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之初,英国政府组建“战争宣传局”,发动了浩大的宣传攻势。在这种氛围中,爱国诗歌井喷般面世,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布鲁克,其名句“如果我死了,只要这样想:在异乡田野上的一角有一处,永远是英国的土地”传颂一时。布鲁克颂扬大无畏的英雄行为与爱国主义情怀,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他并未亲历战争,因而其眼中的英雄形象始终带有浪漫主义的个人色彩,延续了传统的英雄观。与布鲁克不同,战壕诗人欧文、格雷夫斯、萨松、罗森堡等的战争体验书写无法继续融入传统英雄塑造模式,不再有浪漫的英雄主义理想。奠定此基调的诗歌便是欧文的《甘美且合宜》。文中,欧文斥责将“为国捐躯”描述成“甘美且合宜”的宣传话语,称其为“古老的谎言”,告诫胸中充满“荣誉”理念的年轻人,战争远非浪漫与理想之所在。

——摘编自张金凤《英国一战文学与英雄观嬗变——以<英雄之死>为例》


(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一战文学中英雄观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一战文学中英雄观的变化所折射出的信息。
2022-06-21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当前实现持久和平应该关注的问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20世纪“欧洲观念”的变迁情况

15世纪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陷落之后,伊斯兰的奥斯曼帝国成为天主教的强劲对手。“欧洲”一词的使用频率逐渐多了起来,并且将“欧洲”概念与“基督教世界”等同的用法也流行起来。
16世纪生活在美洲的印第安人遭到了欧洲人的无情征服。在这种征服过程中欧洲人建立起了对自己文明的优越性的确认,由此产生了两极化的思维方或即“文明的欧洲人”与“不文明的蛮族”。
17世纪宗教改革使得“基督教世界”发生了分裂,"基督教世界"的概念在使用上相对减少,“欧洲"概念的使用则渐趋增多。并且“欧洲"与“文明”开始在观念上被等同起来。
18世纪伏尔泰将欧洲描述为“一种大的共同体被分为几个国家……即使分裂为几种信仰,它们都有同样的公共法律和政治原则"”
19世纪出现了“使欧洲化"”这一动词,表达了对欧洲的一种理解,即欧洲把最高级的文明带给世界的其他部分。“欧洲中心论”思想盛行,欧洲的现代文明被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标杆。
20世纪初“欧洲悲观主义”思想出现,欧洲文明进步观受到了社会强烈质疑。“泛欧运动"等欧洲统一思想盛行,白里安提出了“欧洲联盟"计划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欧洲观念”演化出了新的话语,其中之一便是“欧洲认同”的观念。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欧洲认同问题已成为欧洲学术界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而对"欧洲认同”的探讨与欧洲公民权,欧盟完政、欧洲社会模式,欧盟东扩、欧洲移民等重要问题产生了关联。

——摘编自邝杨《欧洲观念的变迁:1492-1992


请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以上信息,就“欧洲观念”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列出所提取信息,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1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4~1918年的“大战”,使欧洲参战各国死亡人数接近1000万。20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成为欧美社会的潮流。1920年11月,国联第一届大会讨论裁军问题,至1932年2月,世界裁军大会终于在日内瓦召开,共有64个国家参加。大会组成了四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制定裁军计划和削减军事开支。但会议中遇到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如在确定海军防御性武器和进攻性武器时,受大国操纵的委员会的意见难以达成一致,只是空泛地谈到要限制进攻性武器;对如何限制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这引起了包括苏联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不满。裁军大会的另一个焦点是如何对待德国的军备,英国提议将德国的陆军兵员最高数额限制在20万,德国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6年2月,英国内阁批准了五年增加4亿英镑的军事预算计划。

——摘编自谷宇星《国际联盟裁军会议的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裁军大会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世界裁军大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
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2021-09-27更新 | 4779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74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慷慨陈词,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采取紧急措施,动员全美人民踊跃参军和支援欧洲协约国前线作战。随后,美国成立行之有效的后勤机构和庞大的后勤供应体系,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建立起一套国内战争动员体制,为美国海外远征军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美国远征军体制是一个由陆海空三军为一体的综合作战体系,是现代意义上的首次联合作战。美国海军完成了反潜作战、远洋护航、运输部队、炮火支援等任务。同时,空军参加了警戒侦察、战略轰炸以及配合地面的部队发动攻击等。美国远征军发动了史无前例的进攻战役,进行了历史上首次争夺制空权的航空兵作战,这都促使美国军事力量的空前发展。美国远征军为欧战注入了一剂“强心剂”,逆转了敌对双方的实力对比,使胜利的天平加速倾向了协约国。这种远征军体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以后的历次海外战争中不断完善成熟。

——摘编自曹月勇等《美国海外远征军体制确立的基础:国内战争动员体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远征军体制确立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远征军体制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而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总的说来,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相似的影响。不过,它们在细节上存在着种种差别,这些差别对当今的国际舞台有着重要意义。两次大战战后的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主义权力的加强形成鲜明对照。二战后的20年内,欧洲诸幅员广大的帝国几乎全已消失。从这一意义上说,这20年是欧洲在政治和军事上衰落的20年。但与此同时,由于全球日益统一,西方的思想、制度和技术正以不断加快的速度传遍全球。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时期既是欧洲衰落的时期,又是欧洲胜利的时期,这一点似乎是有悖常理的。

——摘编自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的相似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20年间欧洲发生变化的认识。

8 . 材料   在维也纳、彼得堡、柏林、巴黎和伦敦,战争的爆发将欢呼的爱国者人群带到大街上。罢工停止了,抗议取消了,工人阶级聚居区的路障也被拆除了。这就是亚瑟·朗索姆描绘的“将一个民族聚合成一个整体的时刻”。德国计划六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也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1916年和1917年冬天,在整个欧洲,无论在战壕中还是在后方,处处都是悲观情绪。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正在酝酿。但它会在哪里爆发呢?

——摘编自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等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欧洲民众与政府对战争的看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2020-05-1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一战爆发之初,中国《新群杂志》便公开检讨国家主义(强调国际强权政治和霸权思潮);《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也提出要用和平的“协力主义”来弥补国家主义的不足;梁启超更为彻底地放弃了极端国家主义主张。这些现象可说明当时
A.世界局势影响中国思想的路径思考
B.一战改变世界新旧文明格局
C.中国知识分子全面抨击西方价值观
D.国家主义遭到外交公理的冲击
2020-03-27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铜川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经过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到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甲、乙同学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同学甲:战争已经永久地结束了。真正的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同学乙:战争并没有结束。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悄悄拉开序幕。

材料二:在本世纪之交,它(英国)开始封锁德意志并且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由于内部的不团结,德国在1918年被打败了。

——希特勒1941年6月22日凌晨对全国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某一个观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对一战中德国战败原因的认识
2019-05-26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省级联考】陕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五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