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全面进攻,严重损害了英国在华的殖民利益。张伯伦抱怨说:“在当前欧洲有两个脾气暴烈的独裁者这种情况下,我们简直经不起同日本进行争吵”。同时他还认为日本不仅可以作为反苏的突击力量,而且可以作为英国在远东牵制美国力量的平衡器。英国报刊不断发表文章,宣扬日本的军事威力,直言日本能够迅速征服中国。英国军队主动从华北和长江流域撤出,把自己所占据的地盘腾出来让给日军,日军很快占领中国的大片领土。1938年,日本20.19%的进口物资来自英国。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奔走于日本侵略军与国民党政府之间,积极进行劝降活动,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反对,英国的劝降阴谋才没有得逞。中国先后于1937年9月和1938年9月,两次向国联提出申诉,控告日本侵略中国,要求国联对日本实行制裁,英国操纵国联,否决中国要求对日本实行制裁的提案。日本占领广州后,中国与外界的水上交通已基本上被日本封锁,英国开始在缅旬公路上加以阻挠,切断中国从陆上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交通线,阻止外国货物运进中国,企图迫使中国屈服。英国还大谈中国军事力量的软弱,鼓吹中国难能抵挡住日本的侵略,散痪中国人民的斗志,以免影响英国在印度、缅甸及其他附属国的殖民统治。如果英国不压制中国的抗日斗争,日本不敢贸然扩大侵华战争,更不敢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

——摘编自杨湘海《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据材料,指出日本全面侵华后英国采取的政策及具体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采取该政策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2022-11-12更新 | 426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伏尔加河下游的交通枢纽的会战中,苏联红军本着“要么守住城市,要么战死在那里”的精神,与纳粹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这次会战成为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之战,被称为“红色凡尔登”。该战役的胜利
A.导致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B.使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性转折
C.打破了德国法西斯不可战胜的神话D.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下图所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该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库尔斯克会战D.柏林战役
2021-04-18更新 | 530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20世纪40年代,蒋介石在一次国际会议召开之后的日记中写道:“以政治收获为第一,军事次之,经济又次之,然皆获得相当成就。……(中国)军民精神为之一振,此乃为国家百年来外交之最大成功,是卅年来苦斗之初效也。”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这次会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政治收获”是指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力得到国际公认
C.“卅年来苦斗”与甲午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密切关系
D.中国“军民精神为之一振”是因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七事变爆发后,英国便邀请美国共同“斡旋”,替日本转达所谓的“和平条件”,即要蒋介石政府投降。1937年9月12日,中国就日本全面侵华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要求世界各国制裁日本。然而,当时把持国联的英国对此百般拖延和阻挠,敷衍了事,企图把中国的申诉推出国联之外。1939年4月,英国驻华大使往返于日本和蒋介石政府之间,积极策动“中日议和”。与此同时,日本则在中国的沦陷区内进行反英活动,并寻找借口封锁了天津的英国租界。日方声称,若“英国不同日本全面合作”,日本将不解除对英租界的封锁。在日本的强大压力下,英国决定向日本让步。1939年7月2日,英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承认中国的现状和在华日军的特殊需要”。7月17日,英国政府又同意关闭滇缅公路3个月,切断了所有通过香港援华物资的运输。据日本官方统计,仅1937年上半年,日本就从美国进口钢铁130万吨;七七事变后的一年内,美国运往日本的军事战略物资竟占日本全部消耗的92%。英国不仅供给日本大批军用器材,还租船帮助日本进行军事运输。

——摘编自《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1943年10月,美、英、苏3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会议准备就成立战后国际组织问题发表一个《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认为,除美、英、苏3国外,还应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但英国方面对此持冷淡态度,苏联方面则认为,中国外长没有参加会议,不能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赫尔强调:“如果将在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国排除在外,则对联合国家的统一将产生极为有害的心理效应”;而且“我国政府认为,如果在宣言问题上由美、英、苏三国将中国摒弃,那就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在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都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最后,英国和苏联方面同意。10月30日,中、美、英、苏4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4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该宣言第一次正式宣告4大国一致赞成战后成立一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摘编自《傅秉常日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七七事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英美对日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重视中国战略地位的原因,并简析《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签订的影响。
19-20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所示是1944年10月斯大林与丘吉尔会面时达成的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由丘吉尔标注的百分比方案得到了斯大林的勾画确认。罗斯福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该协议
A.奠定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B.剥夺了美国在东欧的利益
C.直接导致了战后欧洲分裂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7 . 1940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建立以“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的“东亚新秩序”。这一计划旨在
A.谋求亚洲各国共同繁荣幸福
B.帮助亚洲摆脱欧美列强控制
C.实现反西方殖民侵略的联合
D.建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2019-05-30更新 | 542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