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国政府于1937912日正式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的照会。106日,国联大会通过了远东顾问委员会的两个报告和一个决议。决议要求各国联成员国应各自考虑它所能对中国提供的援助,但没有实际的措施。

召开九国公约会议的建议是英国代表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将责任推给美国。作为当年华盛顿会议的发起国,美国不能拒绝参加会议,但绝不带头。英、美、法几个大国都不愿在自己国家召开会议,好不容易才说服比利时充当东道主。最后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本次会议从1937113日开始,到24日无限期休会。与会者19国,日本拒绝参加。会议最后通过的宣言,只是重申九国公约的原则,并要求停止战争行动。日本是发动侵略战争的一方,中国是被迫抵抗的受害一方,会议甚至对这种最基本的区别也未敢指出。中国没有得到任何援助,日本也没有得到任何制裁,会议便草草收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鲁塞尔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日本侵华战争国联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2021-10-12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全国卷专用)-第一辑-卷5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1119日,苏联以强大的兵力进攻了斯大林格勒的南北两面。经过四天的迅速推进,苏军成功地包围了为夺取伏尔加河上的斯大林城而长期作战的德军。当突围也许还有可能时,希特勒为了保持威望,拒绝批准撤退。相反,德国人试图组织援军从西面冲破苏军的包围圈。经过激烈战斗后,德国援军被卡在距离被围的德军大约不到二十二英里的地方。苏军展开新的合圈攻击,迫使德国援军急速向西撤退,以免在斯大林格勒遭到被切断的命运。德国的迟迟撤退注定了纳粹军队在斯大林格勒的命运。194322日德军投降。德军再也不能盼望军事上获得全面胜利了······在1942年夏季和秋季,运送给养的工作迟延不前,直到1943年才有大量的武器、食品和军事运输工具从西方调来,用以供应苏军日常的给养。在北非牵制着德军的一部分力量,在西欧拖住德国的其他后备部队,英美的作战努力对于苏德战场的进程,当然是有深厚影响的。

——摘编自[英]阿诺德·托因比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格勒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瓜岛(瓜达尔卡纳尔岛)是澳大利亚的门户,邻近日本。日本在中途岛战役失败后,决定继续实施对南太平洋诸岛的进攻,计划先在瓜岛修建航空基地。19428月美军在无意中发现了正在修建中的机场,便决定攻占瓜岛,作为反攻日本的一个起点。194287日上午,美军三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开始炮击瓜岛,并几乎未遇抵抗地登上了瓜岛。从19428月到19431月,日美双方起初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机场的争夺开始,最后发展成为双方的海陆空大战。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这次瓜岛大战是日本陆海军协同作战的第一次大败,也是盟军在南太平洋诸岛登陆作战的首次告捷。

——摘编自《血战太平洋之瓜岛争夺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军发动瓜岛战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瓜岛战役对太平洋战争的影响。
2022-04-1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7月26日,美国宣布冻站在美的日本资产,同一天开始部署菲律宾防务计划,但实施这一计划至少需要半年时间,至1942年3月方可完成。虽然美国具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战争潜力,但军事动员却相当缓慢,而且对日作战毫无准备。在亚太地区日美兵力、兵器对比,日本占很大优势,“南.进”在军事上是可行的,同时经济上的请惑力也极大,“南进”可以获取大量的石油、锅、橡胶。最后,日美整体的经济实力对比和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制裁,为了巩固战争经济基础,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进而称霸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促使日本下了“对美一战”的决心。

——摘编自高辉《浅析太平 洋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洋战争烦发对二战进程的影响。
2022-02-2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阿富汗地处亚洲腹地,是连接西亚、东亚、南亚、中亚的枢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都想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197912月,苏联悍然出兵入侵阿富汗,到19892月苏军全部撤出。持续九年多的战争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削弱了国力,从而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对国际战略格局影响深远。

