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苏联人在斯大林格勒的巨大胜利、英国人在埃及的突破性进展、盟军在法属北非的登陆、墨索里尼的垮台、盟军对德国的连续不断的轰炸和日本舰队在太平洋的失败,战争开始出现了转折。库尔斯克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从这以后,苏联人掌握了主动权,德国人则反攻为守,以防止他们的撤退变成大溃逃。势力均衡的这一转变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西方对苏联红军的大规模援助,这种援助大约始于斯大林格勒战役时。但西方给苏联的40万辆吉普车和卡车、22000架飞机(主要是战斗机)和12000辆坦克总共只占苏联红军所使用的全部军用物资的10%左右。如果苏联不能生产出另外90%的军用物资,如果苏联最高指挥部面对头两年惊人的军事和经济损失不能建立和训练新军队,苏联的胜利原是不可能……希特勒本人也促成了苏联的胜利,因为他为了给德国移民腾出地方而推行消灭或削弱东方诸"低劣的”斯拉夫民族的种族主义政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库尔斯克战役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库尔斯克战役的影响。
2021-05-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届高三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521日,德军到达英吉利海峡沿岸,分割了英法盟军的战略正面,并封锁了加来海峡,阻止英军的增援。英法盟军约40个师被包围在比、法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三面受敌,一面濒海,处境极为危急。正当盟军危在旦夕时,希特勒却突然下令坦克部队停止追击。

希特勒这一命令为盟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5月26日18时57分,英国海军开始执行从敦刻尔克撤退的“发电机计划”。8500艘各类船只,从巡洋舰到小帆船,涌向敦刻尔克海岸。盟军在空军掩护下,乘船向英国撤退了33.8万多人,撤退时武器装备丢失殆尽,接运撤退的舰船损失很大,还有302架英国飞机被击毁。6月4日,德军占领敦刻尔克,俘虏法军4万余人。这就是被西方称之为“战争史上一大奇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摘编自段苏权《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敦刻尔克大撤退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敦刻尔克大撤退得以成功的条件及意义。
2021-05-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大举入侵苏联,苏联几乎承担着德国全部军事力量的压力,而德国西线兵力相对空虚,防御薄弱。苏联认为要想改变苏德战场上的力量对比,从根本上扭转欧洲战场上的不利局面,就必须想办法使德军最大限度地分散兵力,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盟军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正式卷入战争,成为反法西斯战争中强有力的一员,并担当起领导者的角色。北非战场取得胜利之际,美英两国首脑及两国三军参谋长于19435月在华盛顿举行了“三又戟”会议,主要讨论盟军在欧洲和亚太战场上的合作问题。这次会议为194311月德黑兰会议正式确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意义。
2021-05-1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末以来,埃及一直是英国的势力范围。1922年,埃及获得独立,但英国仍保留若干特权。为了防患于未然,英国于1936年与埃及签订了《英埃同盟条约》。在二战中很长时间内,埃及政府长期奉行对德意断交而不宣战的立场,但又同时积极履行《英埃同盟条约》义务,甚至以超过条约要求的积极态度配合盟军作战,比如1943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曾聚集埃及召开开罗会议。作为回报,英国支持埃及参加战后国际安排的和平会议。

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明确强调,拟议中的联合国会议的应邀国家应是1945年3月1日前对共同敌人宣战的协同国家。美国曾支持厄瓜多尔、巴拉圭、智利、秘鲁、委内瑞拉和乌拉圭6个拉美协同国家宣战。因而,在此次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对埃及宣战的要求予以支持。埃及方面对这一消息的反应十分积极。其首相曾说,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权利和利益,和平会议将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使那些捍卫《大西洋宪章》所载民主原则和人类自由的国家听到埃及自己的声音。2月26日,埃及国王签署敕令,埃及正式对德日宣战。

——摘编自曹占伟《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埃及参战立场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支持埃及对德、日法西斯宣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埃及对德、日法西斯的宣战。
2021-05-1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材料远东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为履行在雅尔塔会议上的承诺,于19458-9月间对法西斯日本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协同苏军作战的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和外蒙古(今蒙古国)军队。作战地区主要在中国东北境内,同时在朝鲜北部、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也采取了军事行动。远东战役的战场辽阔,地形复杂。为实现大纵深和快速度的进攻,苏军以压倒优势的兵力对日本关东军发动了突然袭击,实施重点突破,东西夹击,并在第一梯队集中大量坦克和机械化兵团迅猛推进,在短短的10多天里歼灭了号称百万大军的日本关东军,从而迫使日本最终接受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后,苏联将东北境内的工业企业直接作为其战利品

