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角逐海上霸权,掀起海军军备竞赛高潮。时隔不久,列强开始尝试到了军备竞赛的苦头。各国人民要求裁军的呼声日益高涨,列强军备竞赛遭遇巨大的舆论压力。1921年,在美国倡议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该条约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华盛顿会议开启了以国际协定限制军舰建造的长达15年的“建舰休息期”。1936年12月31日,《五国条约》有效期结束,日本拒绝了美欧各国提出的延长条约的主张,列强之间再次掀起了造舰竞争。

——摘编自冯昭奎《站前日本海军“大舰巨炮主义”及其终结》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舰休息期”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6年以后列强再掀造舰竞争的原因。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之一,法国失去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欧洲已不再像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威尔逊的《十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1918年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户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

——(美)斯塔夫里阿洛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远景规划及其受到欧洲民众欢迎的主要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4~1918年的“大战”,使欧洲参战各国死亡人数接近1000万。20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成为欧美社会的潮流。1920年11月,国联第一届大会讨论裁军问题,至1932年2月,世界裁军大会终于在日内瓦召开,共有64个国家参加。大会组成了四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制定裁军计划和削减军事开支。但会议中遇到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如在确定海军防御性武器和进攻性武器时,受大国操纵的委员会的意见难以达成一致,只是空泛地谈到要限制进攻性武器;对如何限制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这引起了包括苏联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不满。裁军大会的另一个焦点是如何对待德国的军备,英国提议将德国的陆军兵员最高数额限制在20万,德国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6年2月,英国内阁批准了五年增加4亿英镑的军事预算计划。

——摘编自谷宇星《国际联盟裁军会议的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裁军大会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世界裁军大会。
2022-02-22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题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816年,英国最早的和平主义团体——伦敦和平协会——即已诞生并开始了活动,而和平主义真正大范围地在英国风行则是在一战后。厌战、反战的情绪在英国乃至欧洲弥漫,大批和平主义组织不断涌现,支持者也不断增加。成立于1918年致力于宣传国际仲裁和全面裁军的国家联盟协会在1922年拥有20万会员,到1932年发展至100万人。1933年,面对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统并解散国会的举动,牛津大学俱乐部通过不再“为国王和国家而战”的决议,类似决议相继出现在20多所大学中。当年秋,执政党工党表示“一旦出现战争或战争威胁即以总罢工相胁迫”,其领袖更宣称要“关闭所有征兵站,遣散陆军,解散空军,废除一切可怖的战争设施”。

——摘编自张艳婧《两战期间英国和平主义与绥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英国和平主义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英国和平主义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6月,一战爆发。8月,北京政府颁布的《局外中立条规》,宣告中国恪守中.立,一切事宜,均按国际公法办理。1915年,协约国为打击德国在华势力,曾劝诱中国加入协约国阵营。袁世凯政府为摆脱日本控制,亦有参战打算,终因日本反对作罢。《朝日新闻》对中德问题有评论:“中国参与战事,将于和平会议得一席之地,而获与日本对等之投票权,则会议处分青岛等问题时,日本将不利。”1917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而致美国参战,协约国胜券已握。中国政府以中立国的身份,从维护国际公法和遵守人类公理道义原则出发,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出严正抗议。协约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后,转而支持中国参战。北京政府内部却意见不一,演变出府院之争,最终段祺瑞掌握政局,决定参战。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有识之士皆主张对德宣战并掀起舆论热潮。8月中国正式对德宣战。中国随即收回德奥在华特权,掀起对协约国的修约谈判。

——李志学《“一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

材料二   1917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可是,随着大战持续进行,这项叫做孤立主义的政策却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其实,早在1915年威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

——引自【美】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中国政治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4-1918年的“大战”深植于帝国主义的土壤之中,发生在世界已经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的时代,战争双方以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为目标,因此使它从一开始就具有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性和牵动全球的世界性,成为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然而,这场战争的发展轨迹却完全超出了战争发动者的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巨大损失,参战双方死亡人数接近1000万,有的国家都超过100万。从战争后期到战后,欧洲社会充满了反战、厌战的情绪,战前受到打压的和平运动重新高涨起来。大多数参战国都有很多人罢工、拒服兵役甚至发生士兵哗变。俄国、德国、奥匈帝国等国的士兵和平民则将愤怒洒向给他们带来战争的政府和制度,革命成了很多人的选择,战后和平运动影响日益扩大。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何理解“这场战争的发展轨迹却完全超出了战争发动者的预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欧洲和平主义思想兴起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妇女被排斥在政治生活和更广阔的就业领域之外,在家庭中处于从属、依附性地位,直到20世纪早期,英国社会仍将妻子等同于家的概念,妇女的社会属性几乎丧失殆尽。一战爆发后,妇女作为一个整体在战争中实现了广泛就业,就业人数从战前的493万上升到19187月的619万,战时妇女的工资水平也明显提高。随着战争中大量男子被招募入伍,妇女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她们一度代替了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妇女从繁杂的家务劳动中摆脱出来,“身影频频出现在各大城市的公共领域”,社会生活日益丰富。通过参与社会生活,自由支配个人事务,妇女的自我意识及婚姻自主权利大大增强,对自身的地位和价值有了重新认识。

——摘编自郭婷婷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英国妇女家庭地位的嬗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时期英国妇女家庭地位提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对英国妇女家庭地位提高的影响。
8 . 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一战爆发后反而参加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种情况最能说明一战的
A.原因B.性质C.特点D.影响
2020-10-2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中,士兵死亡上千万,战争耗费近3600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德国、日本等法西斯政权先后建立,它们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加紧侵略扩张。

——摘编自史仲文《世界全史》

材料三   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英国】约翰·惠勒——贝内特《慕尼黑——悲剧的序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欧洲各民族已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人们尽管做出种种牺牲,但还是看不到战争的尽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其中一个最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同样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写了一封公开信,预言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还引进了一种立即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威尔逊的《十和平纲领》和列宁的革命口号就其影响而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结束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结束时欧洲全球控制力削弱的表现。
2019-05-18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市级联考】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高考(5月份)模拟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