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前夕,德国总理特奥巴尔德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得华·格雷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20世纪初,大国间的外交冲突和危机严重且频繁,而可供应对的策略并不多,似乎只有战争这一种解决模式,缺乏妥协缓冲机制和中止终战的可能——没有国联的外交控诉平台,没有联合国五大国协调的机制,也没有国际危机管控的成功经验和范例可供参照,国际治理机制还是一个空白。而战争一旦引爆,则“天然”地具有世界性,爆烈度前所未有。只有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大战,以及延续20世纪后五十年的冷战之后,痛定思痛,乱而后治,国际社会才会深刻认识到国际治理和危机管控的必要,必须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利己主义、强权外交至上,才能走向和谐共生、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

——摘编自李杰主编《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具有世界性”和“爆烈度前所未有”的理解。
2023-03-06更新 | 39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而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总的说来,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相似的影响。不过,它们在细节上存在着种种差别,这些差别对当今的国际舞台有着重要意义。两次大战战后的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主义权力的加强形成鲜明对照。二战后的20年内,欧洲诸幅员广大的帝国几乎全已消失。从这一意义上说,这20年是欧洲在政治和军事上衰落的20年。但与此同时,由于全球日益统一,西方的思想、制度和技术正以不断加快的速度传遍全球。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时期既是欧洲衰落的时期,又是欧洲胜利的时期,这一点似乎是有悖常理的。

——摘编自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的相似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20年间欧洲发生变化的认识。
3 . 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对战争责任认定有什么不同?
(2)国际社会对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的处理分别造成了怎样不同的影响?
(3)谈谈你对联合国通过《纽伦堡原则》的认识。
2020-04-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4 . 材料   化学武器是一种极具实战价值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914年10月,德军和法军在战场上开创了使用刺激性毒剂的先例,标志着化学武器正式走向历史舞台。起初,毒气弹施放的毒剂浓度也很小,不管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不认为使用催泪弹违反1899年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海牙公约》。

1915年3月,德军最高指挥部召开秘密会议,制订了一项阻止英法联军的作战计划4月22日上午,在伊普尔前线阵地上,德军用氯气攻击英法联军阵地。英法联军有1.5万人中毒,至少有5000人死亡。一战期间,估计至少有50965吨毒气用于战争。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化学武器制剂而造成的非致命性伤亡约1176500人,至少有85000人死亡,经过一战残忍的毒气战后,1925年,《日内瓦协定书》再次重中禁止使用毒气,各国也都清楚毒气弹的使用只能引起对方同样的报复。因此在二战中,尽管美、英、苏、德等各大国都做了毒气战方面的准备,但大规模毒气战并未在他们之间爆发。

——摘编自唐瑾《底线被践踏:一战中惨烈的毒气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中毒气用于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中毒气战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1919年列宁提出“和平共处”思想,认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是完全可能的,这成为苏俄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利用1922年参加热那亚国际会议的大好时机,苏俄代表团积极推动苏德签订了《拉巴洛条约》。条约就苏德两国以最惠国原则发展贸易和经济合作等问题做了一系列规定,条约签订后,波兰及小协约国纷纷向苏俄靠近,到1925年底,已有22个国家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的各种条约和协定达40多个。同时,这也是德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在国际上第一次被人放在平底地位上进行政治对话,到1922年底,德国对苏俄的出口额增加了一倍多,来自苏俄的进口额增加了十三倍以上。

——摘编自孙祥秀《苏德<拉巴洛条约>简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积极推动《拉巴洛条约》签订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拉巴洛条约》签订的意义。
2019-10-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一战结束后,针对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北洋政府积极派遣使节去往欧美国家进行访问,表明中国立场,以期得到其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寻找盟友和伙伴,更进一步加强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资格,并最终确定了“联美制日”的方针。顾维钧也认为:美国“战后于国际上势力必更见扩充”,所以,“我助彼战,将来国交上获益实属不浅”“作为协约国中最强的首脑,以及协约国阵营公认的发言人,威尔逊总统在和会议决时所发表的意见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在巴黎和会期间,以威尔逊为代表的美国还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日本在远东可作为牵制苏俄的重要力量,并以此牺牲中国山东的利益来满足日本要求。但在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不仅恢复了在山东的主权,结束日本的军事占领和政治控制,而且从法律上确认了对胶济铁路和其他经济利益的所有权。有学者认为:“华盛顿会议是中国第一次没有丧失更多的权利,还争回一些民族权利的国际交涉。”

