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累斯顿大轰炸”指的是1945年2月13~ 15日英美空军对德国东部工业城市德累斯顿进行的四轮空袭。它造成老城的大部分地区、工业及军事基础设施完全被毁。在过去的70多年间,有关死亡人数曾长期吸引着大众眼球:最高达到40万,最低也有13.5万。直到2010年3月17日,由德累斯顿市政府设立的历史学家委员会在其结论报告中确定,因空袭而死的人数最多为2.5万人。关于轰炸的性质,也长期充满争议:当时的纳粹德国宣传部发动了一连串批判英美空军的行动,如指责盟军制造了“有计划的大屠杀”,摧毁了文化古城,是用“野蛮”来对抗文明的犯罪举动。参与轰炸的英美军人在“加害者”与“解放者”之间游移,多多少少地都倾向于把德累斯顿顿人定位于“受害者”。 战后民主德国政府指责英美空军造成大量伤亡,并有意把德累斯顿同广岛、长崎相比,把美国描述为“扼杀进步运动”的大本营,进而把大轰炸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准备”扭结在一起。90年代的德国政府则强调纳粹政权才是悲剧的始作俑者。

——摘编自孟钟捷《试论当代德国的“德累斯顿大炸之乡”》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累斯顿大炸”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德国对“德累斯顿大炸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2-05-02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中俄(苏)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对两国发展和世界局势都有显著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经过双方20多年不懈努力,中俄建立起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充分照顾对方利益和关切,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当前,中俄都处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时期,两国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新阶段。……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是两国人民共同心愿。我们双方要登高望远,统筹谋划两国关系发展。普京总统讲过:“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我们两国共同发展,将给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我们两国要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办好自己的事情。

——20133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

材料二:201310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如下图)


梅德韦杰夫表示,俄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保持密切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俄中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俄方愿与中方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及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战略沟通与协调,推动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历史上,中苏两国人民曾经是盟友,也曾共同打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请用二战中的相关史实对此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归纳概括当前中俄两国建立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何特点?
(3)根据两则材料归纳指出:为什么“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
(4)从俄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2022-04-2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早在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积极准备发动世界大战的时候,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便加强了团结。许多国家都发生了反法西斯的人民战争。1935年7月至8月间,第三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向各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工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反法西斯同盟的任务。大会结束以后,全世界争取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斗争大大地加强了。在这方面,法国、西班牙,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为全世界人民发挥了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等20多个国家正式加入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行列。1941年12月22日,美英两国首脑一同举行了“阿卡迪亚会议”,美国提倡由对轴心国作战的有关国家签署一项宣言。美国的提倡迅速征得同法西斯国家宣战的各国政府的同意。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这项宣言,这就是历史性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最后建立。

——摘编自吴晓晓《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联盟历史作用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中发挥的作用。
4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在欧洲的爆发和扩大引起了大洋彼岸美国的高度关注。由于一战后美国未加入国际联盟组织,公众视其为国家在国际政治上的失败之举,强烈反对自己的国家再度卷入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认为有必要学习一战的历史经验建立一个统一的官方战争宣传机构。1942年6月,罗斯福总统发布命令设立战时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战争信息署在美国国内同时运用多种宣传媒介,而战争海报宣传是其中效果相对突出的一种。一战期间,美国大规模地运用战争海报宣传,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成效,所以美国在二战期间承袭了战争海报宣传这一传统的宣传方式。战争宣传海报色彩丰富,形象生动,表现手法幽默夸张,有利于民众快速解读政府的战时需求。政府通过战争海报宣传使国家的战时要求第一时间为美国公众接收,增强了民众对政府参战的支持力度与国家凝聚力。

——摘编自高宁馨《二战时期美国海报宣传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时期美国运用战争海报宣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海报宣传的作用。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阿富汗地处亚洲腹地,是连接西亚、东亚、南亚、中亚的枢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都想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197912月,苏联悍然出兵入侵阿富汗,到19892月苏军全部撤出。持续九年多的战争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削弱了国力,从而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对国际战略格局影响深远。

——据李琼《苏联、阿富汗、美国:19791989年三国四方在阿富汗地区的一场博弈》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富汗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24月,美、英初步达成了1943年在法国北部登陆作战的协议。5月底,苏联向美国提出了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美国答复说完全有把握在1942年向法国进攻。6月初,苏联征得了英国对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允诺。612日,苏英、苏美分别发表了联合公报,宣布“双方对于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迫切任务已达成充分的谅解”。这样,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以苏英美政府声明的形式确定下来。1942年夏,英军在北非战场失利,英国向美国提出以在非洲登陆代替在法国登陆的作战计划,并征得了美国的同意。725日,英、美制定了1942年秋在北非登陆的“火炬计划”。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已不可能,第二战场问题被搁置起来。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美英确定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问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战场问题被搁置的原因。

