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初,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联红军反扑。1943年7月5日—8月23日,苏德两军在库尔斯克展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的对攻战役。最终苏军以数量上和武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库尔斯克会战对德军的打击是巨大的,彻底结束了“苏军冬季进攻,德军夏季进攻”的神话,导致了德军士气的崩溃,德军精锐装甲部队的士气受到沉重打击。此后,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德军再也没有在欧洲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苏军开始了大规模反击,欧洲东线的战局演变成了苏联红军的长途进攻。

——摘编自贾易飞《库尔斯克战役回眸》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库尔斯克会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取得库尔斯克会战胜利的意义。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1945年4月25日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美国驻华使馆在给美国国务院的备忘录中,表示“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最活跃的力量”,抗日战争“是成功的”。然而国民党当局意图包办中国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的人员组成。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懈斗争,在全国人民的一片谴责和盟国的强大压力下,国民党当局只好接受董必武代表中共中央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董必武和各国代表通力合作,为制定一部符合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宪章而孜孜不倦工作。特别是在讨论托管制度时,董必武等中国代表都主张托管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被托管地区的自由与独立,维护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利益,树立了中国崭新的国际形象。在美期间,董必武和助手用英文编写并印制了5000册《中国解放区实录》广为散发,向全世界全面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抗日根据地取得的伟大成就。他广泛会见华侨领袖和进步人士,实地走访华侨劳动群众,当地侨报以“中国的希望之光”为题介绍董必武会见华侨团体的情况,并全文刊登了董必武的讲话——《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摘自《环球时报》(2005年9月16日第二十三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能够派代表参加旧金山会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出席旧金山会议产生的影响。
2022-07-01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3届新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选做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7月,美国在新墨西哥州沙漠试爆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日本仍在亚太地区顽抗,美军在硫磺岛、冲绳岛战役中遭受了惨重损失。根据专家评估,如果盟军进攻日本本土,将可能付出几十万士兵伤亡的沉重代价,战争将持续到1946年。新任的代总统杜鲁门决心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19457月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故意在斯大林面前炫耀称自己有了一种“大威力炸弹”。194586日,一架B-29重型轰炸机对广岛投下了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当场造成数万人死伤,整座城市被夷为平地。核爆和后续辐射疾病造成的死伤人员总数接近20万。89日,另一枚原子弹在长崎上空变为了耀眼的蘑菇云。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种全新的作战形式残酷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美国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凭借核垄断地位,肆意向对手挥舞“核大棒”。

——摘编自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日本进行核轰炸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本进行核轰炸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