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前后,列宁提出民族自决问题,指出世界各民族均应享有决定自身命运的权利,被压迫民族应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宗主国的压迫下解放出来。列宁的理论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力,它直接推动了威尔逊民族自决思想的提出。191310月,威尔逊通过总督哈里森宣布美国将菲律宾立法机构中议员的任命权交给菲律宾的大多数民众。19164月,美国国会通过并经威尔逊签署法案给予菲律宾独立。5月,威尔逊提出再造世界和平的三项原则,正式提出民族自决的口号。俄国十月革命后,威尔逊提出了以民族自决权为基础的“十四点和平纲领”作为美国一战后确立领土疆界的指导原则和“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声称实行民族自决与按照民族划界是重新确定欧洲各国疆界和重新划分战败国领土的依据;在殖民地问题上强调尊重殖民地人民之公意,深受被压迫民族的欢迎。一战后,根据民族自决原则,在旧帝国的废墟上新建了一批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族自决权原则在1945年被写入《联合国宪章》,最终完成了从一项政治原则向国际法原则的转变,得到世界部分国家的认同。

——摘编自储昭根于英红《一战后民族自决原则的公认与效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和威尔逊民族自决思想的主要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民族自决思想实践中产生的深远影响。
2021-10-10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870—1970年代,欧洲走向辉煌却又自我毁灭,继而重建并走向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70年格拉姆制成第一台商用直流电动机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1885年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汽车
1893年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1895年俄、德、法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1905年日俄战争: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学说
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据高中历史教科书整理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从前看上去坚实不变的东西现在都成了问题,甚至化为乌有。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

——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陷入一派残破,其境况更甚于“一战”之后。……从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二十五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50年代”和“黄金60年代”。

——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1870—1914年)欧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欧洲“从前看上去坚实不变的东西”“化为乌有”的主要表现。结合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史实,从美国和苏联的角度,分析“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的原因。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经济出现“白银50年代”、“黄金60年代”的原因。
2021-08-12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经济史模块检测卷(A卷新题基础练)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独秀认为,“久无战争之国,其社会每呈凝滞之态,况近世文明诸国,每经一次战争,其社会其学术进步之速,每一新其面目”。中国“加入欧战”,“出征军人所得之知识及国内因战争所获学术思想之进步,必可观也”;也是“得财政之援助(若缓赔款、大借款、改正关税、输出军需之类),肃军纪,理财政,兴学奖业”的“千载一时之机会”;更可以借机促使党派“捐弃私愤,互相提携”,军人“患难相依,泯其畛域”,从而消弭“党争逾轨”和军阀混战现象,最终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陈独秀关于中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
2021-08-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8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齐涛主编的《世界通史教程》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当欧洲“革命圈”闪闪发光之时,亚非拉也奏响了“民族曲”,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材料的观点意在说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A.已经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B.加速了欧洲的衰落
C.已经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D.使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2021-08-1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8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在衰退吗?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材料二   案例:坎布里亚的兴衰

13-17世纪,坎布里亚一直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很早就利用水力进行生产。1780 年代以后,坎布里亚使用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进行生产的工厂越来越多,19世纪中期,它的纺织业发展达到鼎盛,由于较少使用蒸汽动力,约自1870年代起,在内外的激烈竞争下,坎布里亚的坊织业逐渐走向衰弱,到20世纪初已全面没落。

——[英]约翰.马歇尔《坎布里亚工业化的阶段》

材料三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
(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1-07-08更新 | 369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山东省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后,巴尔干的均势局面被摧毁,在帝国土崩瓦解的废墟下,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造成了该地区一定程度的权力真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沙俄、德意志、奥匈、土耳其等欧洲四大帝国瓦解,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新兴国家的出现使中东欧少数民族的数量由5400万人下降到1680万。但是,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民族杂居状况,协约国在划定新兴国家的边界时,尽管一定程度上按照了“民族自决的原则”,然而也存在着从自身既得利益出发,出于战略均势等方面的考虑来划分领土,这必然衍生出新的民族问题。在东欧,“那里的民族分布犬牙交错,民族间的敌对由来已久”。因此,“将这个高度简单化的原则贯彻于异常错综复杂的东欧,据此划分国际的疆界,就必然顾此失彼,矛盾百出”。

——摘编自刘波《凡尔赛体系未能维护一战后世界和平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东欧出现民族问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东欧出现民族问题的危害。
2021-06-1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丙卷地区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和平年代,英国可以通过“英日同盟”来制约日本在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的扩张行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不仅完全陷入欧洲战场而无法自拔,还需要日本的军事援助。故而,日本政府能够趁机利用“英日同盟”来胁迫英国,以满足其侵略中国的野心。此外,“英日同盟”还大大限制了北京政府的外交活动空间,面对日本1915年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除了美国威尔逊政府给予中国有限的道义声援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国家可以帮助中国。因此,英日同盟的存在让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国外交处于恐惧的阴霾之下。

——摘编自马建标《中国面对“英日同盟”的阴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日同盟”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危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外交策略的变化及原因。
2021-06-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仿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8 . 1918年11月9日,德国柏林工人在社会民主党左派的领导下举行起义,推翻霍亨索伦王朝,宣布建立共和国,德皇威廉二世亡命荷兰。这一事件在当时
①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得到马克思的大力指导
③标志着德国最终战败投降   ④表明德国人民反对战争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9 . 材料 在整个晚清阶段,中国一直是以战败国的身份,被先行的西方民族国家强行纳入国际条约体系。但迈入民国阶段,中国的战争处境终于有了结构性的改变:在民国的早期阶段,尽管中国仍然处于国内战争状态,南北对峙问题尚未露出解决的曙光;但在国际社会中的处境,有了改变的契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中国加入协约国的阵营,因此战后得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到战后订约与修约的队伍中。尽管列强对中国的尊重程度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试图将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其他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倒手,但其所激起的中国民族国家意识却是空前的。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后利益分配促进了中国的民族国家觉醒,成为国际俱乐部的一员,并因为五四运动而将现代国家建构最为重要的观念动力——民主与科学,成功带入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进程的话,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中国第一次真正以战胜国的主导身份加入了国际联盟,也就是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并且以中国所取得的五大常任理事国地位,成功确立起中国在民族国家的国际条约体系中的自主地位。

——摘编自任剑涛《催熟民族国家:两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国家建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大战对中国国家建构发挥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中国国家认知的变化。
2021-05-2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一次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各个单一的德意志国家,帝王宝座倒塌了。朝廷臣子,所有社会上的头面人物与拥有特殊利益的旧的土地贵族,全都随着国王的垮台而消失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尽管是辛酸的胜利。它把如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那样时间长久、影响深远的过程更向前推进了。但对现代文明的基本问题,如工业主义和民族主义、经济保障和国际稳定等等,这次大战并没有作出任何回答。而且,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联,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

——摘自《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没有回答现代文明基本问题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