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攻陷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等国,迅造集结部队进攻缅甸。蒋介石随即向英美明确表示,一旦条件允许就将出兵协助英国防卫缅甸。而英国始终不忘防范中国势力深入缅甸,力围对中国军队入插作战尽可能加以限制。1941年12月23日,中英签署(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协定签署后,英国仍未对联合作战问题作认真考虑和充分准备,不同意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布防。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分批入缅,并在同古、仁安羌等战斗中屡次局部控败准备与兵力均占优势的日军。1944年 11月,中国军队在缅甸北部展开局部反攻,重创日军,收复龙陵。年底再战腾冲、芒市,并于次年1月攻破碗町。至此我澳西沧陷之地全部收复。随着这一胜利,中印公路全线打通,大批援华物资运到中国。1945年4月,远征军全部胜利回国。

——据张力、陈廷海《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与豆国战略的复杂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英国对于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态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影响。
2022-01-08更新 | 306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眉山、遂宁、雅安、自贡、内江六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蒋介石就意识到:若要彻底实现中日战争世界化,中方须配合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国家,而不是坐待他国指挥。以他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积极的战略导向,迅速决定对德、意、日三国同时宣战,“用意乃在放弃其无关紧要与侵略之德意,而获得利害密切之英俄也,且得对俄对英对美皆有发言之地位”。同时,他召见美英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戴尼斯,商讨派军入缅援助英国抗日和联合作战等问题,并通过新任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向美国当局转告“对香港已积极增援,对安南亦决进击”。在入缅交涉的同时,蒋介石也与美英两国积极商议建立联合军事委员会,制定全盘战略计划。尽管从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短短十几天的交涉看,蒋介石的战略规划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但这些交涉沟通了各方关系,为中国得到来自盟军的武器和其他援助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姜涛《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对美英军事合作的构想及交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的战略规划。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实施这些战略规划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法对德宣战后,按兵不动,坐视波兰的灭亡。从19399月到19405月,“西线无战事”,这种奇特的现象被称作“静坐战争”“假战争”或“奇怪战争”。德国入侵波兰后,在西线与法英对峙的德军开始只有23个师,而法军则超过80个师。法军本可以进攻萨尔这个重要的德国工业中心,但从912日起法军奉命停止了行动。英国则到1011日波兰战争结束3个月以后,才派了4个师到法国去。法、英统治阶级和高级将领畏战情绪严重,不敢与德军正面冲突,而妄想用经济封锁的办法扼制敌人、最终取得胜利。法国军事思想落后,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一味依赖马奇诺防线。法军无仗可打,政府和最高统帅部为了防止军心涣散,在前方军营建立了娱乐中心,举办体育活动、演剧、放电影,增加酒类配给,总理甚至分发给部队1万个足球,以“鼓励士气”。但这种僵持状态是不可能持久的。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对德实行“静坐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法对德实行“静坐战争”的影响。

4 . 材料一   1999324日至1999610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北约指挥机构向一线部队下达命令只需3分钟,配合由GPS制导的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和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实现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基本做到了“发现即摧毁”。

北约共出动飞机32000架次,使用了大量杀伤性能极强的新式武器,造成南联盟2400多名平民伤亡,近百万人沦为难民,大批医院、学校、工厂、商店、发电厂、桥梁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南斯拉夫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损失。

——摘编自《科索沃战争启示录》

材料二   北约1999年春对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发动的战争可能会成为欧洲觉醒的一个起点,它使欧洲意识到如果想要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自己所在的大陆上维护自己的政治存在的话,那它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防务。

——法国前国防部长米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体现了哪些新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美双方都明白,盟国英美军队开辟第二战场的地点对英国战后势力范围大小至关重要。在丘吉尔看来,战后当美国军队退回美洲后,能够影响欧洲的力量只有英国和苏联,因此,防范苏联,尽可能缩小苏联在欧洲的影响力,是英国战后是否能够保持世界大国地位的关键。与此相反,美国考虑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削弱欧洲,尤其是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要保证有一个最好是能够从东面牵制欧洲的国家力量,显然苏联将是美国实现这项战略目标的最佳搭档。苏联从东面牵制欧洲,就能减轻来自大西洋东岸的对美国的战略压力;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则是从地缘政治上将苏联战后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东欧;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从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以避免英国军事力量大规模地从东欧切入,而丘吉尔从巴尔干半岛开辟第二战场的方案恰好就是英国实现其战略意图最有利的选择。

——摘编自张文木《论正在崛起的中国及其治理世界能力的预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两国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上各自的着眼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国政府于1937912日正式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的照会。106日,国联大会通过了远东顾问委员会的两个报告和一个决议。决议要求各国联成员国应各自考虑它所能对中国提供的援助,但没有实际的措施。

