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开始,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汽车被运到苏联,这对苏联红军无疑是雪中送炭。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了265600辆汽车、27816辆摩托车,而从美国获得的409500辆汽车和32200辆摩托车,分别为苏联战时汽车和摩托车产量的1.5倍和1.2倍。苏联因气候而无法生产橡胶,美国向苏联提供了近400万条轮胎,英国则提供了103500吨天然橡胶,这些援助大大有助于苏联的汽车生产。西方盟国提供的大批汽车,为苏军确立对德军的优势起了重大作用。英国著名战史学家西顿在其所著的《苏德战争》一书中说:“1943年期间可以看到苏军的一个最重大的改进是它的迅速摩托化,这使苏军最高统帅部能够在隆冬和冰雪融化的季节实施纵深突破。”

——摘编自冷静《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的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意义。

2 . 材料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深知自己军事实力薄弱,所以在参战之初,如若美国同时深入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战场,与德国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同时展开大规模会战,那么美国与其他的反法西斯同盟国共同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很小,并且有可能会迅速溃败。而"先欧后亚"政策却能够集中美英苏的兵力共同和德国战斗,以美国当时的兵力基本上可以实施该战略。更重要的是,美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通过"先欧后亚"政策的实施而赢得时间,不断地充实兵力资源,逐步发挥其雄厚的战争潜力。同时中国战区的中日战争又可以消耗日本有限的兵力,不会给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造成太大的压力。

——摘编自张菲《二战中美国"先欧后亚"战略的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采取"先欧后亚"战略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年8月9日至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纽芬兰停泊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规上举行大西洋会议。会后于8月14日发表了联合申明,即有名的“大西洋宪章”,主要内容有:反对强加于人的或不民主的领土易手:待纳粹暴政消灭后,重建世界和平等等。在讨论中,罗斯福嘲讽英国的殖民政策是“18世纪的方法”,要求废除大英帝国的特惠决定,开放市场。丘吉尔则反驳说,“他当英国首相的目的并不是来主持 大英帝国解体的”,但还是不得不同意把美国坚持的“贸易自由”“航海自由”“机会均等”等原则写进宪章。会议期间,美英两国还商定援助苏联抗击德国。9月24日,苏联政府宣布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

——据齐世荣 《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西洋会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大西洋会议。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对香港和仰光实行轰炸,接着又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为保证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军备物资,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

驼峰空运开始后,规模逐渐扩大,援华空运大队的人员由初期的8千多人增至8万多人,各类运输机到1945年8月已达629架,而中国航空公司参加空运的飞行员至战争结束前已增到约200人,飞机增至30架。到战争临近结束,中美用于驼峰航线的运输机达659架(含中航30架),动员了空勤、地勤人员85643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也最为艰巨的后勤工作之一,“驼峰航线”在开通期间从来没有因天气原因和日军战斗机的攻击而停飞过。无数盟国飞行员用生命和鲜血保证了航线的畅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佘湘、唐艳华:《“驼峰航线”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开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驼峰航线”的历史贡献。
5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在欧洲的爆发和扩大引起了大洋彼岸美国的高度关注。由于一战后美国未加入国际联盟组织,公众视其为国家在国际政治上的失败之举,强烈反对自己的国家再度卷入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认为有必要学习一战的历史经验建立一个统一的官方战争宣传机构。1942年6月,罗斯福总统发布命令设立战时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战争信息署在美国国内同时运用多种宣传媒介,而战争海报宣传是其中效果相对突出的一种。一战期间,美国大规模地运用战争海报宣传,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成效,所以美国在二战期间承袭了战争海报宣传这一传统的宣传方式。战争宣传海报色彩丰富,形象生动,表现手法幽默夸张,有利于民众快速解读政府的战时需求。政府通过战争海报宣传使国家的战时要求第一时间为美国公众接收,增强了民众对政府参战的支持力度与国家凝聚力。

——摘编自高宁馨《二战时期美国海报宣传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时期美国运用战争海报宣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海报宣传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召开六次恳谈会就北进还是南进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多数人主张南进,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南进的目的是为了抢夺南方的丰富资源,也是为了切断英美援华的补给线,迫使中国投降。1941年大本营陆军海军部又作出《对南方施策纲要》,认为只有欧美国家对日禁运威胁到日本生存等情况发生时,才能对南方实施武力。1940923日,日本军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926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钢铁禁运。为了南进,日本又于27日与德、意缔结同盟条约,以德制美,共同对付英美:另一方面,又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稳定苏联。1941年,日本决定继续南进。美国立即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194112月,日本决定偷袭珍珠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采取南进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日冲突的实质及后果。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莱特湾大海战是指在19441023日至1026日之间,在菲律宾莱特湾周围海城所发生的四场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海空战以及其他几次零星海空战的总称。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命令迈克阿瑟和尼米兹组成联合部队,派出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以及飞机近2000架等,后美军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1艘,人员伤亡不足三千。日军参战的兵力可以说倾其所有,其人员伤亡超过一万。美军对此次行动实施了严格的保密,作战计划翔实周密。而日军多次将截获的告急文件错误解读,在战争中节节失利。莱特湾海战是结束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此役摧毁了日本海军的绝大部分实力,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海军就此一蹶不振。

——摘编自赵国栋《揭开莱特湾海战大幕的无名小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莱特湾海战美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莱特湾海战取得胜利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4年,太平洋战场上美军攻势迅猛,一个又一个岛屿被美军所控制。获得合适的岛屿作为攻击日本的轰炸机出发地后,美军急需研究如何使用重型轰炸机对亚洲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城市造成最大限度地破坏,为此他们挑选了日军占领下的武汉作为实验品。19441218日,美军89架B-29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携带新型燃烧弹对武汉进行大规模轰炸,汉口一元路至江边长约3公里、宽约5公里的地区顿时一片火海,区内房屋全成焦土,汉口因为这次的空袭行动被烧了整整三天。1221日,美军再次轰炸汉口,投弹1000余吨,江边码头10多里长的棚户区,全部烧成灰烬。

——摘编自徐旭阳《湖北国统区和沦陷区社会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军武汉大轰炸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军武汉大轰炸。
2022-01-18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避免两线作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的重大命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都面临两线作战,苏联却成功地避免了这一问题。二战前,苏联面临希特勒的进攻和日本法西斯的“北进”计划。英法采取绥靖政策,导致苏联建立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1939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苏联赢得一年多的备战时间。19387月日军进攻张鼓峰,次年5月进攻诺门坎,遭到苏军痛击,日军伤亡惨重。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认为“北进”侵略苏联的最好时机到来了,而苏联却展开外交攻势,于19414月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境。19421月,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于淑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避免两线作战的战略与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能成功避免两线作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成功经验。
2022-08-03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世界现代史单元检测(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4月,美日拟定《日美两国谅解方案》,明确表示美国“承认满洲国”。19428月,罗斯福行政助理居里曾对蒋介石说:“华盛顿部分人之印象已不将中国东北认系中国的一部分,应作为战后日俄两国间之缓冲国。”194311月,魏德迈建议:“在亚洲,他敦促不要完全摧毁日本的力量而应该保留一部分,‘以对付苏联的扩张’。”即使到了19451120日,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向美国政府提出关于中国问题的报告,还提议由国民党政府集中力量控制华北,而把中国东北交由国际托管。只是苏联在出兵中国东北打败日本“关东军”并将东北交给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以及在中国共产党在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取得胜利并胜利渡江以后,美国的企图才化为泡影。

——摘编自张文木《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上卷》》


(1)概括二战中和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共同之处及其意图。
(2)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破产的原因。
2022-02-1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