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在马可·波罗的中国行之后,一个极为正面的中国形象在欧洲流传长达五个多世纪。这一趋势在17~18世纪通过天主教传道使团得以强化。不同于由世袭贵族及教士把持的欧洲,这个国家不论出身而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现实给天主教传教士们留下深刻印象。中国皇帝对他们而言就像一个开明君主——哲人王,并通过文官系统来保障一个和谐、文明且不穷兵黩武的天下。以至于伏尔泰与莱布尼茨等欧洲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将中国作为正面的外来形象用来批判由教士与世袭贵族把持的欧洲教廷。

18世纪末,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开始急剧恶化。对比共和体制诞生的法国大革命和欧洲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工业革命,中国不仅被认为是无可救药地落后,而且毫无发展能力。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后,中国形象重新走向正面。鉴于欧洲文明的集体自杀,他们从中国引入充满神秘色彩的“道”,以拯救受自身文明进程所羁绊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深受朝鲜战争及东西冷战的影响,中国形象再次开始走下坡路。

可进一步断言,人们眼中的中国形象实际上很少是为了说明中国,而是用来满足有关自身民族的存亡、恐惧以及自身政治需要。这正印证了犹太人的一句名言: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只看到我们“自己”。

——摘编自(德国)卜松山《发现中国:传统与现代》


(1)依据材料,概括17~18世纪以来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化,并分别指出每阶段变化的原因。
(2)结合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化,你如何理解“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只看到我们‘自己’”这句话。
2020-04-20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纳了美国驻华外交官戴维斯的报告:“蒋介石对共产党人搞封锁,从而使他们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就迫使他们逐渐依附苏联,要是美国派一个观察团到延安去,那就会打破这种孤立无援状况,削弱依附俄国的趋势,同时又能遏制蒋介石试图以内战消灭共产党的愿望”。此材料说明美国(     
A.准备与中国共产党合作B.对蒋介石政策感到失望
C.关注中国防御战场状况D.试图维持中国战局稳定
2022-07-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协同作战,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一个结果是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殖民帝国。……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401229日罗斯福“炉边谈话”)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各大洲以及各大洋一他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英国人民和他们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战争。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狭路”的。

——摘编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 回首20世纪的历史,人们会发现,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具有导致一再发生世界大战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大战是注定不可避免或不可制止的。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直存在着制止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对于世界大战能否免的问题,必须进行具体的历史考察和分析,不可笼统地说能够避免或者不能避免。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把战争推到……一个“临界点”。物极必反,今后人类已经不能再把自己的全部能力和手段都投入战争了。

——摘编自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二战的新观点。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军事价值”,并指出二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过去两年”的史实说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理由,并概括指出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盟国战胜法西斯轴心国的重要保证以及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2021-07-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二战前的英国社会进行了“和平投票”,86.8%的受访者赞成联合起来对侵略者进行经济及非军事手段的制裁。在军备问题上,90.6%的受访者赞成用“国际协定”来实现全面裁军,82.5%的受访者赞成根据“国际协定”来实现对各国陆军和海军中的航空兵部队的全面废除。这些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有一定社会基础B.英国民众希望政府强力制止法西斯扩张
C.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上的作用日益凸显D.法西斯势力在欧洲的扩张出现放缓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0年上演的电影《滑铁卢战役》描述英国惠灵顿公爵率领欧洲联军在比利时滑铁卢击败拿破仑侵略的故事。电影由意大利投资,苏联人执导,演员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主要拍摄地在苏联乌克兰地区,动用万余名苏联红军做群众演员。该电影拍摄成功
A.反映了电影工业全球化趋势
B.因内容与价值理念为各方认同
C.因为意大利投资苏联人执导
D.法国因否定本国英雄拒绝参与
2019-07-19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  )
A.是日本侵略中国寻找的辩护理由B.表明日本关注满蒙的真正目的是发展贸易
C.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趋势D.体现了经济大危机爆发前的世界背景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世界大战视为是帝国主义制度的产物,“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因而主张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视角研究世界大战。
材料二   上个世纪末以来,有些学者认为20世纪之所以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是因为20世纪的世界已形成为一个整体,存在着经济、政治和文化走向一体化和现代化的趋势,因而主张从全球化角度研究世界大战。
材料三   当代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自19世纪以来,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正是这种思潮的泛滥,使人类陷于空前的冲突之中。他们主张从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视角研究世界大战。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按材料一或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2)请按材料二或材料三的研究角度分析法西斯德国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原因。
(3)请按材料三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8 . 1935年,法国总理就意大利的扩张趋势曾说过:“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让它们在非洲的沙漠畅通无阻,或许就能安静下来。”他的观点表明法国
A.推行中立政策B.主张制止法西斯侵略
C.推行绥靖政策D.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9 . “194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苏、美、英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美英以武器装备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这是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取的联合行动。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材料说明了(     
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
②苏德战争爆发后国际形势变化
③美苏崛起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
④协同作战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图1和图2分别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两幅世界地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处20世纪上半叶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变化。
2022-07-2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