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当时的人们,包括社会精英和新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阶层,都把妇女看成仅仅承担家庭职责、相夫教子的角色……当战争爆发后,男人都走上前线,而妇女则承担了后方沉重而繁杂的工作。还有一些女性也走上前线。可以作为证明的是,英国宣传画中有大量展示妇女风貌和精神状态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30岁以上的妇女获得选举权。”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一战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B.英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
C.妇女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D.宣传画对社会动员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管“协约国”帝国主义者或德国的谢德曼之流、奥地利的伦纳之流这类资本主义的奴才颁布何种禁令,玩弄何种卑鄙手腕,都不能阻碍全世界工人阶级听到关于这个国际的消息并同情这个国际。这种环境是由劳动群众中间的苏维埃运动造成的,苏维埃运动已发展成为真正的国际运动了。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实际上是在1918年创立的,那时,由于多年来特别是战争期间同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作了斗争,许多国家都已成立了共产党。第三国际是19193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的。

——摘编自列宁《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摘自张泽宇《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来龙去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国际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年至1934年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后,巴尔干的均势局面被摧毁,在帝国土崩瓦解的废墟下,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造成了该地区一定程度的权力真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沙俄、德意志、奥匈、土耳其等欧洲四大帝国瓦解,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新兴国家的出现使中东欧少数民族的数量由5400万人下降到1680万。但是,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民族杂居状况,协约国在划定新兴国家的边界时,尽管一定程度上按照了“民族自决的原则”,然而也存在着从自身既得利益出发,出于战略均势等方面的考虑来划分领土,这必然衍生出新的民族问题。在东欧,“那里的民族分布犬牙交错,民族间的敌对由来已久”。因此,“将这个高度简单化的原则贯彻于异常错综复杂的东欧,据此划分国际的疆界,就必然顾此失彼,矛盾百出”。

——摘编自刘波《凡尔赛体系未能维护一战后世界和平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东欧出现民族问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东欧出现民族问题的危害。
2021-06-1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丙卷地区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前夕,德国总理特奥巴尔德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得华·格雷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20世纪初,大国间的外交冲突和危机严重且频繁,而可供应对的策略并不多,似乎只有战争这一种解决模式,缺乏妥协缓冲机制和中止终战的可能——没有国联的外交控诉平台,没有联合国五大国协调的机制,也没有国际危机管控的成功经验和范例可供参照,国际治理机制还是一个空白。而战争一旦引爆,则“天然”地具有世界性,爆烈度前所未有。只有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大战,以及延续20世纪后五十年的冷战之后,痛定思痛,乱而后治,国际社会才会深刻认识到国际治理和危机管控的必要,必须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利己主义、强权外交至上,才能走向和谐共生、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

——摘编自李杰主编《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具有世界性”和“爆烈度前所未有”的理解。
2023-03-06更新 | 39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材料二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问题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一战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国际新形势是什么?此体系内容包括什么?
2022-08-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马永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提出将莱茵河作为德法的边界并占领莱茵兰(也称“莱茵河左岸地带”)的建议。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与美国总统威尔逊都反对法国吞并莱茵兰的建议,因为这将严重削弱德国实力。威尔逊向法国政府递交了一个简短照会,解释说法国将会得到一份“与美国签署的单独条约,由美国提出保证,在国际联盟行政院的批准下,一旦法国受到任何由德国发起的未经允许的侵略行动时,(美国和国联)立即给予法国援助”。最后,法国放弃将莱茵兰从德国分离的要求,威尔逊同意战胜国分三区占领莱茵河左岸50公里区15年,以此来确保德国能履行和约义务,莱茵河右岸50公里范围内则被划为非军事区。莱茵兰问题因此在美国与英国、法国的这场交易中解决了。

——摘编自艾尼瓦尔江·努尔买买提《评巴黎和会上的美国对德政策》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西亚人民带来了灾难,也加剧了各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1917年,毗邻西亚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促进了西亚各国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一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英、法、意等战胜国将奥斯曼土耳其的西亚属地几乎全部瓜分。1920年,英国获得了对伊拉克、约旦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法国获得了对叙利亚、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于是,土耳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开始了现代化改革。亚洲其他国家也产生了民族主义组织,有的还建立了共产党。阿富汗、伊朗和西亚阿拉伯国家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摘编自崔连仲等《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上法国与英美分歧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分歧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西亚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背景。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482日,土耳其追随德奥集团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中土耳其的惨败,导致了严重的民族危机。1920810日,协约国提出了灭亡土耳其国家的奴役性条约——《色佛尔条约》。严重的经济危机接踵而来。以民族革命战争为主要形式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1921年初建立了土耳其国民军。在110日的伊涅纽战役中,该军以少胜多,打败希腊军,使战局发生变化。19213月至19229月为反攻阶段。1922830日,在多鲁——佩纳尔的决战中,希腊军总司令特里库皮斯被俘。918日,土耳其国民军肃清了安纳托利亚的希腊侵略军。19221011日,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了停战协定。1923724日,英、法、意、日、希、罗、南七国与土耳其签订了《洛桑和约》,标志土耳其人民反帝斗争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土耳其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耳其独立战争胜利的意义。
2021-11-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4~1918年的“大战”,使欧洲参战各国死亡人数接近1000万。20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成为欧美社会的潮流。1920年11月,国联第一届大会讨论裁军问题,至1932年2月,世界裁军大会终于在日内瓦召开,共有64个国家参加。大会组成了四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制定裁军计划和削减军事开支。但会议中遇到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如在确定海军防御性武器和进攻性武器时,受大国操纵的委员会的意见难以达成一致,只是空泛地谈到要限制进攻性武器;对如何限制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这引起了包括苏联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不满。裁军大会的另一个焦点是如何对待德国的军备,英国提议将德国的陆军兵员最高数额限制在20万,德国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6年2月,英国内阁批准了五年增加4亿英镑的军事预算计划。

——摘编自谷宇星《国际联盟裁军会议的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裁军大会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世界裁军大会。
2022-02-22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和德国为争取其在华的利益,在中国青岛爆发了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战”中唯一的亚洲战场。19148月,日本趁着德国忙于欧战,无暇顾及其在亚洲的殖民地的时机,对德宣战,封锁胶州湾。9月,日军在要求中国军队保持中立的情况下,向青岛发起全面进攻。日本无视中国要求其把战事限制在租借地境内的合法要求,日本把军事行动不断扩大范围。鉴于青岛要塞属坚固的现代化要塞,且从对外关系上考虑需要迅速夺取,日本配备攻城重炮,海陆军协助作战,最终致使德军于11月签订停战条约,日军占领青岛。经过此次战争,日本取代德国成为青岛的殖民统治者,确认了日本在华利益的延伸。这次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也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反对。

——摘编自许诺《一战全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德青岛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德青岛战争的影响。
2021-05-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欧洲已经被这场四年战争弄得动乱不宁,而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却在加快推行工业化;西欧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破坏,欧洲霸权的时代已经处于没落时期。”这段话论述的是(     
A.欧共体建立的原因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美苏冷战的根源D.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后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