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927日,德国与意大利、日本正式签署《三国同盟条约》,希特勒期望凭借公开缔约的政治姿态威慑美国。1941年初,为促使日本牵制美国,配合德国的欧洲战略,希特勒开始调整对日政策,要求日本进攻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以此转移美国对欧洲的注意力。尽管日本始终未就参战时间给出明确答复,但希特勒坚信“德国可更好地引诱日本去攻取新加坡。”1941622日,苏德战争爆发。为适应战争形势变化,德国要求日本向北进攻苏联。面对德国一再施加的外交压力,日本以“正在进行军事准备”、“避免过早引起苏联注意”等借口敷衍,并不断强调美国对日本的威胁,实则不打算对苏作战。与此同时,美国趁德国无暇西顾,加大对英国的支持,使得美德海上摩擦日渐升级。德国只得再次调整对日政策,鼓动日本对美国开战。127日,日军偷袭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11日,希特勒在帝国议会演说中正式对美国宣战。至此,德国在尚未征服英国与苏联之际就开始了与美国的战争。

——摘编自李朋、罗一焜《1941年纳粹德国对日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纳粹德国对日政策调整内容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纳粹德国对日政策调整造成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年8月9日至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纽芬兰停泊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规上举行大西洋会议。会后于8月14日发表了联合申明,即有名的“大西洋宪章”,主要内容有:反对强加于人的或不民主的领土易手:待纳粹暴政消灭后,重建世界和平等等。在讨论中,罗斯福嘲讽英国的殖民政策是“18世纪的方法”,要求废除大英帝国的特惠决定,开放市场。丘吉尔则反驳说,“他当英国首相的目的并不是来主持 大英帝国解体的”,但还是不得不同意把美国坚持的“贸易自由”“航海自由”“机会均等”等原则写进宪章。会议期间,美英两国还商定援助苏联抗击德国。9月24日,苏联政府宣布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

——据齐世荣 《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西洋会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大西洋会议。

3 . 材料一   1999324日至1999610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北约指挥机构向一线部队下达命令只需3分钟,配合由GPS制导的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和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实现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基本做到了“发现即摧毁”。

北约共出动飞机32000架次,使用了大量杀伤性能极强的新式武器,造成南联盟2400多名平民伤亡,近百万人沦为难民,大批医院、学校、工厂、商店、发电厂、桥梁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南斯拉夫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损失。

——摘编自《科索沃战争启示录》

材料二   北约1999年春对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发动的战争可能会成为欧洲觉醒的一个起点,它使欧洲意识到如果想要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自己所在的大陆上维护自己的政治存在的话,那它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防务。

——法国前国防部长米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体现了哪些新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4 . 仔细阅读下图漫画《墨索里尼坐在破皮鞋上等着最坏的结果》,根据图中信息理解漫画所表达的历史蕴意。结合所学,该漫画所表达情境说明
A.墨索里尼期待德国救援B.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C.北非战场形势发生转折D.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521日,德军到达英吉利海峡沿岸,分割了英法盟军的战略正面,并封锁了加来海峡,阻止英军的增援。英法盟军约40个师被包围在比、法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三面受敌,一面濒海,处境极为危急。正当盟军危在旦夕时,希特勒却突然下令坦克部队停止追击。

希特勒这一命令为盟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5月26日18时57分,英国海军开始执行从敦刻尔克撤退的“发电机计划”。8500艘各类船只,从巡洋舰到小帆船,涌向敦刻尔克海岸。盟军在空军掩护下,乘船向英国撤退了33.8万多人,撤退时武器装备丢失殆尽,接运撤退的舰船损失很大,还有302架英国飞机被击毁。6月4日,德军占领敦刻尔克,俘虏法军4万余人。这就是被西方称之为“战争史上一大奇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摘编自段苏权《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敦刻尔克大撤退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敦刻尔克大撤退得以成功的条件及意义。
2021-05-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美英三国于194524日至11日,在雅尔塔召开了首脑会议。会议的议题包括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及成立联合国等议题,其中远东问题主要指苏联对日作战问题。三国以中国主权为代价,满足了苏联提出战后在中国东北有特权的要价,也保证了美国和英国在中国的政治利益,苏联则同意对德战争胜利后两至三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会议签订了《苏美英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因担心引起中国强烈反对,以及世界舆论的影响,苏美英三国将该协定作为机密不予公布,而是等待合适的时机迫使中国同意,因此这一协定也称《雅尔塔秘密协定》。该协定是二战后苏美英瓜分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少冬《雅尔塔秘密协定对战后中国的秩序安排研究》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签订《雅尔塔秘密协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1-05-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四战之地指地势相对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处四战之地的国家,强大时四面出击但容易导致四面皆敌;弱小时易被周围强国瓜分成为战略缓冲地。请参考图4,结合欧洲发展史,分析判断历史上下列国家属于四战之地的是

①波兰②捷克斯洛伐克③德国④苏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传机构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全民族抗战的英雄国度,一个肩负国际责任、正在走向以美国为模本的“改革”之路的世界大国。美国的主要意图是
A.促进美国战争目标及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
B.遏制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
C.向世界展现中国现实,利用中国抵制日本
D.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促成中美两国合作
9 . 1943年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在美国的坚持下,中国作为四强之一签署了《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该宣言的基本精神是四大国合作将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宣布要建立一种世界普遍安全的制度,并成立一个国际组织进行监督。这说明
A.中共对抗战的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B.战后秩序安排利于改变中国的国际社会角色
C.美国的支持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决定因素
D.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完全消失

10 . 材料 1938年是中国遭受西方大国孤立的一年.同时也是苏联外交所倡导的集体安全政策落空的一年。在远东,日本实际上已成为东亚霸主,并且还觊觎伯利亚、东南亚和南亚。而英法为了保持其远东既得利益,决定牺牲中国来拉拢日本,对日忍让、妥协甚至纵容其侵略诱使日本”北进”,使苏日两败俱伤。面对共同的敌人和一日三变的国际环境,中苏逐渐走向联合。南京失陷后,日军加紧进攻武汉,国民党政府意识到在国际上实现联合英美制日这一目标已不切实际,因此联苏制目成了当时中国外交策的重心。而在远东援助中国住日本,力避东西两线作战也成为苏联远东战略的中心。1937年底,中国向苏联提出由其供应20个师之武器装备的要求,经协商,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装备20个师之用的重武器。随着苏联援华军火送到中国,苏联技术专家和军事顾问也华指导武器装备的安装维修并参与作战计划的拟订。南京失陷后,大批苏联志愿飞行员驾机来华助战,同中国飞行员同仇敌忾奋勇杀敌。武汉作为苏联空军志愿队的主要基地,中国空军与苏联空军志愿队在这里并肩作战,曾多次大败日本空军。

——许小青项海《苏联与武汉会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走向联合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苏联援华的作用。
2020-05-2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新疆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