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4年,太平洋战场上美军攻势迅猛,一个又一个岛屿被美军所控制。获得合适的岛屿作为攻击日本的轰炸机出发地后,美军急需研究如何使用重型轰炸机对亚洲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城市造成最大限度地破坏,为此他们挑选了日军占领下的武汉作为实验品。19441218日,美军89架B-29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携带新型燃烧弹对武汉进行大规模轰炸,汉口一元路至江边长约3公里、宽约5公里的地区顿时一片火海,区内房屋全成焦土,汉口因为这次的空袭行动被烧了整整三天。1221日,美军再次轰炸汉口,投弹1000余吨,江边码头10多里长的棚户区,全部烧成灰烬。

——摘编自徐旭阳《湖北国统区和沦陷区社会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军武汉大轰炸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军武汉大轰炸。
2022-01-18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租借法案》是二战期间美国援助英国及反法西斯国家所出台的一项重要法规。1940年,英国的美元储备就将告罄,无力继续购买美国军火。对此,英国不得不向美国求援。美国因受国内孤立主义思想影响,加之正值大选年,罗斯福在援英一事上非常谨慎。同年12月,罗斯福成功连任,随即委托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主持起草一项援英法案。经过参、众两院反复磋商修改后,《租借法案》得以通过。法案通过的几分钟后,大批军用物资被迅速运往英国。《租借法案》让多边主义者看到了重塑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良机,美国以租借援助为杠杆不断向英国施压,迫使其接受美国所倡导的重塑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摘编自杨永锋《试析<租借法案>在英美经济霸权转移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租借法案》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租借法案》的影响。
2022-01-17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年至1945年,德国占领下的欧洲并非一潭死水,特别是到二战后期,欧洲各国抵抗德国法西斯暴行的运动不断发展。波兰人民在欧洲一直与德国法西斯进行顽强斗争,战争最后阶段,在波兰共产党领导下与苏军并肩作战的波军有40多万,还有几万波兰人参加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抵抗运动。罗马尼亚共产党与各爱国力量一起组成了全国军事委员会,策动军队倒戈,于8月23日推翻了亲德的安东尼斯库政府。同年9月9日,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2万多游击队和工农群众,从首都到地方占领城乡,建立了新政权。两国的武装力量与苏军一起作战,一部分还越出国境,追击德军。法国国内各派抵抗力量在1944年3月建立了由戴高乐任总司令的内地军,在第二战场开辟后,发展到50万人,其中由共产党领导的约占半数。盟军在诺曼底战役中就得到了相当于15个师的法国内地军的配合支援。挪威抵抗战士曾在1943年2月和1944年2月两次深入虎穴,破坏了德国制造重水的设备,粉碎了希特勒抢先制造原子武器的企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抵抗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抵抗运动的意义。
2022-01-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攻陷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等国,迅造集结部队进攻缅甸。蒋介石随即向英美明确表示,一旦条件允许就将出兵协助英国防卫缅甸。而英国始终不忘防范中国势力深入缅甸,力围对中国军队入插作战尽可能加以限制。1941年12月23日,中英签署(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协定签署后,英国仍未对联合作战问题作认真考虑和充分准备,不同意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布防。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分批入缅,并在同古、仁安羌等战斗中屡次局部控败准备与兵力均占优势的日军。1944年 11月,中国军队在缅甸北部展开局部反攻,重创日军,收复龙陵。年底再战腾冲、芒市,并于次年1月攻破碗町。至此我澳西沧陷之地全部收复。随着这一胜利,中印公路全线打通,大批援华物资运到中国。1945年4月,远征军全部胜利回国。

