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统计显示,在1945—1969年、1970—1989年这两个时段,国际上分别有47例、75例经济制裁,其中美国对外经济制裁案例分别为28例、54例,占比分别为59%和72%。

这时候,美国的制裁大棒主要用来“棒杀”三类国家:

首当其冲的是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比如1949年,在美国操纵下,由西方阵营成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苏联及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实行战略物资禁运,意在削弱苏联阵营的军事发展能力。

二是意识形态与美国不同的国家。比如1949年,美国以“沈阳领事馆纠纷”和“没收美国在华资产”为名,对中国实行全面经济封锁。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将对华经济封锁“法律化”,作为对中国抗美援朝的报复。

三是自己阵营“不听话”的小弟。1948年,美国对阻挠印尼独立的荷兰曾威胁进行经济制裁,1956年,美国对英法军事进攻埃及实施过经济制裁。

总之,这一时期美国渐渐“黑化”,采用制裁手段打击不听号令的国家,不管你是谁,不管你身在何处。

——摘编自李浩然、盛国良《这100年来,美国狠狠“惩罚”了半个世界!》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7-1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0届高三命题专家预测密卷文科综合(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从先秦开始萌芽,至秦汉得以全面发展,隋唐趋于完善,明清最终定型并增加了新的内容。许多思想家开始注意粮食的市场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核心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在这个思想体系中,重农思想是保障粮食稳定、充足供应的基础,储粮备荒是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方式,赈济灾荒是发挥粮食安全作业的重要手段,粮食流通在调剂地区粮食余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粮食为基础的国家政策是重农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

——摘编自吴宾 党晓虹《试论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对其实行粮食禁运,1979-1980年苏联粮食供应量减少了大约600万吨,极大的冲击了苏联的畜牧业,导致了肉类产量的减少,但是其后果与预想的苏联能够找到可以替代大量被禁运粮食的供应来源不可同日而语。禁运也促使苏联意识到粮食自给自足的战略重要性,刺激了国内政策的转向。同时,粮食禁运也导致美国粮食价格大幅下跌,国内市场元气大伤,许多粮食企业面临破产。最终美国政府接受了来自农业界和粮食企业对于撤销禁运政策的压力,于1981年4月取消了粮食禁运政策。

——[英]Tarrant《粮食能不能作为武器?-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粮食贸易禁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粮食贸易禁运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当今时代形势,谈谈你对粮食安全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4年,美国人摩根索制订对德政策计划,其内容是:使德国“彻底非工业化和重新农业化,全部拆毁化学、冶金和电子工业,并坚定地将德国经济改革为农业经济”,要求“摧毁或拆除德国所有可能用于战争目的的工厂和设备切重工业,占领当局只允许生产消费晶”。罗斯福对此表示支持,其理由一是要给德国人一个教训,二是有助于向苏联表达善意。

意识到德国将在未来的美苏权力政治博弈中起关键作用,美苏竞相公开拉拢德国人民,互相指责对方破坏了在德国问题上的合作;1946年,苏联抨击西方分裂德国的企图,“或将其领土包括重要工业中心分割出去的进程”。美国则回应,反对将鲁尔和莱茵区分割出去,或将这些地区置于外国控制和监督之下;德国东部边界并没有最后确定,将与波兰协商予以修改。美国还许诺将减轻德国的经济负担,并暗示愿意帮助建立一个西德政权。德国人民以“解放者”看待美国的占领。

——摘编自叶晓东《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美国与联邦德国关系研究1958—1963》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对德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摩根索计划”。
4 . 冷战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945年2月4-11日,美英苏三大国举行雅尔塔会议;对于战后世界,罗斯福称“相信五十年的和平是可行的”。

1946年1月5日,杜鲁门在当面宣读给贝尔纳斯听的“备忘录”时称:“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美苏关系开始进入严重恶化状态。

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的最高苏维埃莫斯科选区的竞选大会上发表讲话,引人注目的是他就“帝国主义与战争问题”的一番说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几个月就公开宣称,新的大战是不可避免的。

1947—1955年,美苏走向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对抗。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美苏争霸。

1990年10月3日,两德合并,德国实现统一。

1991年1月17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海湾战争

12月27日,俄罗斯正式在联合国取代前苏联的地位。以苏联的解体为标志,冷战时代结束。

——谢伟良著《世界的分裂:冷战的兴起》

史论

战后以来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美苏冷战“分割”了世界,但冷战只是这个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

——乔纳森·雷纳兹《一个被分割的世界:1945年以来的全球史》


(1)依据史实说明从罗斯福到杜鲁门,美国对苏联政策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原因。
(2)美国遏制政策的设计师乔治·凯南1992年认为美国也是冷战的失败者,试从国际形势、国际格局角度分析其理由。
(3)对乔纳森·雷纳兹的观点加以评述?
2019-01-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保定市2019届高三五校联考第四次月考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着重阐述了第四点计划,即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它又被称为“开发落后区域计划”。该计划出笼后,伊朗成为美国实施该计划的第一个国家,美国资本随之大量涌入伊朗。乘英国与伊拉克关系紧张之际,美国石油财团竭力挤进伊拉克,扩大在伊开采权。通过实施“第四点计划”,美国进一步笼络伊拉克,向它提供军事援助。在“第四点计划”下,美国打着援助不发达地区的旗号,以抵制共产主义扩张为名,行蚕食老殖民帝国势力范围之实,除了与苏联接壤或接近的国家外,中东诸多国家同样受到“第四点计划”的冲击。美国通过政治与军事控制,独霸着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资源。以此为契机,美国石油垄断资本获得了惊人的发展。1939年美国在中东石油开采额中所占的比例为13.1%,1956年则增加到65%,而英国则由1939年的80%下降到1956年的30%。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第四点计划”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知识,评述美国的“第四点计划”。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材料一 虽然四大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但盟国之间早先已达成协议对战后德国采取协同政策。各大国都同意德国应该付出战争赔款。赔款主要是支付给苏联。在战争结束时,美国人却很快有了新的主张,希望推动德国的经济重建,以此来加速欧洲的复兴,并削减欧洲对美国财政援助的依赖,英国人、法国人对此也予以支持。于是在1948年6月突然废除已严重贬值的旧德国马克,按一比十的比率发行新的德国马克。事前没有就此得到征询的苏联人予以反对,因为这样做就违反了战时达成的将德国作为一个单一经济体的协议。作为报复手段,他们(苏联)封锁了所有通往柏林的公路和铁路。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然而正是从柏林封锁这一东西方在战后第一次最为严重的冲突与较量中,人们也看到了冷战的自我控制机制首次发挥了作用。苏联对柏林的封锁始终只限于水、陆交通,而开放着空中的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施行;而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接触对水陆交通的封锁,双方都给对方留有余地,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避免冲突的升级。……1949年5月23日在巴黎召开四国外长会议,讨论有关德国的问题和由于柏林形势而发生的诸问题,包括柏林的货币问题在内。于是到5月12日零时,西方的车辆通过占领区的分界线,历时11个月的封锁取消。

——摘编自彭树智《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柏林危机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苏为解决柏林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