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

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公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

四、……(辖区)共18个县城,大小市镇200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300万。

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

七、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

八、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

——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年4月)

材料二   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
2020-07-09更新 | 3928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有现代学者认为:二战时的纳粹德国把对犹太人的屠杀精准地分解为一个个程序阶段,每个岗位只负责某一环节,产生一种无人在屠杀的幻象。可以说这正是现代工厂的分工制与管理方式高效而冷酷 地维系了大屠杀。该学者认为大屠杀之所以发生
A.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调和B.是理性为中心的现代性畸形发展的恶果
C.是德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必然产物D.印证了工业化时代的职业精神违反人性
2020-10-2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43年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在美国的坚持下,中国作为四强之一签署了《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该宣言的基本精神是四大国合作将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宣布要建立一种世界普遍安全的制度,并成立一个国际组织进行监督。这说明
A.中共对抗战的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B.战后秩序安排利于改变中国的国际社会角色
C.美国的支持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决定因素
D.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完全消失

4 . 材料   在军队官僚体系的痛疾促使下,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决定在缺乏1/3作战航母与舰载机的情况下强行发动中途岛战役。美军拦截日本情报,完全了解了日军的作战计划。1942年5月27日,美军确定简洁有力的战术规划让中途岛与各舰队指挥官有着充足的指挥权与自主权,航母和作战飞机的行踪都让日军很难抓住规律。日本人本来为侦察美军舰队制定了多项计划,但却全都成了摆设,最终日本舰队为了躲避轰炸而不得不反复规避,队形混乱,导致三艘航母最终躲闪不及。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获得毫无争议的大胜。日本人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候,自以为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中途岛海战终结了其疯狂的攻击行为,向世人证明了日军已经后继乏力。此战之后,美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摘编自周渝等《决战中途岛》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途岛海战的影响。
2020-06-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段考历史试题

5 . 材料   1943年国民党政权已变得十分虚弱,国共矛盾也更趋尖锐。这种情况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深切关注与忧虑。这一年9月罗斯福表示,他担心在打败日本后国共可能重新发生全面冲突,而美苏各站在一边进行干预。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罗斯福想促进国共达成协定,还想促使中苏订立协定。11月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上两次同蒋介石讨论中共问题。他要求蒋介石“在战争期间就与延安的共产党人组成一个团结政府”。1944年初,罗斯福又接受了戴维斯的建议,要蒋介石允许美军观察组访问中共地区。1944年7月至8月“迪克西使团”抵达延安,建立了美国官方与中共最高领导的直接联系。为了表示对美军观察组的重视,毛泽东亲自修改了《解放日报》的社论,在原稿标题“欢迎美军观察组”之后加上了“战友们”三个字。在这篇社论中,毛泽东指出:美军观察组的到来“是中国抗战以来最令人兴奋的一件大事”

——摘编自章百家《不对称的同盟:太平洋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调整国共关系的主要着眼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发展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原因。
2020-06-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0届高三6月猜题大联考(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材料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9月,德第6集团军从城北突入市区,与苏第62集团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在城区,曾任驻华武官的苏第62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将军根据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巷战经验,决定在斯大林格勒因地制宜予以运用。他琢磨出一套轻便灵活的强击队战术,然后将部队分散到每一个街区,每一座楼房,每一个楼层,甚至每一个房间里,为“一块砖一寸土而激战”。巷战期间,苏军还通过渗透行动和发动夜袭战频繁偷袭、增援、调动,占据战场主动性。德军空地步坦火炮的立体化协同作战优势逐渐丧失,只能依靠步兵与顽强固守的苏军进行武器装备对称、以逐巷逐楼反复争夺为特征的城市作战。德国将军保卢斯所率领的第6集团军精锐,就这样被巷战绊住了腿脚,最终走向覆灭。此战为后来的城市防御作战,在扬地利之长、避实力之短,开展不对称作战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

