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以来,苏联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单独抗击着2/3以上的德军。在战争状态下,各个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的状态和具体形式千差万别,相比各个国家,共产国际远不比他们更懂得战场的应变。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英美等国家对共产国际提出的“世界革命”纲领愈加疑虑。《纽约时报》报道:“随着红军向前推进……不知道写在他们旗帜上的究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秩序。”为减轻苏联压力,斯大林迫切希望英美盟国能够迅速开辟第二战场。19435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在《关于解数共产国际的提议书》中指出:早在战前就可以日益清楚地看到,各个国家内部情况和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通过某种国际中心来解决每个国家工人运动的各种问题会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此时正值罗斯福特使出使莫斯科与斯大林会晤期间,斯大林正式宣布共产国际解散。

——摘编自张彬彬《共产国际解散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国际解散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解散的历史意义。
2022-06-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历史名校练习卷(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83月,德国征服奥地利后不久,希特勒使修改了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德国首先利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苏台德德意志人党挑起德意志人与捷克人的流血冲突。424日,德国指使苏台德德意志人党领袖亨莱茵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了苏台德完全“自治”的八点纲领。为了给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加压力,希特勒下令德军在边界集结,五月危机爆发。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决定发布“部分动员令”,征召40万后备役人员入伍。作为捷的盟国.法国重申立刻援助的诺言;苏联表示,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要求,它准备提供援助;英国则警告德国说,欧洲一旦发生战事,英国能否置身事外,殊难逆料。此时,德国能够用来进攻的只有12个师,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早已在苏台德建设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德国最终退却了,暂停了“绿色方案”。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五月危机化解后,苏台德危机竟然愈演愈烈了。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月危机”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暂停“绿色方案”的原因,并指出苏台德危机“愈演愈烈”的影响。
2022-05-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百所名校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压轴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24月,美、英初步达成了1943年在法国北部登陆作战的协议。5月底,苏联向美国提出了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美国答复说完全有把握在1942年向法国进攻。6月初,苏联征得了英国对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允诺。612日,苏英、苏美分别发表了联合公报,宣布“双方对于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迫切任务已达成充分的谅解”。这样,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以苏英美政府声明的形式确定下来。1942年夏,英军在北非战场失利,英国向美国提出以在非洲登陆代替在法国登陆的作战计划,并征得了美国的同意。725日,英、美制定了1942年秋在北非登陆的“火炬计划”。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已不可能,第二战场问题被搁置起来。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美英确定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问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战场问题被搁置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310月,德国借口退出裁军会议,1019日,又宣布退出国际联盟,摆脱了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对他的束缚。1935年,萨尔区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举行公民投票,结果德国大获全胜,于是希特勒的扩军步伐大大向前了一步。法国对德国的军事行动深感不安,于是1935411日联合英国意大利召开了斯特某萨会议。一致对德国的违约行为表示遗憾,并声明要采取联合行动,反对危及欧洲和平的单方面违反和约的行为。这样结成了抗衡德国的斯特某莎阵线。但是,英国、意大利两国都表示不考虑制裁,因而大大缩小了阵线的威慑力。19356月,英、德两国以换文的形式缔结了《英德海军协定》,英国瞒住斯特莱莎阵线的伙伴,同阵线的针对国作交易,使得两个月前刚形成的抗德阵线事实上化为乌有。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特莱莎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特莱沙阵线瓦解的原因。
2022-01-11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届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对香港和仰光实行轰炸,接着又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为保证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军备物资,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

