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材料   194049日凌晨430分,德军展开了对挪威的入侵。德国动用了海军、空军和陆军的一大批兵力。面对德军的大举入侵,挪威政府举棋不定,军队接到的命令仅仅是进行“局部而且是秘密地动员”。挪威皇室、政府从首都向腹地撤退时,通敌组织“第五纵队”头自吉斯林宣布成立一个由他领导的新政府,要求挪威人民立即停止一切抵抗,并与德国缔结和约。到49日中午时分,挪威人口最集中的主要城市全部沦陷。主要的武器库、粮仓、参谋总部和各军区司令部的作战文件悉数落入德军手中。被盟军抛弃的挪威军队残部于610日被迫投降,德军完全占领了挪威。挪威战役期间,挪威伤亡约1700人,英国伤亡约4400人,法国和波兰部队损失530人,而德军战死11人,失踪2375人,伤残1604人。凭借挪威战役,德国保住了至关重要的铁矿石运输线,巩固了德国北侧的防御,还获得了众多的重要战略据点。

——摘编自杨会军《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挪威抗击德军入侵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挪威战役的影响。
2022-04-16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于1941129日向日本宣战。宣战公告中中国政府谴责日本“残暴成性”“执迷不悟”“甘为破坏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致使“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显然,中国对日宣战,宣布“废止”一切中日约,日本割占台湾的条约依据已被中国单方面否定。这是改变台湾法律地位的第一步,随后又得到国际社会和日本的认同。总之,宣战的目的,是“保卫我国的独立生存,消灭侵略国的侵略野心和维护国际公法、正义、和平与人类福利”,而“条约的废止是战争的必然的效果”。

——摘编自李育民《台湾问题的相关条约及其法律地位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政府对日宣战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简述中国政府向日本宣战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对日宣战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8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使两个曾经相互敌视的国家在一夜之间就建立了牢固的友谊,引起了苏联社会舆论一片哗然。尽管有不少人支持政府的决定,但大多数人表示对此无法理解。在双方缔结条约的最初一段时间内,苏联政府不愿过早地表现出对德国的友好态度。于此同时,苏联控制的共产国际也没有立即改变反法西斯路线。

19399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虽然对德宣战却无力帮助波兰抵抗德国。在此形势下,苏联认为同德国正式展开合作的时机业已成熟,于是一改此前的暧昧态度,明确与德国合作。苏联报刊上揭露法西斯暴行、报道德国诸多社会问题的文章不见了,一切反法西斯的言论一夜之间便在报纸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德国强大军事力量、科技实力、深厚文化底蕴的肯定与赞扬。苏联媒体关于德国的报道集中于两国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摘编自陈余《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对德国宣传策略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初苏联对德谨慎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给苏联带来的影响。
2022-04-0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材料   19407月,纳粹德国对英国本土实施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包括伦敦在内的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遭到重创。数万民众无处躲避,只能自发前往地铁站、教堂、地下室等地寻求庇护。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带来公共安全隐患和传染病风险,数量庞大的工人缺少安全的休息场所,也为战时生产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在英国共产党的呼吁和《工人日报》等舆论的推动下,英国政府开始主导民众防空设施的建设,并在地方机构和志愿组织的协助下,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民众防空体系,为伦敦市民提供了伙食、医疗等基础保障,维护了伦敦民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水平。防空洞生活的有序开展得益于社会各界协作和全民参与,其过程不仅表现出英国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乐观精神,也改善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摘编自赵媛春《二战时期伦敦民众防空体系及防空洞生活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伦敦民众建设防控体系的原因及其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时期伦敦民众建设防控体系的意义。
2022-01-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下列方框中文字为1942年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在于
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
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

①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②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③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④确立了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坚决要在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的东欧的势力范围内建立对苏联友好的政府,从而把东欧这条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这表明雅尔塔体系
A.具有大国强权的政治烙印B.体现了美苏争霸的性质
C.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D.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的南进战略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罗斯福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变化。1941726日,美国冻结日本在美财产。81日,美国停止对日本全部石油输出。同时,美国没有放弃同日本达成妥协的努力,由于日美矛盾逐渐加深,谈判陷入僵局。11月中下旬,美国拒绝了日本的最后谈判方案之后,要求日本无条件从中国和印度支那全能撤军,放弃在华权利,德、意、日同盟条约不再有效。日本认为这是逼迫自己投降的最后通牒,决定以谈判为掩护,伺机发动战争。1941127日,日军对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以微小的损失为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随后,日本向美英正式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苏联军队入侵波兰时波兰政府要求英国政府按照英波互助条约对波兰提供援助对此英国政府的反应是英波互助条约并不适用于苏联侵略波兰的情况……1939918英国内阁决定与苏联接触用英国的机器换回英国急需的木材。10 11日,英苏签订了关于木材和橡胶等物资交换的协定恢复了双边贸易关系。此后,双方还计划就发展两国贸易关系继续谈判。对英国来说,加强英苏贸易关系除了经济上的利益之外还可以以此作为改善英苏关系的切入点,从而为加强英苏政治联系、防止苏德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摘编自檀跃宇《二战初期英国张伯伦政府对苏联政策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苏联政策的转变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苏联政策转变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2)根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10 . 下图是二战结束前夕英国的一幅漫画《今天感觉好些了吗?》,图中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头缠绷带、受了伤的地球。下列对该漫画主旨解读最准确的是
A.承载了民众医治战争创伤、进行战后重建的美好愿望
B.肯定了英美苏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主要贡献
C.预见了美苏由战时合作到战后争霸世界的国际格局
D.反思了核武使用后的环境灾难,倡导生态环保理念
2019-05-20更新 | 759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