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上,中国虽然宣布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14万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

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为了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1916年至1918年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人左右。按照最初约定,华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华工的工作几乎都是处于最前线。他们到欧洲后多从事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和战斗工作,约两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只有工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中国劳工旅的大多数人在1919年和1920年回国,留下来的三千人在欧洲扎下了根,构成了当时法国和比利时华人社会的核心。

李肇星在凭吊一战赴欧华工墓地后表示,许多一战华工战后成为第一批移居法国的华人,为中法友谊做出贡献。

——摘编自光明网《14万中国劳工参加一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劳工旅”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劳工旅”的历史贡献。
2018-01-24更新 | 41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八中高三上适应性月考(三)文综历史试卷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俄历1917年10月26日,列宁亲自起草并颁布了一项和平法令,即“布尔什维克政府呼吁所有交战国家和政府尽快开始公平、公正、民主的和平谈判,同时还号召各国人民不要完全遵从政府的意愿,要直接参与到自己国家的政治斗争中。”1917年12月3日,苏俄单方面同德国开始了停战谈判。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谈判陷入僵局,德军趁此大举进攻苏俄。1918年2月18日,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紧急会议。会上最终通过了列宁的主张,同意与德国签约。3月3日,《布列斯特和平条约》正式签订。和平协议的最终结果是俄罗斯退出战争。虽然这个和约给俄罗斯造成巨大损失,但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仍然被认为是外交上的一大胜利。

——卢伟《1918年俄共(布)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和平条约》的主观与客观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列斯特和约》的影响。

2017-06-0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局势图


                                               图1                                                                                图2

材料二   当战斗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消息传至中国,北京政府马上宣布从停战之日起全国放假三天。当得知美国总统威尔逊将带着他的新世界秩序的蓝图亲自参加战后会议时,北京学生聚集在美国公使馆门前高喊“威尔逊大总统万岁!”……六万人参加了北京胜利大游行,德国政府建造的克林德纪念碑(纪念义和团运动时期被杀的德国外交官)被拆毁,迁至一个公园,重新命名为“公理战胜坊”,即将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请求给予中国五个席位,因为“她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摘编自徐国琦《亚洲与一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图2分别对应的历史时期,并分别写出1条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在战后产生高度期望的原因。
2023-01-21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迷惘的一代”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前的青年们视“拯救民主”“伸 张正义”“为和平而战”这些口号为自己的理想和使命,积极报名参军。战争结束后,曾让 青年们无比骄傲欧洲的传统文明瞬间崩塌。参战青年发现自己非但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英雄人物,就连过去的工作也已经被没有参加战争的人代替了,城镇和家庭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变得很难适应,社会上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轻视追求高尚情趣等现象也令这一代青年感到迷茫、困惑、无所适从。没有了旧的根基,又没有新的道路引导,他们只能以对主流社会系统“迷失”的外观情绪来抗议社会。但他们在“迷惘”的外表下,在更深的程度上追求个人自由,不轻易向任何人妥协。

——摘编自车继雁《造就“迷惘的一代”:格特鲁德·斯泰因及其作品研究》

材料二   现代中国重要青年运动年表(部分)

名称内容
保家卫国斗争中的青年运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青年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青年指战员占了志愿军部队总数的66% ,战斗连队中青年占80%以上,基层干部大部分是团员,他们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的献身精神,为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和平与幸福,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国青年学雷锋活动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中共中央倡导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各条战线涌现出许许多多雷锋式的集体和个人。
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各地团组织相继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热潮,提高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本领。
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科研攻关最前沿、抗疫斗争第一线、捍卫国防最前线、基层实践大舞台,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冲得出来、勇挑重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奋斗。

——摘编自黄蓉生《青年学研究》;贺军科《续写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精彩篇章》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迷惘的一代”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后西方青年精神世界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共同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l、图2、图3分别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指出图1中德国领土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比较图2和图3,说明德国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别说明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020-04-20更新 | 136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材料   1919年列宁提出“和平共处”思想,认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是完全可能的,这成为苏俄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利用1922年参加热那亚国际会议的大好时机,苏俄代表团积极推动苏德签订了《拉巴洛条约》。条约就苏德两国以最惠国原则发展贸易和经济合作等问题做了一系列规定,条约签订后,波兰及小协约国纷纷向苏俄靠近,到1925年底,已有22个国家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的各种条约和协定达40多个。同时,这也是德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在国际上第一次被人放在平底地位上进行政治对话,到1922年底,德国对苏俄的出口额增加了一倍多,来自苏俄的进口额增加了十三倍以上。

——摘编自孙祥秀《苏德<拉巴洛条约>简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积极推动《拉巴洛条约》签订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拉巴洛条约》签订的意义。
2019-10-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之初,政府要员梁士诒对袁世凯说:“德奥以小敌大,战之结果,必难悻胜。在我见,正不妨明白对德绝交宣战,将来与和议中取得地位,与国家前途,深有裨辅。”袁世凯死后,主政的段祺瑞亦相信,“日本既已加入,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而我国参加,到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必将提高中国之国际声誉。”1917年8月,中国参战后,即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同时获得协约国许诺:庚子赔款自1917年12月起暂缓五年偿还(俄国仅同意缓还1/3),免加利息;德奥赔款永远撤销(占庚子赔款总数的20.91%)。1919年1月,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巴黎和会,并在会上提出废除“二十一条”,收回山东主权等正义要求,但和会却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中国是创始会员国。

——根据凤凰网、《参考消息》网等文章整理


(1)据材料分析中国政府决定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参加“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2019-05-2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一战结束后,针对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北洋政府积极派遣使节去往欧美国家进行访问,表明中国立场,以期得到其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寻找盟友和伙伴,更进一步加强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资格,并最终确定了“联美制日”的方针。顾维钧也认为:美国“战后于国际上势力必更见扩充”,所以,“我助彼战,将来国交上获益实属不浅”“作为协约国中最强的首脑,以及协约国阵营公认的发言人,威尔逊总统在和会议决时所发表的意见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在巴黎和会期间,以威尔逊为代表的美国还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日本在远东可作为牵制苏俄的重要力量,并以此牺牲中国山东的利益来满足日本要求。但在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不仅恢复了在山东的主权,结束日本的军事占领和政治控制,而且从法律上确认了对胶济铁路和其他经济利益的所有权。有学者认为:“华盛顿会议是中国第一次没有丧失更多的权利,还争回一些民族权利的国际交涉。”

——摘编自黄伟《以山东问题的交涉为例看中国外交——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联美制日”方针提出的原因以及结果。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会议是中国第一次没有丧失更多的权利,还争回一些民族权力的国际交涉”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地及后方劳动力出现匮乏情况。在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后,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向欧洲派遣华工。北洋政府认为,参战华工可以获得协约国所支付的工资,中国政府还可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蔡元培等有识之士也大力提倡华工赴欧。一战争期间,中国派遣至英法的华工约有14万人之多。华工们一到欧洲,就立即被划拨到各处,他们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救伤兵、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近2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一战结束后约11万参战华工回到祖国,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有1万余华工留在法国工作、生活。

——摘编自王平贞等《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工赴欧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赴欧参战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2019-01-30更新 | 1624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重庆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