——据张力、陈廷海《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与豆国战略的复杂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英国对于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态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影响。
2022-01-08更新 | 306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眉山、遂宁、雅安、自贡、内江六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蒋介石就意识到:若要彻底实现中日战争世界化,中方须配合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国家,而不是坐待他国指挥。以他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积极的战略导向,迅速决定对德、意、日三国同时宣战,“用意乃在放弃其无关紧要与侵略之德意,而获得利害密切之英俄也,且得对俄对英对美皆有发言之地位”。同时,他召见美英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戴尼斯,商讨派军入缅援助英国抗日和联合作战等问题,并通过新任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向美国当局转告“对香港已积极增援,对安南亦决进击”。在入缅交涉的同时,蒋介石也与美英两国积极商议建立联合军事委员会,制定全盘战略计划。尽管从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短短十几天的交涉看,蒋介石的战略规划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但这些交涉沟通了各方关系,为中国得到来自盟军的武器和其他援助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姜涛《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对美英军事合作的构想及交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的战略规划。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实施这些战略规划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开罗宣言》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什么?从宣言判断,美中英三国召开开罗会议的目的是什么?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会议对于中国有何意义?
2021-12-2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法对德宣战后,按兵不动,坐视波兰的灭亡。从19399月到19405月,“西线无战事”,这种奇特的现象被称作“静坐战争”“假战争”或“奇怪战争”。德国入侵波兰后,在西线与法英对峙的德军开始只有23个师,而法军则超过80个师。法军本可以进攻萨尔这个重要的德国工业中心,但从912日起法军奉命停止了行动。英国则到1011日波兰战争结束3个月以后,才派了4个师到法国去。法、英统治阶级和高级将领畏战情绪严重,不敢与德军正面冲突,而妄想用经济封锁的办法扼制敌人、最终取得胜利。法国军事思想落后,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一味依赖马奇诺防线。法军无仗可打,政府和最高统帅部为了防止军心涣散,在前方军营建立了娱乐中心,举办体育活动、演剧、放电影,增加酒类配给,总理甚至分发给部队1万个足球,以“鼓励士气”。但这种僵持状态是不可能持久的。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对德实行“静坐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法对德实行“静坐战争”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年6月,纳粹德国试图掌控中东石油产地。为了粉碎德国的阴谋,英国和“自由法国”联手进攻维希法国控制下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叙黎战役开始。盟国还宣布,叙黎人民“享有自由和独立”,得到了叙黎人民的热烈欢迎。7月中旬,维希政府的军队投降。此后,“自由法国”宣称,废除委任统治的问题要等战后由国联决定,并指派法国驻叙黎全权代表继续执行全部权力,而英国则打着支持叙黎独立的旗帜,不断对“自由法国”进逼。1943年,叙利亚和黎巴嫩先后成立了民族政府,宣布废除委任统治,“自由法国”驻叙黎代表下令逮捕黎巴嫩总统和总理。为此,叙利亚发动阿拉伯各国掀起反法浪潮,英美趁机对法施压,1944年1月开始,“自由法国”向叙黎移交全部权力。1946年,英法军队被迫全部撤出叙利亚和黎巴嫩。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6卷


(1)简析英国和“自由法国”取得叙黎战役胜利的原因。
(2)简评20世纪40年代英国和“自由法国”在叙黎地区的行动。
2021-12-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10月阶段训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18月至11月,德国在夏季的突然袭击使得苏联在秋天面临严重危机。美国方面认为在目前苏德战争形势仍不明朗的情况下,迅速进行美、英、苏三方会议以商讨长期援助计划是不明智的。只有苏联能够将防线维持到冬季时,才能够召开这样的三方会谈,以制订长期的对苏援助计划。但是,战争形势向轴心国的进一步倾斜,使得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改变了其消极等待局势明朗的策略。截止到1941年8月,轴心国集团已经占领了除英国以外的大部分西欧国家、整个巴尔干半岛。英美两国首脑不得不在8月上旬举行会谈以商议进一步的应对措施。1941年11月7日,罗斯福正式宣布将苏联纳入《租借法案》援助对象。斯大林评价说:“我要说,依照苏联方面的看法,罗斯福总统和美利坚合众国为胜利作了贡献。在这场战争中武器是主要……根据租借法得到的这些武器将有助于我们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李牧晨《二战期间西方盟国对苏联的租借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期间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影响。
2021-12-09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材料   中美作为同盟国在对日作战中彼此照应,互为战略支持,共同为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对日空战贡献了各自的力量。1941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因忙于对德作战,对华支援减少。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虽想实施对日本本土的空袭,但由于距离遥远以及技术方面的原因难以实现。美军希望利用中国境内的基地实施这一战略。日本作为共同敌人,促使中美结为同盟,开始了军事上的密切合作。美军利用中国提供的基地实施对日本本土的空袭,极大地震慑了日本朝野,动摇了日本军国主义对战争的信心。作为同盟的中美两国国力相差悬殊,但双方的军事合作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援助与被援助关系,更有基于共同战略利益和各自优势的彼此照应,体现了互为战略支持的合作关系,中美两国的相互战略支持不仅对中国战场而且对整个太平洋战场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袁成毅《从对日空战看中美相互战略支持》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中中美两国互相战略支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互相战略支持对二战结束的积极影响。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