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凡尔赛体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丘吉尔)凡尔赛和约是“胜利者的蠢事”。

——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合理性。
(2)据材料二,指出丘吉尔观点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丘吉尔持有这一观点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国际会议主要内容
1919
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
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19211922
战胜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
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材料二   希特勒的崛起代表世界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如果没有希特勒,基础薄弱的国际秩序原可用和平或至少不致酿成巨祸的方式推翻……之所以会演变成一场充满杀戮与毁灭的人间悲剧,全都是一个恶魔般的人造成的。

——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

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指出一战后战胜国建立的国际体系的名称。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这一体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基辛格对二战爆发原因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分析,德国会用“酿成巨祸的方式”推翻“基础薄弱的国际秩序”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国际格局出现的变化。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战争苦难中我们可以汲取哪些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其深刻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实际上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一个事件造成了另一起事件。”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A.经济危机导致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强权政治下建立的新秩序埋下了冲突祸根
C.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爆发
D.法西斯的侵略导致大战阴霆再次笼罩欧洲
2021-08-04更新 | 670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尔赛体系具有不可克服的脆弱性。在该体系中,战胜国根据民族自决原则对欧洲领土进行划分。民族自决原则是美国从外移植到欧洲大陆上的,它虽获得了一些民族的欢迎,但”将这个高度简单化的原则贯彻于异常错综复杂的东欧就必然会顾此失彼,矛盾百出”在欧洲领土被划分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已确实证明自己是世界上最有朝气和最为强大的种族之一的德国人,竞由一批小国所环绕,这些小国有许多是由先前从来没有为自己建立过一个稳定的政府的人民组成的,他们包含着成千上万喊着要同自己的故土重新统的德意志人。”协约国认为德国及其盟国要对战争负全责,在对德战争赔款上,协约国把一切能拿走的德国财富几乎都“拿”走了,一时不能拿走的也有计划地、有步骤地拿走,这使《凡尔赛和约》成为最具掠夺性的和约,也使得凡尔赛体系更加脆弱。

——摘编自万楚蛟、高英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脆弱性从体系建制角度分析其弊端》


(1)根据材料,概括凡尔赛体系具有脆弱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体系的消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3年威尔逊担任总统以来,他率先承认中华民国。一战爆发后,以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为代表的美国在华侨民竭力与中国亲善,许多美国侨民,包括商人、军官、外交官均给予中国的反日行动极大的支持。1917年,商务印书馆率先编辑出版《美国总统威尔逊参战演说》,在 1918 年美国公共情报委员会派驻中国之前,中国媒体界已经自发地宣传威尔逊的主张了。民国初年,中国知识界和媒体界对民主共和抱有乐观的希望,"美国每届新总统莅位,其仪式之庄严,恒有非世界其他共和国所能及",《东方杂志》就经常刊登有关威尔逊的主张。1919年,克劳领导的东方通讯社正式更名为"中美通讯社",宣传威尔逊总统的战争演说、外交政策,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

——摘编自马建标《塑造救世主∶"一战"后期"威尔逊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后期"威尔逊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威尔逊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6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同英国一道,日美是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倡导者,而在30年代前半期,太平洋两岸几乎没有真正的冲突,因为日本能做到在中国粗暴行事而不招致他国的联合反对。但从30年代中期开始,大国关系逐渐重组,中国得以不再孤军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接二连三地获得外部大国的帮助。到30年代末,美国、英国、荷兰、法国和苏联之间形成了松散的同盟,各国都想遏制日本的推进。可以说,这是一个改造过的华盛顿体系,剔除了日本,加入了苏联。为此,日本试图将苏联从“协作国”中分离,并与德、意结成牢固的同盟。
——据[美]入江昭《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华盛顿体系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体系变化带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