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材料   1947年,杜鲁门主义发表后,苏联组织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进行对抗,美国认为必须组建一个军事政治集团才能压制共产主义的“攻势”。而西欧国家特别是英、法而言,也有组织军事政治集团的愿望。它们刚刚挣脱法西斯灾难,既怕德国东山再起,又担心美苏在欧洲心脏地区的严重对抗会危及它们的安全。所以对抗共产主义成为它们的“共识”,但是它们都各有各的打算。比如英国便以苏联威胁增大为由,利用西欧各国的不安全感,加快了西欧联合的步伐。1948年1月,英国外相贝文发表演说,正式提出西欧联盟的建议。法、比、荷、卢4国表示响应。3月5日,英、法、比、荷、卢5国代表在布鲁塞尔举行缔约谈判;17日,5国外长签署《布鲁塞尔条约》。该条约组织的最高领导机构是外长协商委员会。此外还设立西欧联盟防务委员会、西方联盟参谋部和西方联盟司令官委员会。在布鲁塞尔条约的形成过程中,美国政府不仅积极鼓励,而且还表示将着手向西欧提供军事保护和军事援助。布鲁塞尔条约组织的建立是北大西洋军事联盟形成的前奏。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英、法三国组织军事政治集团的各自打算。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布鲁塞尔条约》。
2020-04-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0届高三3月适应性线上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文,提出对付苏联的长期战略,也就是遏制政策。1947年,乔治·凯南又在美国《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明确提出美国要使用“抵抗力量”,对苏联的扩张倾向进行长期、耐心、坚定与警觉的“遏制”。文中所提出的“遏制”苏联的主张,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对苏战略的思想基础。从此一直到冷战结束,美国对苏战略,乃至整个大战略都被称为“遏制战略”。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以遏制苏联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标志遏制战略的正式形成。

——(美)加迪斯《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

材料二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制定新的对苏政策,称之为“超越遏制”战略,宣称它是“美国战后对苏政策的彻底改变”。“超越遏制”的主旨是积极同苏联发展关系,加强美苏合作,促使苏联逐渐实现“自由化”,把苏联拉进“国际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杜鲁门“遏制战略”和布什“超越遏制”战略的异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什“超越遏制”战略形成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事变】shìbiàn①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西安~|七七~。②泛指事物的变化。

——《新编现代汉语词典》

材料二

“日本指导者(注:即领导人)虚伪称为‘中国事变’或‘中国事件’的对华战争,由1931年9月18日夜里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东京湾投降时告终。……日本政府不承认这次‘事变’为战争,以此为借口,日军当局主张战争法规不能适用于这一敌对行为的实行,而被俘获的中国人也不能享有俘虏的身份及权利的资格。”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1948年)

(1)据材料并结合知识,分析日本领导人把侵华战争称为“中国事变”或“中国事件”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该判决书上述内容的价值。

2018-05-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5月)质量测试历史(A卷)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