7 . 材料   1939年5月23日,希特勒决定首先袭击波兰,这将直接威胁苏联的安全。苏联想与英法订立互助条约和军事协定,使希特勒对东西都有所顾及,不敢贸然行动。英法在同希特勒谈判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时,国家元首亲自出马。在同苏联谈判时,却只派小人物,出面乘船前往,行动慢条斯理。在谈判中,要求苏联单方面承担许多义务,而英法却不对苏联承担任何义务。苏联在同英法谈判,英法背地里却又在同德国谈判,苏联有被英法利用乃至被出卖的危险。为应付不测,苏联与德国于1939年8月23日在莫斯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主要内容是:缔约双方互不使用武力,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对方的国家集团;缔约一方遭到第三国进攻时,缔约另一方将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摘编自苏真《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的影响。

8 . 材料 1940年5月,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标志着英国政府抛弃了绥靖政策,走上了毫不妥协的反法西斯道路。1940年7月10日,德军展开了对英伦三岛的空袭。到1941年5月11日,德国空军对英国进行了最后一次空袭。在此期间,德国向英国投掷了6万吨炸弹,8600名英国居民被炸死,100多万幢房屋被摧毁。在国际上广泛的支持和援助下,英国取得了英伦三岛保卫战的胜利。

——摘编自高海林、阎照祥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伦三岛保卫战胜利取得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伦三岛保卫战胜利的意义。
2020-05-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材料   1941年元旦,日本军部成立了一个日本陆军情报小组,任务是完成一份包含与日本入侵东南亚有关的所有信息的报告。7月,情报小组呈递了名为《南方作战手册》的研究成果。手册使用了简洁、直白的语言,所有官兵人手一份,不仅指导如何在热带区采取军事行动,而且还解释了作为“神选之民”的日本人为什么必须在那里作战,另外还借助古代经典阐述“对天皇忠孝的美德”,借用古老诗歌赞美对国家的“牺牲”。与此同时,日本文部省亦向公众发布了一份重要的思想意识宣言,名为“臣民之道”,其目的是告诉日本人他们是谁,或者说应当渴望成为什么样的民众、国家和种族。这份文件还对现代西方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批判分析,并特别警告说,西方扩张主义者的重拳并非仅仅落在了亚洲人的身上,而是有着几百年血腥的战争与压迫历史,并让当今世界面临危机。在此前后,日本陆军大将东条英机发布了训令,后改编为《战阵训》(沿用了1882年天皇发布的《军人敕谕》的基本模式)的小册子,为民众规定了十分具体的“神圣职责”,号召日本民众响应使命召唤,奋起捍卫自己的国家,遢制欧美列强主宰全世界的趋势,稳定亚洲和解放亚洲人民,从而率先建立起以道德原则为本的国际新秩序。12月7日凌晨,日本陆军登陆英属马来西亚的哥打巴鲁,接着是海军袭击了位于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

——摘编自(美)约翰·W·道尔《无情之战:太平洋战争中的种族与强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战争思想动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日本的战争思想动员。
2020-04-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文综历史试题

10 . 材料 德军席卷西欧,震撼美国人心,孤立主义势力受到打击。1940年6月3日,美国鉴于英法式器在敦刻尔克丢失殆尽,决定将首批军火以私营公司名义转卖给英法。11月5日,罗斯福第三次当选总统。为冲破法律障碍,说服国会和人民,他连续发表讲话。他说:“就是从美国防御的自私观点出发,我们也应该尽力帮助大英帝国保卫它自己。”1941年3月,《租借法草案》由总统签署生效,主要内容是,总统有权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并且能“给美国带来好处”的国家“出售、交换、租给、借予或转让任何军需产品”。其适用范围后来逐渐扩大到40余国。美国总统杜鲁门说:“通过《租借法》而装备起来的每一个俄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士兵,当他们投入战斗的时候,就会大大减少我国青年在争取战争胜利中所面临的危险。”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租借法》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租借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