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作业

以下是美国中学关于南北战争(美国内战)的一份作业:

1.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的声明:除非美国被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否则美国不能存活?请解释。

2.请解释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但双方又感觉各自都是在为自由而战。

3.内战期间,女人开始承担很多以前由男人承担的工作。你能对由于内战造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冲突做出怎样的概括?

4.运用历史证据来支持或反对下面的观点:美国内战是地区差异不可避免的结果。

——选自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1)概括这份作业的特点。
(2)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下的世界”这一主题的学习,设计一份作业。要求:依据材料中作业的特点,设计2~4个思考题;关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相关内容。
2023-04-29更新 | 30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战争的多元视角

材料一   有学者在其研究文章中,对一战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行了如下六点分析:①欧洲淡出世界舞台中心;②世界霸权转移到美国;③俄罗斯(苏俄、苏联)与西方对抗长期化;④帝国解体一发不可收;⑤一战之后还会有二战;⑥世界大战会“过时”。

材料二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

起点主要的主张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部分中国学者
1937年七七事变部分中国学者
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国际上大部分学者
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部分欧洲学者
19416月德国进攻苏联前苏联和俄罗斯学者
1941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部分欧美学者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分区占领,后来美、英、法的占领区合并为西占区。19486月,柏林西占区单独实行币制改革,引发苏联不满。苏联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切断了对西柏林的电、煤、食品等供应。美国通过“空中走廊”向西柏林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这是美苏在冷战中的第一次严重对峙,即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的分裂已不可避免。

(1)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上述分析中任选其二,进行说明。要求:史实清晰,史论结合。
(2)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和所学,简述第一次柏林危机出现的原因、表现及直接影响。
2022-07-08更新 | 15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英国在衰退吗?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18731883189319031913
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40404143
生铁产量(千吨)667186667089907810425
粗钢产量(千吨)5822040299751157787
煤炭产量(百万吨)130166167234292

——据【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等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2)材料二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2-05-31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2届高三保温卷历史试题
4 . 世纪的反省——20世纪的欧洲

“欧洲是否衰落了”的问题,在20世纪至少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于20世纪初,因为和19世纪比,欧洲显然从盛世中跌落下来了。这种观点可以拿德国学者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作为代表,他的书庞杂无序,乍一读起来有不知所云之感,但复杂的失落情绪跃然纸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欧洲相当普遍的心态。第二次出现悲观情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经历战争的重创,正处在物资匮乏的十分困难的时期,西欧社会笼罩在一片悲观的空气之中。第三次提出“欧洲衰落”问题是80年代初,前两次都与战争有关,这一次则是与新技术革命中的态势和世界经济的形势密切相关,欧洲人相当一致地感到了美国和日本在世界市场上对欧洲构成的强大压力。这一次确实促进了欧洲的深刻与广泛的反省,而且是长期的、不断的反省。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1)概括材料的观点,任选两个阶段,从多个角度用史实解释这一观点。
(2)概括影响20世纪欧洲地位的主要因素。
2021-01-27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   日本东亚战略的正式形成是1907年帝国国防方针的制订。国防方针确定了日本国防的基本的纲领,“以自卫为宗旨,维护国权国利,贯彻开国进取的国是”,以“速战速决”为方针,将俄国、美国、法国作为假想敌国,制定了对三国的作战纲领。1918修订帝国国防方针:将俄国、美国、中国作为假想敌国。1923年修订帝国国防方针:将美国视为主要的对手;1936年修订帝国国防方针:将美国和苏联同时作为目标,同时对美苏开战,南北并进。

材料二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太平洋战争并非偶然,《四国条约》废除英日同盟、《五国海军协定》对日本海军力量的限制、《九国公约》对日本扩张的限制都是对日本称霸东亚的束缚,所以对于打破华盛顿体系日本志在必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东亚秩序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后日本国防方针调整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后日本调整帝国国防方针的原因和影响。
2019-06-19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北京(金学导航)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5月份)-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4年8月一战爆发,一战是帝国主义两大阵营之间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北洋政府从战事一开始,就表现出参战的积极性和热情,协约国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一度阻止中国派兵出战。政治精英梁士诒、顾维钧等人力主政府出兵参战,强调参战可以使英法等西方列强重视中国的存在,真正促使中国加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

1916年夏,随着欧洲战事的升级,特别是交战双方期待毕其功于一役的索姆河战役的打响,英法政府开始转变态度,希望中国政府给予帮助。但由于老牌殖民帝国的心态作祟,他们要求中国采取变通之道,派遣大批劳工赴欧洲协助协约国,主要从事战勤及后方保障工作。战争期间,英法大约在华招募了15万劳工,俄罗斯也在华北招募了五万人。赴欧洲西线的华工,近10万人被分配到英国,四万人被分配到法国,还有一万人被派给后来参战的美军。许多华工为英国航空兵服务,还有的在军火库工作,一战期间的坦克是尖端武器。一开始英国国防部不允许外国人接近英国军队的坦克。结果后来发现,华工修理坦克比英国工人还要快,所以有三个华工团专门为英军修理坦克。当获悉列强达成不平等的《凡尔赛和约》后,华工派代表致书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并置一手枪于内,宣示“苟签字承诺日本之要求,请即以此枪自裁,否则吾辈必置尔于死地”。多数华工在战火中幸存下来,在战后于1919年秋相继被遣返回国。

——徐国琦《大战争与大觉悟——中国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以工代兵”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以工代兵”参战的意义。

7 . 阅读下列有关“一战”的史料。【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两年半以来,盟军(指德、奥、保、土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他们不可摧毁的力量。他们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证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竟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

材料二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在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希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他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的?

(2)材料一二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

(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是如何评价的?

2018-03-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文)

8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条约共十条,主要内容有:缔约双方宣布停战;俄军全面复员,在签订普遍性和约之前,俄军舰驶回俄港口或立即解除武装;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库尔兰、利夫兰和爱斯特兰的管辖与主权;在缔结普遍性和约和俄军全面复员之前,德国将继续占领德军于和约签订前夕在上述地区以东所占领的地方;俄军立即撤出阿尔达罕、卡尔斯和巴统地区(该地区实际由土耳其兼并);俄国承认乌克兰、芬兰独立,立即从芬兰、乌克兰和奥兰群岛撤军,保证同乌克兰立即签订和约并承认乌克兰同德、奥、保、土之间的和约;俄国付给德国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德国承诺不干涉苏俄内政,不从芬兰方面进攻俄国。

——摘编自互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列斯特和约》对苏俄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