召开九国公约会议的建议是英国代表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将责任推给美国。作为当年华盛顿会议的发起国,美国不能拒绝参加会议,但绝不带头。英、美、法几个大国都不愿在自己国家召开会议,好不容易才说服比利时充当东道主。最后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本次会议从1937113日开始,到24日无限期休会。与会者19国,日本拒绝参加。会议最后通过的宣言,只是重申九国公约的原则,并要求停止战争行动。日本是发动侵略战争的一方,中国是被迫抵抗的受害一方,会议甚至对这种最基本的区别也未敢指出。中国没有得到任何援助,日本也没有得到任何制裁,会议便草草收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鲁塞尔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日本侵华战争国联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中国人民坚持长期抗战,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深陷泥淖。19406月荷兰、法国的投降和英国的败退,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野心。它企图乘机南进,夺英、法、荷等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叫嚣要在东亚和南洋实行日本式的“门罗主义”。日本在中国和亚洲的不断扩大侵略,加深了日本与美、英之间的矛盾。但由于英、法的惨败,使美越来越认为纳粹德国是美国最危险的头号敌人。如果参战,应“先欧后亚”。而且当时美国并没有做好打一场战争的准备,因此美国仍不急于解决日本问题,继续竭力避免每日冲突。同时中国正在坚排对日作战。

——摘编自卢文璞《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归纳日本加紧实行南进战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本加快南进造成的影响。
2021-09-1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0届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题
8 . 制度创新和人文情怀是时代的两个重要驱动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重要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苏格拉底的灵魂深处,为了坚守自己的理念,他选择了“神所给予最容易的死法”,规避了人生最痛苦的时刻。他表现出英勇不屈的精神。选择死亡,直面死亡,等待死亡,临危不惧。对于死亡,他毫无申辩之词,因为他认为他是在践行真理与正义,在他的思想中,“守法就是正义”,违背了神的意志的“法”,就是非正义。最终毫不犹豫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摘自(古希腊)色诺芬《苏格拉底评传》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对这种模式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亚当·斯密和大为·李嘉图从经济学的角度予以支持,杰里米·边沁则从伦理学的角度予以支持。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论证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在最“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最好地发展,一切国家干预都会对经济规律不受节制地起作用,才能把这个国家引向富强。杰里米·边沁告诫说:良好的社会应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追求到他自己的最大利益时,全社会的最大利益才能够实现。斯密——李嘉图的“自由经济理论”和边沁的“功利主义”是英国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英国走上了自有资本主义道路。

——摘自钱乘旦许杰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马奇诺防线,是法国在20世纪30年代为了防御德国和意大利,在边境线上修建的一批国防永备工事的总称。还在设计筹备阶段时,它就吸引了当时世界各国军方的注目。建造完成后,其规模之大、构思之精妙,都不禁让人啧啧称奇,一时间被认为是“牢不可破的要塞”。但是,由于法国在“二战”前期迅速败北投降的糟糕表现,使得战后马奇诺防线背负了太多的骂名。

——摘自翁伟力《最强防线的破灭——二战马奇诺防线》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选择去“死”的原因。结合所学,苏格拉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对后世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工业化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从最“自由”的状态这一角度指出英国实现工业化的经济学理论、代表作及其对英国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修建马奇诺防线的目的。结合所学,说明“马奇诺防线背负了太多的骂名”的原因。
2021-08-23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原创热身历史试题(选考)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硫磺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与美国间爆发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硫磺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最激烈的战斗之一,日本军坚守该岛,并利用其松软的土质与天然的洞穴修筑工事,包括永久性防御工事、火炮伪装、地道等,还驻守一支战斗经验丰富的部队,美军历时一个月、付出相当重的伤亡才占领日军防守的硫磺岛,最终美军伤亡共计28686,日军只有1083人生还。

材料二   20世纪是人类战争历史运动大趋势出现转折的世纪。其总趋势是从向上发展达到无限化总体战争的顶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下降而进入到一个新的有限战争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摘自李巨廉《战争历史运动座标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硫磺岛战役爆发时亚欧战场的主要形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二战后人类战争“下降而进入到一个新的有限战争时代”。
2021-08-1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苏联已经在卫国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反攻已是必然,所以英美都要首先考虑到阻止苏联进一步在欧洲扩大自己的优势。英美盟军为履行美、英、苏首脑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在西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协议,决定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向纳粹德国的军队发起反击。7月24日战役结束时,盟军共投入288万人,5300多艘战舰和近1.4万架战机。德军投入的兵力达51万人。战役中,盟军共消灭德军11.4万人,击毁坦克2117辆,飞机245架。盟军方面约有12.2万将士牺牲。艾森豪威尔在诺曼底登陆后说:“毫无疑问,诺曼底战场是战争领域所曾出现过的最大屠宰场之一,那一带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处塞满了毁弃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和牲畜的尸体。我所见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能够加以描述。一口气走上几百码,而脚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烂的尸体上。”此后,盟军继续向欧洲腹地推进,在3个月的时间里相继解放了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并攻入德国本土。

——摘编自《硝烟诺曼底》


(1)根据材料,指出美英开展诺曼底登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诺曼底战役的特征及其影响。
2021-08-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6届高三一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