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91月,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和会。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628日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同时要求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当德国了解到条约内容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国内蔓延。起初德国政府拒绝接受条约,德国海军甚至以自沉舰艇的方式表达对条约的不满。战后的德国经济非常羸弱,只支付了条约规定的赔偿金额中的一小部分,但即使这一小部分也给德国经济造成了极大地负担并导致了近1/3的通货膨胀。

——摘编自任梦君《凡尔赛条约——德国的绞刑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对《凡尔赛条约》不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条约》签订的影响。
2023-02-27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老教材老高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11112日——192226日,华盛顿国际会议正式召开。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没有争得与它实力相称的成果,但在华盛顿会议。上却获得了补偿。它争得了与英国在海上并驾齐驱的地位,拆散了英、日同盟,阻止了日本独吞中国的进程。华盛顿体系的确立,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和对列强关系的调整。但这一体系是极不稳固的,它没有,也不可能根本解决当时世界上的诸种矛盾。它只是肯定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上一轮争斗的结果,同时也为下一轮争斗准备了条件。在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体系所依据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势必被打破,该体系的崩溃也就不可避免了。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获取的利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分析这一体系最终走向崩溃的原因。
2022-07-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美国,一战促进了一系列新型和平团体的建立和现代和平运动的兴起。包括法治主义、国际主义和自由和平主义团体在内的各种和平组织提出各种各样的和平计划,谋求通过重建国际和国内秩序来消除战争的根源,建立持久的和平局面。这些非政府组织不仅敦促美国政府加入国联并在战后和平机制的构建中扮演领导角色,而且还直接发起19世纪20年代的裁军运动和使战争非法化运动。与19世纪欧洲通过均势维护国际安全的“消极和平”思想不同,一战后的美国和平团体把和平与改造不合理的国内和国际秩序联系起来。这种对“积极和平”的追求对美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并留下丰富的思想遗产。

——摘编自王立新《“积极和平”:美国的和平运动与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后美国和平运动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美国和平运动的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所示是某学者对一战后二战前的英法政治、经济状况的概括。这可用于说明(     
英国一战后,英国国务总的来说……被托付给其中的格外庸碌之辈,至少就关乎整个世界安全的外交事务来说是如此
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14.15%下降到1937年的9.8%;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从1913年的14%下降到9.2%
法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整个法国社会“被阶级和意识形态问题搞得四分五裂”;政坛斗争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愈演愈烈,党派的分化组合与内阁的更换更为频繁
1938年的法郎价值是1928年的36%,工业产值仅为1929年的83%,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18%
A.英法存在难以调和的分歧
B.一战后欧洲经济复苏迟缓
C.英法无力维系凡尔赛体系
D.西方绥靖政策的历史根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8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战胜国与战败国不考虑世界形势的变化,却利用战争存留的优势建立利于自己的战后结构,按照旧的实力对比瓜分世界的格局很快过了时,德国的迅速重新崛起,急不可耐地向既定欧洲和世界秩序发出挑战。战胜国列强不顾德国的实际国力而索要巨额赔款没有解决“德国问题”,所有德国人都打算一有机会就立即摆脱。与美国脱钩的国联被英法控制,对日本法西斯态度温和、希特勒毁约扩军,都使国联权威遭受严重践踏。成胜国之间的实力不等、分赃不均,加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形成浪潮,使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日益明朗化。当德国赔款问题发生纷争时,处于主导地位的英法无仲裁能力,致使赔款不了了之。当纳粹势力向世界发出挑战时,各大国又以“绥靖政策”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涣散无力的凡尔赛体系注定不会持久,而新的大战就在此时开始酝酿。

——摘编自赖凡《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在矛盾看二战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体系内部的矛盾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体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关系。
2022-05-05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模拟文科综合历史演练卷 (全国乙卷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要求德国割地并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被迫接受和约的德国对此充满了仇恨。美国虽然实力强大,但主要关注美洲和亚太地区,不愿卷入欧洲事务,甚至没有加入国联。英、法作为凡尔赛体系的主导者,实力却已大不如前,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更加力不从心。到了20世纪30年代,面对德国对凡尔赛体系的挑战,英,法只能不断退让,最终导致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所以有人说,凡尔赛体系换来的根本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休战。

