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畔,是工业重镇和重要交通枢纽,为此德军不惜一切代价发起大规模进攻,初期德军攻势明显,后来战局逐步恶化,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二战的转折点,那么其属于哪一战场(     
A.欧洲第二战场B.苏德战场C.北非战场D.太平洋战场
2022-11-18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四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从1937年到1941年,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从1940年起,到战争结束,美国向中国援助的总额有13亿美元左右。这说明
A.苏联最早与中国结盟共同抗击日本
B.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C.美国企图拉拢中国对抗苏联
D.各国通力合作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3 . 下列方框中文字为1942年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宣言发表的影响是(       
◆保护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
◆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

①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②刺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③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④确立了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③④
2022-06-27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如图所示为1941年德国出版的宣传画,画中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不但把自己的国旗插在非洲腹地,还急于要把非洲(版图)撕扯开来。这幅作品

①揭示了英美的扩张野心   ②充斥着殖民主义的思维
③意在挑拨英美两国关系   ④暴露了德国的侵略计划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6-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2年,某文件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此文件是
A.《慕尼黑协定》B.《联合国宪章》
C.《波茨坦公告》D.《联合国家宣言》
6 . 在雅尔塔,斯大林直截了当地要求恢复在日俄战争中俄国失去的在中国远东的领土和特权。不仅如此,苏联还坚决要在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的东欧的势力范围内建立对苏友好的政府,从而把东欧这条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这表明雅尔塔体系
A.体现了美苏争霸的性质B.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C.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D.以维护世界和平为目标
7 .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接着,澳大利亚、荷兰等二十多个国家对日本宜战:中国政府于12月9日对日本宣战:12月11日,德、意对美宣战。材料说明,太平洋战争
A.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B.推动了二战的范围扩大
C.促使中国卷入反法西斯的战争D.促使多国矛盾开始爆发
8 . 下图所示为二战时期《苏军攻克柏林》海报。图中远处是柏林标志性建筑——凯旋门(勃兰登堡门)。历史不会忘记这场神圣的反法西斯战争,其中苏联军民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选项中对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表述准确的是

①莫斯科战役使德军“闪电战”破产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③“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④打败意大利,占领北非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04-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中国《外交评论》刊文指出∶"从我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来看;关系比较深切的国家,日本最先;次为俄,又次为英、为美、为法","在这关系最深切的国家之中.假使有—国是我们的"假想敌',则对于其他各国,当然应该力谋政治的谅解.取得同情的援助"。下列选项体现这一认知的是
A.《抗日救国十大纲领》B.《波茨坦公告》
C.《联合国家宣言》D.《大西洋宪章》
2022-03-31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10 . “德累斯顿大轰炸”指的是1945年2月13—15日英美空军对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进行的四轮空袭,大约2.5万人在空袭中死亡。对于“德累斯顿大轰炸”有各种不同的认识
认识主体认识内容
参与轰炸的英美军人多多少少地都倾向于把德累斯顿人定位于“受害者”
纳粹政府盟军制造了“有计划的大屠杀”
民主德国政府大轰炸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准备”
联邦德国及统一后政府强调纳粹政权才是悲剧的始作俑者
极右翼政党反复渲染“轰炸大屠杀”的悲情表达

根据以上关于“德累斯顿大轰炸”的认识,能得出的结论是
A.不同来源的史料难以互证B.国际格局变化加剧
C.主体的立场影响历史解释D.强权政治色彩显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