驼峰空运开始后,规模逐渐扩大,援华空运大队的人员由初期的8千多人增至8万多人,各类运输机到1945年8月已达629架,而中国航空公司参加空运的飞行员至战争结束前已增到约200人,飞机增至30架。到战争临近结束,中美用于驼峰航线的运输机达659架(含中航30架),动员了空勤、地勤人员85643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也最为艰巨的后勤工作之一,“驼峰航线”在开通期间从来没有因天气原因和日军战斗机的攻击而停飞过。无数盟国飞行员用生命和鲜血保证了航线的畅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佘湘、唐艳华:《“驼峰航线”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开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驼峰航线”的历史贡献。
6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在欧洲的爆发和扩大引起了大洋彼岸美国的高度关注。由于一战后美国未加入国际联盟组织,公众视其为国家在国际政治上的失败之举,强烈反对自己的国家再度卷入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认为有必要学习一战的历史经验建立一个统一的官方战争宣传机构。1942年6月,罗斯福总统发布命令设立战时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战争信息署在美国国内同时运用多种宣传媒介,而战争海报宣传是其中效果相对突出的一种。一战期间,美国大规模地运用战争海报宣传,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成效,所以美国在二战期间承袭了战争海报宣传这一传统的宣传方式。战争宣传海报色彩丰富,形象生动,表现手法幽默夸张,有利于民众快速解读政府的战时需求。政府通过战争海报宣传使国家的战时要求第一时间为美国公众接收,增强了民众对政府参战的支持力度与国家凝聚力。

——摘编自高宁馨《二战时期美国海报宣传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时期美国运用战争海报宣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海报宣传的作用。

7 . 材料   1942720日至23日召开会议,英国军政领导人决议主张在北非登陆,罗斯福拍板敲定,同意英方意见。725日,罗斯福正式批准了这项计划,其代号改为“火炬”。罗斯福决定在北非登陆有其双重目的:一是为解救英国在北非之困,防止德日会师,以消除对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航线的威胁;二是想趁法兰西帝国之危,力图扩大美国在北非、西非、中东、地中海的影响,这是更为重要的目的。19421023日夜,“火炬计划”实施,经过12天的激战,英军大获全胜,共歼敌5.5万人,击毁坦克350辆。丘吉尔将其誉为“命运的关键”。

——摘编自方连庆《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火炬计划”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火炬计划”实施的影响。
2022-06-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考考前诊断预测卷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波兰政府已经崩清且已无生命的迹象,这就是说实际上波兰国家和政府已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之间缔结的条约已归于无效……。波兰已经成为可能对苏联造成威胁的种种偶然和意外事件的方使场所。苏联政府迄今为止一直是保持中立的,但它不能再以中立的态度来对待这种局势了”。“苏联政府对居住在波兰境内的同胞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命运不能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些同胞被抛弃,任人摆布而毫无保障”,“鉴于这种局势,苏联政府命令红军总司令部所属部队越过国界,去把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居民的生命财产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苏联政府向波兰驻苏大使递交的声明(1939917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政府声明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政府声明的背景。
2022-05-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汝州市2022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1月希特勒上台,法西斯德国对外侵略扩张步步加剧。国际局势日益严峻。德国闪击波兰后,苏联为了自保和应对未来必然要发生的同德国法西斯的战争。着手在西部采取一系列行动。

19399月至1940年召开,苏联以军事实力为后盾,或“最后通牒”,或公然占领。先后将波兰、芬兰、罗马尼亚的一部分领土及波罗的海东岸三国纳入自己的版图,扩展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西部边界150400公里,建立起所谓的“东方战线”。

建立“东方战线”后,沿新国境线构筑新阶线的进度却“迟缓得令人不能容忍”,苏德战争爆发几天之后,苏军统帅部更惊讶的发现这些“东方战线”地域的居民把德军当作“解放者”看待,对苏联抱着冷淡和不合作态度。

当纳粹德国对欧洲国家实行军事侵略时,社会主义苏联却用军事行动或武力威胁扩大疆界,大大损害了自己在世界人民中的形象。在英法的挑唆下,国联大会开除了苏联的盟籍。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影响。
2022-05-2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三国首脑达成了分区占领德国和邀请法国参加占领的协议。随着德国的战败投降,美国政府放弃了肢解德国的计划;丘吉尔表示:“在我对俄国意图的猜疑消失之前,我很不愿意分割德国。”斯大林也在庆祝对德战争胜利的《告人民书》中明确宣布,苏联“既不打算分割德国,也不打算消灭德国”。

194565日,四国驻德占领军总司令在柏林正式声明:东区归苏、西北区归英、西南区归美、西区归法,“大柏林”区由四国共同占领;规定由四国总司令正式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7月中旬起,四国在德国和柏林按划定区域实行占领和管制。在7月底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四国又通过对德管制的政治经济原则。至此,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的局面正式形成。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的影响。
2022-05-2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