——据彭训厚《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远东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远东战役。
2021-05-0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211日,美苏英三国签订了《苏美英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因担心引起中国强烈反抗,同时顾及世界舆论的影响,三国将该协定作为机密不予公布,而是等待合适时机迫使中国同意,因此也称《雅尔塔秘密协定》。其内容如下:

苏联、美利坚合众国和大不列颠三大盟国领导人商定,在德国投降和欧洲战争结束后二、三个月,苏联将加入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是:(一)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二)恢复被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的进攻所破坏的原属俄国的权利,即:1.萨哈林岛南部及全部附属岛屿归还苏联;2.大连商港国际化,保证苏联在该港的优惠利益,恢复租借旅顺港作为苏联的海军基地;3.在组建中苏合营公司的基础上,共同经营通往大连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保证苏联的优惠利益,同时注意到,中国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三)千岛群岛交给苏联。

——《苏美英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1945211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美英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美英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签订的影响。
2021-05-0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美英三国于194524日至11日,在雅尔塔召开了首脑会议。会议的议题包括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及成立联合国等议题,其中远东问题主要指苏联对日作战问题。三国以中国主权为代价,满足了苏联提出战后在中国东北有特权的要价,也保证了美国和英国在中国的政治利益,苏联则同意对德战争胜利后两至三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会议签订了《苏美英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因担心引起中国强烈反对,以及世界舆论的影响,苏美英三国将该协定作为机密不予公布,而是等待合适的时机迫使中国同意,因此这一协定也称《雅尔塔秘密协定》。该协定是二战后苏美英瓜分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少冬《雅尔塔秘密协定对战后中国的秩序安排研究》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签订《雅尔塔秘密协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1-05-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8月,美英两国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表达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但在其适用范围上,两国产生了分歧,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我深信如果我们要达成稳定和平,就必须让落后国家开发起来。我不相信我们能够一方面作战,反抗法西斯奴役,同时却不去努力,让全世界人民自落后的殖民政策中解放出来。”英国内阁则认为“大西洋宪章是针对我们希望救离纳粹暴政的欧洲国家而发,不是用以处理大英帝国的内政事务,也不是用以处理美国与其殖民地,例如同菲律宾之间的关系。”面对分歧,美国进一步明确其反对殖民主义的立场,美国助理国务卿威尔斯说:“如果这场大战事实上是为解放人民而战,他就必须使得全世界以及美洲世界的人民的主权平等,我们的胜利必须带进全体人民解放的列车里,帝国主义时代已经完结。”这一主张得到苏联、中国等国的支持,二战后得以实践。

——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英两国在《大西洋宪章》适用范围上的分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英两国分歧,评价美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立场。
2021-05-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德关系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国际局势的发展。1934〜1937年是中德关系发展比较亲密和活跃的时期。纳粹德国把中国看作是其原料的来源和德国制造商的市场,认为中国的地理位置具有很大的战略价值。中德由前一时期单纯的民间贸易和非官方的军事往来,发展为两国政府间的密切合作。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中国的抗日准备。1938〜1941年中德关系逐步逆转。这一时期,德国政府出于全球战略上的考虑,逐渐倒向日本一边。1938年陶德曼调停失败后,德国公开支持日本侵略者,严令禁止军火输往中国。1941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为了日本能配合其进攻苏联,外交上承认汪精卫政权。中国政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正式宣告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同时对日本、德国、意大利宣战。

——摘编自易豪精《从“蜜月"到断交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中德关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34〜1937年的中德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德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1-05-0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军方制定了以亚太地区为主要战略取向,以打败日本为目标的橙色战争计划。1938年10月,希特勒提出了新的军备计划,11月日本首相发表了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使美国面临着来自欧、亚两方面的威胁。罗斯福和军方意识到只针对日本的橙色战争计划已不适用,于是,联合委员会着手制定了一组新的作战计划-彩虹计划。二战爆发后美国不仅越来越认清德国是它的头号敌人,而且越来越明确英国是美国的第一道防线的战略思想,从而使罗斯福采取越来越积极的措施去援助英国,也使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欧洲与大西洋的战争。与此同时,以太平洋为战略重点的橙色计划也最终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历时两年多,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出台的新的彩虹计划,体现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思想,强调美国与英国的合作,准备进行两洋战争,把打敷德国放在了第一位;如果日本进入战争,美国和同盟国在远东的战略将首先是防御。

——摘编自徐蓝《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彩虹”计划与“橙色”计划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彩虹”计划出台的原因及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