7 . 材料   一战进行到1918年时,美国参战,大批士兵和作战物资运往欧洲。德军统帅兴登堡意识到德国战败已经无法避免,决定在美军抵达前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即使无法打败英法联军,也能促成较为有利的和约签署局面。这年春天,德军发起了“春季攻势”,但功亏一篑。19187月,东线局势缓和,得到了适当补给的西线德军打算再一次进攻,试图席卷马恩河地区,继而进取巴黎。战役开始后,德军在初期占据了一些优势,但很快法军进行反攻。到了7月底,美军加入战局,本就伤亡惨重的德军无力再抵御。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彻底解除了针对巴黎一马恩地区的所有威胁,简而言之,此战是德国一系列胜利的终点,是协约国一系列胜利的开始。3个月后,协约国的胜利达到了顶峰。

——摘编自鸿渐《第二次马恩河之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马恩河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马恩河战役的意义。
2022-04-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06月,德国击败了法国并迫使它签订停战协定。这样,在西欧只有英国一个大国继续从事反对德国的斗争了。英国虽国力衰微,但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海上力量以及人民誓死抗德的坚强决心,都是德国不能忽视的。因此,希特勒在法国败降后发动“和平”攻势,但接替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拒绝了德国的和谈要求,“和平”攻势破产。1940716日,德国颁布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计划规定完成战役准备的期限是815日,而计划的执行时间则一改再改。在19407月至10月底的英德空战中,德国损失了1733架飞机,而英国皇家空军仅损失了915架战斗机。争夺制空权的失败,使德国无法实施“海狮”计划。德国于1941622日发动了侵苏战争,这样德国的对外军事战略完成了西线攻英到东线攻苏的转变。这一战略转变是希特勒德国敌视苏联,仇视社会主义制度和欲称霸欧洲的结果。

——摘编自杜明才、罗立《论1940年至1941年德国军事战略的转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0年德国对外军事战略重心转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0年德国对外军事战略重心转移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91日凌晨,德国突然出动58个师,向波兰发起“闪电式进攻”。9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法西斯德国对波兰的侵略战争,是希特勒称霸世界的战争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波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苏联,西临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濒波罗的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德国在吞并奥地利和捷克后,下一步侵略的目标就定在波兰。从193810月起,德国向波兰接二连三地提出领土要求,要波兰交出“波兰走廊”和但泽等,这些要求遭到波兰政府的严辞拒绝,于是德国决定用武力迫使波兰就范。德军侵波战争的计划代号为“白色方案”,其战略企图是:利用快速兵团和优势航空兵,实施突然袭击,一举灭亡波兰。波兰战役,是法西斯德国“闪电战”在战争中的首次应用。

——阎滨《法兰西战役:闪击战经典模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对波兰闪击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对波兰闪击战主要特点。
2022-04-2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夏天,德军进逼苏联重镇斯大林格勒,斯大林多次致信丘吉尔,请他尽快派出商船运送武器。在罗斯福亲自给丘吉尔写信催促下,丘吉尔才于1942年6月27日下令开出了由护航队、紧急支援舰队和打击舰队组成的数量庞大、载货量前所未有的盟军PQ-17船队。丘吉尔决心以PQ-17船队为诱饵,诱出德国海军主力“提尔皮茨”号,一举歼灭,永绝北极航线上的大患。至7月1日,船队被德国潜艇发现,分散在挪威海上的德军潜艇立即向PQ-17船队的航线集结,配合空军袭击船队。与此同时,以“提尔皮茨”号为主力的德国水面舰队也在火速逼近。而PQ-17打击舰队因流冰所阻无法加入战斗,英国皇家空军上将庞德下达了护航舰队全部西撤、运输船队分散向苏联港口进发的命令,运输船完全暴露在德国潜艇和空军面前。一个月后,只有3艘商船或其他船只载着7万吨货物到达苏联港口。但是,带着13万吨军用物资的24艘商船被击毁,永远沉没在了北极海底。

——摘编自《二战杀机:北极航线上的恐怖大屠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同盟国与德国在北极航线发生大规模海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PQ-17运输船队遭遇重创的影响。
2022-04-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