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合作、共赢符合人类的共同和长远利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世界整体形成后,一个国家借助关税、货币贬值或者外汇管制来改善自己商品的地位时,这种战术会遭到报复。30年代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存在严重的保护主义,各国高筑关税壁垒,引起了经济战,加深了危机。美国凭借在战争中树立起来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地位,千方百计地按照其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据杨泽伟《试论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世界整体发展进程的影响》整理

材料二   鉴于过去国际联盟软弱无力的状态,二战后建立了强有力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宪章》赋予了联合国在调配使用各国武装力量方面拥有了比国际联盟大得多的权力,在表决程序上,分别采用三分之二票和简单多数票通过,并建立了安全理事会这样一个核心机构,被全权赋予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呈现出大国的核心作用与弱小民族的权益保障并存的特点,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战后十余年间,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此导向不无关系。

——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期重建世界经济体系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期美国为实现其“世界经济蓝图”召开的会议并简述其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参加国家和决策原则两方面分析“国际联盟软弱无力”的原因。结合材料概括联合国诞生的历史意义。
2 . 海军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的局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英国外交政策的一贯模式来说,与德国作战的可能性太遥远。可是难以置信的事终完成为事实。从英国来看,德国舰队对英国的威胁,不只是单纯的数量压力——当时敌对列强的联合舰队总吨位数已超过英国甚多。英国舰队甚至已无法维持它的最低目标:其海军实力必须超过另外两大强国的总和。同时,德国舰队的基地全在北海,正对英国。海军之于德国,不过是国际地位和全球野心的象征,对于大英帝国的全球性地位却是一种威胁。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时代1875—1914》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英国外交政策的一贯模式”。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德两国在海军方面产生矛盾的原因。

材料二   1915年春,德国领事在《纽约时报》宣告将在“卢西塔尼亚”号驶往英国时将其击沉:它确实这么做了。最后,德国意识到美国加入自己的敌人行列没有好处,而宣告结束这次潜水艇战。1917年2月,德国重新开始了无限制潜艇战。4月,美国对德宣战。由于英国反对护航舰队保护协约国贸易,导致商船大量损失,严重威胁英国经济。后来引进护航舰队,德国潜水艇降至可控的程度。1918年夏季,几乎每个月有25万美国士兵由护航舰队载入欧洲。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2)根据材料二,概述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英美两国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美国参战的意义。

材料三   除接管德国在山东省原来的特权和进一步扩大对满洲的控制外,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从其他方面大获其利,因为这场战争排除了西方的工业竞争,使日本工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日本的出口商品和远洋运输统治了亚洲市场,加强了国内经济力量。1922年英国人和美国人在华盛顿会谈,要求日本对海军按照日本、英国和美国主力舰3:5:5的比例加以限制。

——罗兹·墨菲《亚洲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当时日本海军力量扩张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限制主力舰吨位的条约名称及其对日本海军的影响。
2020-01-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战后国际组织的建立,既是人类反思战争的结果,也是大国博弈重建秩序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现实,使得饱受战祸的各国人民渴望找到根除战争、保障持久和平的途径。一些资产阶级政治家迎合人民群众的要求,提出了形形色色的主张,鼓吹在战后建立全球性的国际组织。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次大战后期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并在巴黎和会上竭力宣传他的主张,以期为美国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在二战后期,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必须缴纳资金以建立这一基石,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

二战中,40%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仍用英镑结算,英镑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国际储备货币。英国不满美国的方案。英国财政部顾问、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联盟采取透支的方式提供信贷……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

——崔连仲等主编:《世界通史》当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际联盟建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不能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美英提出怀特计划、凯恩斯计划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怀特计划被采纳的原因。
4 . 一国的外交举措常受制于国内外诸多要素,又反作用于该国在国际上的生存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3月,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洛奇提出一份由39名参议员签署的反对国际联盟的声明,他们特别反对盟约中关于联盟会员国“有尊重并保证所有联盟各会员国领土之完整及现有政治上之独立,以防御外来侵犯之义务”的规定。其后对国联盟约的指责更是纷沓而至。被广为宣传的反对国联盟约的口号有:“盟约要求遵照国联命令送我们的孩子到世界各地区打仗!”“盟约是对华盛顿总统警告的嘲弄!”威尔逊总统决意“诉诸人民”,周游各地巡回演说。但民众对和约的热情开始消退,战后经济一度萧条让很多人宁愿忽视国际事务而关注国内危机。1920年3月,美国参议院对和约进行表决,结果是拒不接受。