——摘编自陈世阳《凡尔赛体系解体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下,美、苏是公认的超级大国,两国也互认对方为主要谈判对手,双方对势力范围的划分也体现了两国均势的原则。对于德国和日本,美苏没有索取过多赔款,同时还推行民主化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土壤。联合国的成立给中小国家提供了一个活动舞台,中小国家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和安全保障。罗斯福对雅尔塔体系“至少保持五十年和平抱有信心。”

——摘编自曹胜强《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体系无法换来和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不同,并说明罗斯福对雅尔塔体系“至少保持五十年和平抱有信心”的理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积极主战,然而,未成功参战。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结束,加剧了英、法等协约国人力资源的匮乏。为挽回颓势,英、法采取招募“干活不知疲倦”的华工的办法。据记载,一战期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多人。华工抵达后即被编为华工军团,从事战地作业和后方战勤保障工作。一战结束后,北洋政府设想以此为契机,打破套在中国人头上的重重枷锁,一改中国卑微的国际地位。然而,巴黎和会期间,日本借美、法、俄等国的支持,强占了德国在山东省的一切利益。得知消息后,华工纷纷投书谴责并踊跃捐款支持北洋政府维护国家利益。1919年5~6月,旅法华工和留学生奔走呼吁,并包围了中国专使的寓所,不准他们出门、签约,并警告:若在和约上签字,他们就像北京学生声讨卖国贼一样对待之。同年6月28日,华工和留学生包围了首席代表陆征祥的寓邸,“陆征祥看见局势危险亦不敢再到凡尔赛去签字,当天的晚报登出了中国代表团在签字时缺席”。

——摘编自赵德生《一战华工与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招募华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在一战和巴黎和会期间行为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战后,帝国主义大国先后召开限制海军军备的会议。在日内瓦海军会议上,英国强调华盛顿会议关于美、英、日主力舰553的比率适用于大型巡洋舰,限制建造大型巡洋舰,其目的是针对美国。美国主张规定一个总吨位数,各级辅助舰只分配由各国决定。日本提出一个倾向英国主张的折衷案,遭到美国的反对,这样日内瓦会议无果而终。1930年,伦敦海军会议召开,日本要求美、英、日三国辅助舰只的比例为10107,美国不同意,意大利为在地中海争霸,要求同法国海军平等,法国反对,英国要求其海军力量等于法、意两国的总和,法国拒绝。法、意因矛盾不可调和而退出会议。最后只有英、美、日三国达成了协议,签署《伦敦海军公约》。但到二战爆发前夕,也被破坏殆尽

——摘编自林和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帝国主义裁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到二战爆发前夕,《伦敦海军公约》被破坏殆尽的原因。
2021-06-1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人虽然可以拒绝加入国际联盟,也可以在它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保持完全不承认的态度。但问题是,国联仍然存在,全球50多个国家正在通过他们的国际合作积极推动着它的发展。美国的国际利益使其不得不承认“国联是处理人道主义问题的合适机构。”在哈丁和柯立芝总统时期,美国都在国联中安插了许多所谓的非官方观察员,他们参会但不参与讨论,美国的另一种参与形式是“‘官方代表’作为非官方代表”参加。由“非官方”向“官方”转变的发生是渐进的,1924年起,美国官方代表几乎列席每一次有关军备、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会议。同时美国也曾争取加入国际法庭,但几次努力都因国内孤立主义的反对而作罢。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孤立主义更居上风,但1930年一年里美国参加过40次国联会议,并在国联总部拥有5名常任代表。

     ——摘编自葛宇鹏《20年代美国与国际联盟关系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20年代美国对于国联的态度以及美国与国联关系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国联关系走向变化的推动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