——据李琼《苏联、阿富汗、美国:19791989年三国四方在阿富汗地区的一场博弈》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富汗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等盟国向苏联提供了大规模物资援助。在数条运输线路中,经由波斯湾、伊朗抵达苏联的“波斯湾走廊”通道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盟国援苏物资中的四分之一左右经此运往苏联,对苏德战争及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影响。美英苏三国在开辟和利用“波斯湾走廊”运输通道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美英苏因“波斯湾走廊”的开辟和利用同时出现在伊朗并因此与其产生交集,伊朗作为美英苏“合作平台”深陷大国矛盾之中。各方“合作”尽管伴有异议歧见和矛盾相向的情况,但在反法西斯战争大背景下最终做到了殊途同致合作共赢——“波斯湾走廊”运输通道在纵横捭阖的大国关系变化中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马德义《二战期间围绕波斯湾走廊援苏物资运输通道的国际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湾走廊”开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波斯湾走廊”开辟的影响。

7 . 材料   1937~1939年是中国孤军奋战的时期,只有苏联一国给中国以巨大援助,英美一个大搞远东慕尼黑,另一个大做军火生意。中国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挡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1939年以后美国对华援助有所增加,从当年9月到194112月这段期间,美国援华贷款总计1.7亿美元,但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战场的巨大需要。而美国的对日经济制裁,首先是仅有象征意义的“道义禁运”,到19407月,仍未把日本所需要的石油和废铁包括在内。194112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美国对华援助持续增加。中国抗战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英美得以渡过了最困难的一段时间,如果不是由于日军主力陷在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重得多。

——摘编自齐世荣《中国抗日战争与国际关系(1931~194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

8 . 材料1938年以后,随着德意法西斯在欧洲连连得手,其征服世界的面目暴露无遗。希特勒不仅获得了欧洲巨大的军事、地理优势,威胁到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利益,甚至还将手伸进了美国的“后院”——拉美,成了美国的直接竞争对手。……截至1941年,美国在欧洲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总计达200600万美元,在亚洲和大洋洲的投资仅为85300万美元。

1939年11月,罗斯福签署的“新中立法”中将取消武器禁运条款改为“现金购货运输自理”,由于英国的海军运输发达,又有强大的海军,故此法对英国极为有利。1941年3月,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授权以租借或贷款形式向某些被认为其国防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及其他物资。从此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巨大军火库。苏德战争爆发后,该法案又扩大到苏联。根据“先欧后亚”战略,美国的战略物资和军事力量源源不断地进入欧洲。罗斯福最终彻底战胜了孤立主义,“先欧后亚”战略得以坚定地贯彻执行。

——摘编自黄光耀《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中美国奉行的“先欧后亚”战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是《“不会被传染”!一二战初期之美国》的历史漫画。漫画中,右边床上大被子下的人们(“EUROPE":意指欧洲各国)正饱受各种疾病的煎熬,床头的牌子上标明了疾病的名称,从左至右依次是:斯大林搔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床脚下还有人感染了意大利流行性腮腺炎,已经气如游丝,命悬一线。左边床上头戴星条帽(象征使用星条旗的美国)的人,上面的字句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并对该漫画的历史寓意加以说明。
2022-09-06更新 | 25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仅两周半的时间,波兰亡国。这时,苏联以保护居住在波兰境内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居民的生命和财产为名,命令苏联军队越过西部国界,入侵波兰东部地区。9月28日,苏联同德国签订《德苏边界友好条约》。条约规定苏联的西部边界沿西布格河和纲雷夫河一线划定。从而使苏联西部边界向波兰境内推进250—350千米。11月底,苏联宣布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向芬兰发动了全面进攻,最终迫使芬兰签订和约。按照和约规定,芬兰把靠近列宁格勒的国界向北移动150千米,汉科半岛及其周围海域租给苏联30年,供苏联建立扼守芬兰湾入口的海军基地。1940年8月,苏联又吞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以及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两地。如此这般,苏联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整个西部边界向西推移了150—400千米,建立了一条抵御德国法西斯侵略的“东方战线”。

——摘编自曲秀文《侵略扩张的实质—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建立“东方战线”带来的影响。
2022-05-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