材料二   1940年12月,英国告知美国,它面临“船舰损失重大”“黄金储备消耗殆尽”两大困难。罗斯福总统在随后的“炉边谈话”中说“如果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合众国卷入战争的机会要少得多”。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到战争结束,美国通过《租借法》援助英国及英联邦国家、法国及其属地约345亿美元,占其全部援助的三分之二。受援国大都提供美军各种矿产资源、军事基地或社会公共设施,总计约78亿美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参议院“拒不接受”《凡尔赛和约》的原因,并简述这一“拒不接受”所体现的外交理念对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外交带来怎样的不良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租借法》的主要内容,简述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的背景,并概要评价《租借法》的实施。
2019-11-1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东北联盟(ZDB)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00前结束的“一战”,使亚洲一些国家也卷入了世界政治的漩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印度反英运动的)一个原因在于战争本身的影响——有关民族自决的种种口号的影响和海外服役对成千上万名带着新思想和新观念返回家园的士兵所起的扰乱性影响。战争刚结束后的几年中的一系列灾害也促进了运动,1918年的季风不足给印度许多地区带来了饥荒和疾病。促成运动的另一个原因是战后英国奉行的压制政策,1919年3月《罗拉特法案》准许政府不经审判就能拘押宣传鼓动者,授权法官不用陪审团即可判案。在随后发生的骚乱中,英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阿姆利则惨案”,近400人被打死,1000人受伤。不久,强烈的抗议浪潮立即席卷全国。

——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涉及中国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九国公约》,二是关于解决“山东问题”的办法和条约。近年来,围绕这两个问题,学术界对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和结果,有两种不同的意见:①有的学者坚持传统的看法,依然对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和结果持基本否定的态度。②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和结果也有其成功的一面,认为是一次“难得的成功”。

——摘自“清史所”李育民的《废约史研究30年》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一战后印度“强烈的抗议浪潮立即席卷全国”的原因,并列举一战后的10多年中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若干史实。
(2)学术界不少学者把“华盛顿会议”作为中共二大召开的一个重要背景,用一句话指出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历史地位。结合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的会议内容,简述这次会议是如何体现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的?
(3)对于材料二中提到的学术界关于“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和结果”的两种意见,你更倾向于哪一种意见?请你围绕材料二中提到“涉及中国的两个问题”并结合所学加以扼要说明。(只作选择不作说明者,不得分)

6 . 战争造成分裂,合作带来共赢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并简析其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白里安的“欧洲联邦”设想实现的步骤及其影响。

2018-10-1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杭州十八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周末自测卷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诸多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一次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帝王宝座倒塌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而且,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俄,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

——《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和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各国之间交往范围的日益扩大,以及人类社会互相依存程度的不断加深。一些国际机构便根据行业需要而建立起来,并拥有监督国家个别行政部门的权力,如国际电讯联盟、万国邮政联盟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们也都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来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81月阐明的美国作战目的“十四点”原则中特别强调最后一点——“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一战后威尔逊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方案,以便在失去控制之前就以和平、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也就是以公开协商的方式更为适宜地解决问题。对于国际联盟的认识,①英国史学家华尔脱斯认为“它以宪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向往和平和一个合理组织起来的世界的热望”;②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则认为“该联盟实际上几乎是一个完全失败的尝试”。

——据华尔脱斯和霍布斯鲍姆著述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列出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
(3)对材料三中的两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侧重①,请从国际联盟的意义角度予以说明;侧重②,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22-04-0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安吉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19·浙江·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二百三十一条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认定而德国也承当,由于德国及其盟国进行侵略而把战争强加于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及其国民的身上造成的全部损失与破坏的责任。

——《凡尔赛和约》


(1)材料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引起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这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二   欧洲战争刚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帝国皇储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2)指出材料二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

材料三   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想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强占的一切利益。……中国代表、驻美公使顾维钧驳斥了日本的立场,坚持“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及其他一切权利,应该直接交还中国。”中国还提出取消日本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顾维钧发完言后,“威尔逊和兰辛、劳和·乔治与贝尔福走到中国代表团处表示祝贺;会议的新闻发布论也强调中国声明受到除日本以外各大代表的一致赞扬。”但是形势很快就起了变化……日本制造舆论说,如和会不同意日本对山东的要求,日本也要效仿意大利退出和会,不加入国联。原本不希望日本在远东实力过大的威尔逊为了保住国联计划,决定牺牲中国的利益,在山东问题上向日本做出让步。

材料四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由英、美派观察员列席中日双边谈判。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和《附约》。条约规定:日本应将前德国胶州湾租借地归还中国,中国将该地开为商埠;日本撤退驻青岛和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的军队;胶济铁路归还中国……《九国公约》的核心是确立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根据材料三和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对山东问题的处理有何不同?为什么?
2020-01-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2019新东方杭州中学高中历史模拟卷1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2019-08-12更新 | 140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41 战后的世界体系-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浙江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00前结束的“一战”,使亚洲一些国家也卷入了世界政治的漩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材料二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涉及中国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九国公约》,二是关于解决“山东问题”的办法和条约。近年来,围绕这两个问题,学术界对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和结果,有两种不同的意见:①有的学者坚持传统的看法,依然对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和结果持基本否定的态度。②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和结果也有其成功的一面,认为是一次“难得的成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一战对印度的影响。
(2)学术界不少学者把“华盛顿会议”作为中共二大召开的一个重要背景,用一句话指出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历史地位。结合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的会议内容,简述这次会议是如何体现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的?
(3)对于材料二中提到的学术界关于“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和结果”的两种意见,你更倾向于哪一种意见?请你围绕材料二中提到“涉及中国的两个问题”并结合所学加以扼要说明。(只作选择不作说明不得分)
2019-01-1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台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