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以下是国际秩序发展史上重要事件的节选。

材料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1651年,英国颁布了多项《航海条例》保护本国贸易。为了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英国发动了一系列对荷兰的战争。

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关税主权。

19147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28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945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1947年,23个国家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970年,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中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国际秩序”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 . 1960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必须制止一切针对附属国人民的武装行动和镇压措施,使他们能够和平地、自由地行使他们实现完全独立的权利任何旨在部分地或全面地分裂一个国家的团结和破坏其领土完整的企图,均与《联合国宪章》的目的和原则相违背”。该决议
A.确立了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基本原则
B.推动了亚非拉地区建立新兴民族国家
C.实现了各国之间享有平等权利的理念
D.枃建了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2021-03-07更新 | 3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1961年到2000年,联合国提出四个“发展十年”计划,经历了从优先追求高增长率以解决南北差距扩大问题,到强调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再到确立保护环境与发展协调一致的原则,直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观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联合国
A.国际发展战略与时俱进B.主要职能发生了变化
C.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D.国际协调能力的提升

4 . 材料  小规模的和平运动曾长期存在于美国,但缺乏获得扩展的催化剂。这个催化剂出现在1965年 2 月,当美国开始轰炸北越,运动得以扩大。运动的领导人主要是学生, 他们组织大规模宣讲会、游行,抗议对越轰炸、拒服兵役,各种舆论宣传媒体也纷纷表达对政府的不满。1967 年,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公开表示对反战运动的支持。嬉皮士、摇滚乐、女权运动的参与者、退伍军人也纷纷汇入了反叛的洪流,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战运动。在全国性的反战浪潮下, 1967 年,约翰逊总统解雇了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1968年3月,约翰逊本人也因民众的反对和党内反对派的斗争而宣布退出竞选,离开白宫。继任的尼克松总统则向民众保证“新任领导将结束战争。”

——摘编自马克巴林 《在美国的反战运动》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历史作用。
(2)据材料,分析归纳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特点。
2020-06-0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二战后,德国对历史问题的反省非常彻底。战后德国历届领导人都明确承认,希特勒德国发动侵略战争,德国对其后果“全面承担责任”,并向受害国人民“认罪、道歉”“请求宽恕”。联邦德国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以防止纳粹沉渣泛起和新纳粹产生。教育青年面对纳粹罪行和侵略真相,树立正确历史观。根据1952年联邦德国同美英法三个占领国签订的《波恩条约》,德国要对境内外受纳粹迫害者进行赔偿。尊重战后国际协定,承认战后边界,对邻国放弃一切领土要求。走和平崛起道路,置身于一体化的欧洲,减少邻国对纳粹德国“东山再起”的疑惧。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的“华沙之跪”被称之为欧洲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通过以勃兰特为代表的历届政府的不懈努力,有力地推动着德国与东方国家的和解进程,使德国顺利加入联合国而融入国际大家庭。

——摘编自梅兆荣《德国如何反省二战侵略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为解决历史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措施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家安全观发生了重大变化。1980年邓小平接受意大利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应努力争取战争“推迟得越久越好”,1982年9月,党的十ニ大指出,“世界和平是有可能护的”。其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1982年12月,五属人大五次会议指出“中国不同任何一个超级大国建立战略关系”,“中国同许多西方国家在开展经济文化合作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和巨大的潜力,在党际关系方面,也应着力淡化意识形态色彩。”与此同时,1980年起,中国积极实施联合国的戴军计划,开始参与军谈判会议的各项工作,中国国家安全观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摘编自李小华《观念与国家安全: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20世纪80年代国家安全观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20世纪80年代国家安全观变化的时代背景。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任何和平条约在签订时都不能有所隐瞒,否则将不被视为和平条约;任何国家都不能用任何手段去侵吞其他独立国家;废除常备军,以自由公民组织取代,……各自由国家的联盟是国际法的基础在自由国家联盟的基础上创立万国公法,每个国家都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行使权力,这样才能保障和平。

——摘自康德《论永久和平论》

材料二   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盟约……所定之规约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立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

——摘自《国际联盟盟约》


(1)据材料一概括康德的和平思想并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其本质特征。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原则?综合上述材料,评析其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0年,拉美21国通过了《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宣布各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美苏则鼓吹“公海自由”论,极力抵制拉美国家的海洋权主张。1973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宣布非洲国家有权建立限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管辖范围。同年,在美苏等国推动下,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开幕,拟缔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会期长达10年。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后,立即宣称对公约中的第十一部分“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不满。该部分规定,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底土及其资源规定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这一权利。还规定海底资源开采者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无偿转让深海采矿技术,并要求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时要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到1982年,与会国最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该公约,但美、英、法、德四国反对。

——摘编自苗蓿蕾《美国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原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反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行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1910年,第二国际筹划设立国际劳动妇女节;1914年3月8日,欧洲多国妇女举行反战示威;1917年3月8日,俄罗斯妇女的罢工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1924年3月,中国国共两党共同庆祝妇女节;1975年,联合国开始庆祝妇女节。可见,这一节日
A.由世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
B.适应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要求
C.植根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D.完成了保障妇女权益的使命
10 . 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B.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
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D.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2019-01-30更新 | 660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3届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