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罗斯福在提交雅尔塔会议的文件中说:“否决权与大国维持和平的特殊责任是完全相符合的。”斯大林也曾指出:“新的国际组织为捍卫和平而采取的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反希特勒德国的各大强国,今后也会一致和协调动作。”这说明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     
A.不利于联合国发挥作用B.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
C.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D.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2022-11-01更新 | 501次组卷 | 36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联合国宪章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交给以五大国为核心的安全理事会。联合国宪章取消了国联的一致通过原则,把大国地位和大国一致的内容明文载入有关条款。由此可知,联合国(     
A.是具有强制性的国际政治组织B.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政治工具
C.具有明显的帝国主义强权色彩。D.处理国际事务更具可操作性
3 . 1992年联合国人文发展年度报告指出:“西方经济学家常喋喋不休地要求世界穷国放弃其经济保护和限制措施,但是它们接着就发现,由富国经营的全球市场几乎没有自由可言,反而关闭着,无法打进去。富国言行不一,并未按他们宣扬的主张行事。”材料表明(     
A.西方发达国家固守重商主义政策B.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任重道远
C.经济全球化进程需要各国的参与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生了逆转
2022-07-01更新 | 1242次组卷 | 11卷引用:新疆五家渠兵团第六师五家渠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帕格沃什运动是罗素、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在 20 世纪 50 年代发起的反对核武器和战争的国际和平运动。1957 年 7 月,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号召下,来自不同阵营和中立国家的 22 名科学家在加拿大的帕格沃什举行第一次国际会议,讨论如何评估核武器大规模试验的后果、如何控制核武器和达成全面裁军、科学家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等。此后,帕格沃什会议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参与国际政治事务的国际组织和国际运动,长期致力于敦促各国政府寻求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在促成核裁军和军备控制谈判中担任重要角色。无论是在政治关系紧张的冷战时期,还是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新世纪,帕格沃什运动超越意识形态,动员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密切合作,为军备控制、核裁军与国际安全献计献策,同时也用科学知识影响政府、媒体和公众,表现出富有成效的、旺盛的生命力。

——摘编自游战洪、刘钝《论帕格沃什运动的历史经验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帕格沃什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帕格沃什运动体现的价值理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8年首次部署以来,联合国维和行动已经超过了70年。最先出现的是观察团,其任务是以定点巡逻等方式进行观察、监测和报告,防止冲突升级。观察团最初部署在两个国家或政治实体之间,这类行动只需派驻少数军事观察员,不携带任何武器,无需使用武力。后观察团不同,冷战期间多数维和特派团以维和军人为主,配以少量军事观察员和文职人员。维和军人允许携带轻式器用于自卫。这类维和行动1956年首次在中东出现, 1960年启动刚果行动,其维和军人最多时近两万,为冷战期间规模最大。冷战结束后,鉴于大批国家陷入或刚刚结束内部冲突,维和行动增加了一些职能。除了军人和警察外,参与维和的还有不少民事领域的专家,包括管理、经济、法律、排雷、选举、民政、新闻等方面的专业人士。这些人员以不同功能组合在一起,,冲突后建设任务内嵌于维和行动当中。19944月到6月中旬爆发的卢旺达种族大屠杀,造成80- 100万人死亡。当时卢旺达有20名联合国维和人员,但职责仅限于调停和人道主义援助。大屠杀持续近一个半月后,联合国才决定将援助团人数增加到5500人,并扩大其行动授权。这之后,强力维和与多层面维和存在交叉与重合,但更强调动用武力的可能性。

——摘编自 李因才《强力维和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成立后其维和行动所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维和行动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2-04-23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45年《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三条规定,中、法、美、英、苏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五国可以联合其他成员国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中的任何一国也可以一票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联合国这一设计
A.奠定了两极格局基本框架B.有利于大国维护世界和平
C.侵犯了弱小国家民族利益D.制约了安理会效用的发挥
7 . 2019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在联合国总部召开了紧急会议,就“特朗普政府正式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享有主权”一事进行投票,最终除美国外所有安理会成员国全部投出否决票。该事实说明
A.世界舆论孤立了美国和以色列
B.领土纷争是中东地区的主要矛盾
C.联合国不是被个别大国操纵的工具
D.联合国安理会可解决中东争端
8 .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突出,为努力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国际社会应该
A.维持现有秩序B.共商共建共享
C.大力发展经济D.重视文化交流
2022-03-09更新 | 413次组卷 | 7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以下是国际秩序发展史上重要事件的节选。

材料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1651年,英国颁布了多项《航海条例》保护本国贸易。为了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英国发动了一系列对荷兰的战争。

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关税主权。

19147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28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945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1947年,23个国家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970年,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中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国际秩序”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10 .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联合国主持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将很多曾经属于一国的内政问题,如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少数民族和环境等,都越来越多地放入全球范围内加以研究讨论,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条约和法律文书。这反映出
A.各国法律普适性增强B.世界局势日趋动荡
C.国际组织的数量激增D.全球化的程度加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