——摘编自黄伟《以山东问题的交涉为例看中国外交——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联美制日”方针提出的原因以及结果。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会议是中国第一次没有丧失更多的权利,还争回一些民族权力的国际交涉”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7 . 【历史选修——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4年6月,一战爆发。8月,北京政府颁布的《局外中立条规》,宣告中国恪守中立,一切事宜,均按国际公法办理。1915年,协约国为打击德国在华势力,曾劝诱中国加入协约国阵营。袁世凯政府为摆脱日本控制,亦有参战打算,终因日本反对作罢。《朝日新闻》对中德问题有评论:“中国参与战事,将于和平会议得一席地,而获与日本对等之投票权,则会议处分青岛等问题时,日本将不利。”

1917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而致美国参战,协约国胜券已握。中国政府以中立国的身份,从维护国际公法和遵守人类公理道义原则出发,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出严正抗议。协约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后,转而支持中国参战。北京政府内部却意见不一,演变出府院之争,最终段祺瑞掌握政局,决定参战。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有识之士皆主张对德宣战并掀起舆论热潮。8月中国正式对德宣战。中国随即收回德奥在华特权,掀起对协约国的修约谈判

———李志学《“一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期间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认识。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后,对外宣布:“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将竭尽全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当时很多人认为,要保卫俄国革命的胜利果实就必须首先保卫国家,所以继续参战是合理的选择。

——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一,第147页)

材料二1918年3月3日,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和约。和约由14条正文、5个附件和7项补充条约组成。主要内容有: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库尔兰、利夫兰和爱斯特兰的管辖与主权;俄国付给德国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等。这个和约,不仅使苏俄丧失了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五千万居民,而且在被占领区有占全国煤炭开采量的90%,铁矿石的73%,54%的工业以及33%的铁路。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当时很多人的看法”,谈谈你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布列斯特和约》。

2018-03-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A)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而在同一年(1917年)的早些时候,4月1日的夜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忧心忡忡地向《世界日报》的柯布尔先生讲了下面的一番话:“战争会使我们所知道的世界翻身。只要我们不参加战争,则中立主义还可以有优势地位,假使我们加入了协约国方面,则世界就会离开了和平的基础,而进入了战争的基础了。那就是说我们也和旁人一样的丧失了头脑,不再有是非的考虑,那也就是说这个半球上的大多数人民都会发了战争狂,放弃了冷静的思考,而集中其精力来从事于毁灭。”威尔逊又说,美国的宣战,其意义即等于德国已经被击败了,而且是相当的惨败,所以结果将是一个指定的和平和胜利的和平。威尔逊的这种矛盾的心理,没有能挡住美国公众对惩罚德国的义愤,美国终于参战了。不过,欧洲的政治家们不是像威尔逊总统一样,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称为“胜利的和平”或 “指定的和平”,而是尖锐地指出:欧洲失去了无胜利有和平的机会,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

——摘编自王苏波《恶魔在徘徊对20世纪战争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威尔逊的矛盾心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洲人“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的理解。

2017-06-12更新 | 2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青州市2017年高考热身训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战爆发后,英国政府劝说工人阶级妇女在工厂劳动。为高工资和爱国主义所吸引,妇女涌向了这些新的,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战前的1914年,受雇于政府违船厂、工厂和兵工厂的妇女只有2000人,到一战结束的1918年,人数激增至24.7万;工会女会员从1914年的35万增加到1918年的l00万。从绝对值来讲,妇女在工厂劳动工资在战争期间增加了,但仍然只是相当于男性收入的一部分。战后,这些妇女成为“多余的人”并被要求离开。到1921年,英国在工厂工作的妇女人数比战前还少,工资下降,又恢复到男人工资的低比率上。

1918年英国下议院一反四年前的态度,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有人认为,该法案是英国政府对妇女战时贡献的回报,同时也有诸多不同看法,主要基于以下事实:战前妇女解放运动余威犹存,一战前争取妇女普选权的激进分子采取了诸如纵火、破坏、人身攻击等暴力手段;1917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的二月革命导致沙皇的下台,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国政府生怕战后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从而造成不可收拾的政局动荡,危及政权。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妇女一战前后就业情况的变化过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