船只数。同时,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失败,力量对比更有利于协约国一方。造成这一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俄国退出“一战”B.德国发生水兵起义
C.美国参加“一战”D.中国政府对德宣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说:“在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一战使人们怀疑现行的社会制度B.工人的不满引起劳合·乔治敌视
C.英国工人阶级发动革命推翻政府D.一战推动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3 . 一战前,德国外长皮洛夫曾经指出:“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该言论从根本上反映了一战前西方列强
A.军事实力差距很明显B.政治体制差异比较大
C.已经将世界分割完毕D.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 . 关于一战的起因,有学者认为:在普法之战以后四十年中所发展的同盟体系,把欧洲划分为两个敌对的集团。由于扩充军备、经济竞争、民族的野心和对抗,以及报纸的鼓动,就使这种敌对更加深了。但是我们很怀疑,假使没有刺杀佛兰兹·斐迪南事件的话,即使有上述这些危险的倾向,就果真会引起战争?这个事件集中了各种敌对的因素,迅速推动了一系列复杂的情势使其最后终于造成世界大战。该学者旨在强调
A.一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一战的爆发源于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C.德国及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的罪责D.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14年6月28日,在M国首府的大街上,刺杀事件的目击者叫嚷出他们的愤怒和恐惧,追捕N国人。上述M和N国分别是
A.奥匈帝国     塞尔维亚
B.波斯尼亚_黑塞哥维那     奥匈帝国
C.塞尔维亚   波斯尼亚一黑塞哥维那
D.波斯尼亚一黑塞哥维那     塞尔维亚
2020-07-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俾斯麦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这里的“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指(     )
A.俄国和奥匈帝国B.英国和法国C.法国和俄国D.英国和德国
2020-05-20更新 | 233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0—2011学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7 . 一战前,德皇威廉二世对德国在战争中取胜信心百倍,他对即将开往前线的士兵宣布:“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然而在一战爆发当年,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就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小毛奇的观点主要源于(     )
A.德国“施里芬计划”的破产B.美国参战,协约国实力增强
C.同盟国意大利倒戈D.德国海上封锁能力不及英国
8 . —战前,德国政府在处理外交问题时不敢轻易妥协,否则会被民众批评为软弱或胆怯,这使得德国政府在处理危机时总是保持强硬态度。材料表明
A.激进民族主义影响外交政策B.德国欲借战争转移国内矛盾
C.德国政府的决策被民意左右D.民众的民主诉求得到了落实
2020-04-24更新 | 464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测历史试题
9 .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战后和平“十四点计划”中,提出“公海航行自由”的原则,未得到其他列强的认同。1918年10月,威尔逊总统批准了一项扩军计划,目标是到1920年美国海军规模追平甚至超过英国海军。这反映了美国
A.维护世界和平的理想B.与英国同盟关系的破裂
C.称霸世界和控制国际事务的企图D.总统行政权力的扩张
10 . 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和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当中国参战问题一经提出,国内舆论曾经展开过激烈争论。孙中山指出:“我中华为世界独存之古国,开化最早,蛮风久泯,人好和平,不尚争斗,有不得不以战止战者也。”11月20日,孙中山致日本首相寺内正毅指出:“(中国政府)出兵欧洲,非其所能,或者假托名义,向贵国作取军械巨款,用以压迫护法之国民。”

材料二   面对日本人的暴行和残酷,中国各界人士民族主义思想加强,现代中国的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从战略上,中国抗日战争积极配合和支持了盟国的作战,不仅打破了日军北进苏联的计划,而且迟滞了日军南进太平洋的行动,彻底粉碎了德、日法西斯北攻高加索、中东,南攻澳大利亚、锡兰,在埃及和印度实现东西会师的战略企图。1945年6月,世界上50个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制宪会议上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在签字仪式上列为首位。

——岳思平《中国抗战为世界和平做出历史贡献》

材料三   国际联盟之宗旨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联合国宪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中国参战所持的立场,并归纳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族抗战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上,联合国与国联的规定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70年代以来联合国在“制止侵略”方面的一个实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