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军费开支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英国约为GDP的33%,法 国约为30%,德国约为22%,而美国仅仅只有GDP的8%。美国的国外投资从1913年的大约20亿美 元增加到1930年的150亿美元,其中30%投放在欧洲。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 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 30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

——摘编自[瑞士]尤瑟夫凯西斯《资本之都一一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的表现与成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对美国和欧洲经济的影响。
2021-12-19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以下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
A.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B.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C.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
D.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
2019-04-05更新 | 25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2019-01-30更新 | 1635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列强仍然统治着世界,但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这两股政治力量是指:
①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及无产阶级革命
②美国、日本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
③第一个世界性国际组织国联的建立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刀锋》,首次出版于1944年。小说通过两个中心人物的对比,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短长进行对照,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史的重大历史现象。其梗概如下:

拉里的飞行员好友在一战的某次战斗中,因为救拉里而中弹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既然世间有善,为何恶亦相生?”从此他开始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转变。一战后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人们都处于发财致富的时代浪潮中,拉里却难以置身其间。他甚至解除了与恋人伊莎贝尔的婚约,之后周游世界。在印度,他从《奥义书》踏上了心灵自我完善之路。艾略特是另一中心人物,他靠权谋手腕,削尖脑袋钻入上流社会,成功躲过了美国股市崩盘,甚至大赚了一笔,还与贵族名门攀上关系,狠狠地过了一把贵族瘾。


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6 . 【历史选修——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4年6月,一战爆发。8月,北京政府颁布的《局外中立条规》,宣告中国恪守中立,一切事宜,均按国际公法办理。1915年,协约国为打击德国在华势力,曾劝诱中国加入协约国阵营。袁世凯政府为摆脱日本控制,亦有参战打算,终因日本反对作罢。《朝日新闻》对中德问题有评论:“中国参与战事,将于和平会议得一席地,而获与日本对等之投票权,则会议处分青岛等问题时,日本将不利。”

1917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而致美国参战,协约国胜券已握。中国政府以中立国的身份,从维护国际公法和遵守人类公理道义原则出发,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出严正抗议。协约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后,转而支持中国参战。北京政府内部却意见不一,演变出府院之争,最终段祺瑞掌握政局,决定参战。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有识之士皆主张对德宣战并掀起舆论热潮。8月中国正式对德宣战。中国随即收回德奥在华特权,掀起对协约国的修约谈判

———李志学《“一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期间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认识。

7 . 材料题:

材料一:在法国大革命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材料二:在20世纪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1914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象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

(3)指出材料三反映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

(4)根据上述三条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9-10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2016-11-27更新 | 1073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卷
9 . 一个西史学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是有罪的。”这种观点
A.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
B.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发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
C.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战争的责任在谁
D.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