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1 . 各国只有加强交流与合作,才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园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是:地中海周边是遥远而宽广的大陆,他们将无尽的商品流向你处。每一块陆地,每一片海洋,无论有何出产,都会在各个季节给你送来…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摘译自阿利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英文版

材料二   19421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宣言,宣告:各签字国政府保证使用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同它们处于战争状态的德、意、日三国及其仆从国;每个国家的政府保证互相合作,不与敌人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编自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与经济全球化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经济区域化,在世界范围内也迅速发展和蔓延。在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内部,商品、劳务、技术、信息及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在内部形成统一的大市场。经济区域化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而且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形成以各个区域经济组织为主体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摘编自萧国亮等《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罗马城和古罗马在当时的世界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华盛顿签署了宣言”的名称。该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请指出该同盟的性质、目标及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所产生的“利弊”。结合材料二、三,简要说明如何“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稳定”。
2022-12-2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四)(11页)
2 . 雅尔塔会议后不久,英国人发表了名为《今天感觉好些了吗?》的漫画: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缠着绷带的地球。三巨头对“生病”的地球嘘寒问暖,画面和谐而友爱。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①“缠着绷带的地球”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严重破坏
②建立联合国是三巨头对地球“嘘寒问暖”的表现之一
③画面“和谐而友爱”反映出苏、美、英战时同盟关系
④三巨头共同“探视地球”寓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重庆·模拟预测
3 . 下表为《美国联邦政府雇员总数(1816年-1945年)》,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最为明确的是
A.人口增长B.政治体制C.经济形势D.世界大战
2022-03-12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8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专用)
21-22高三上·山东青岛·期中
4 . 下列地图分别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说明德国领土三次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2021-11-19更新 | 258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12 历史地图类-【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历史大题限时集训 (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四幅图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疆域示意图,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④①②③
2022-03-19更新 | 315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下·山东·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在1943 年的开罗会议上,蒋介石主张战后由中美联合扶助越南独立。然而至战争后期,蒋介石对越政策发生逆转,由扶植越南独立转而同意法国战后重返越南。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客观因素是
A.法国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B.胡志明领导的独立运动受挫
C.民族自决的原则已被否定D.美国对华政策发生根本调整
2022-02-19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练)
2021·北京海淀·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1500-1985年部分区域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情况。下列各项对表格所反映的经济情况及其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亚洲西欧美国和澳洲俄国—苏联—俄罗斯
1500年72.4%9.2%0.6%2.4%
1870年40.2%34.6%10.5%7.9%
1950年19.2%27.1%31.8%9.9%
1985年29.9%23.5%25.5%8.4%

A.1500:早期殖民扩张造成了亚洲经济的优势地位下降
B.1870: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C.1950:二战的破坏造成西欧在世界经济中比重的下降
D.1985:勃列日涅夫改革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315日,法西斯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使得欧洲的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从19394月到8月,英、法、苏三国进行了关于缔结互助条约的谈判。英法虽然参加了军事谈判,但只想利用军事谈判来“威慑”德国,以达到避免战争的目的,而不是想用英法苏军事同盟来打击德国。英法还企图用军事谈判来牵制苏联,以阻止苏联加入德国阵营。英法苏三方会谈的失败使苏联看到与英法联合已经成为不可能。集体安全政策也难以维持下去,孤立政策又为客观条件所不允许。于是决定与德国联手,在1939823日,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实现了苏联外交政策的转变。

——据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等整理


(1)指出苏联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
(2)分析苏联外交政策变化产生的影响。
2022-02-1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列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日、德、法、英六国粗钢产量占比统计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
A.扩军备战受到国际秩序变化的影响B.国家干预推动经济危机的恢复
C.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产业结构变化D.资本主义经济不平衡不断加剧
10 . 1941年7月2日,日本在御前会议通过的《形势变化下的帝国国策纲要》中首次使用“英美开战”措辞,并提出为奠定国家“自存自卫”的基础,必须向南洋推进,为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不惜与苏联、英美开战。这表明,当时日本
A.企图扩大侵略范围B.与苏联矛盾非常尖锐
C.本土遭到美国威胁D.制定了闪电战的计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