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犹太难民来华犹太难民情况简表
时间人数
19331937.810001500
1937.81939.820000
1939.81940.620003000
1940.61941.1220000

1933年的纳粹政权曾鼓犹太人移民,但纳粹政权控制范围之外的国家限制了这一行为-如果流亡者多是被纳粹政权剥夺了财富的穷人。波兰驻德国大使利普斯基在19389月与希特勒谈话“为犹太人问题的解决,我们波兰人将在华沙为他建造一座辉煌的纪念碑。”1939年美国政府拒绝载有900多名欧洲犹太难民的轮船进入美国,1940年和1941年,美国国会相继否决了向难民开放阿拉斯加州和接纳2万名德国犹太儿童的议案。

1933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向德国递交了抗议书,谴责希特勒的反犹暴行。19386月到10月,仅以找到的签证号码推算,中国驻维也纳大使馆总领事何凤山发放了1900多份签证,使数千犹太人逃离屠杀。1939年《东方杂志》刊文“虽然我们在上海尚有十多万难民的生活不易维持,但我们只要能力能办到,总可以尽力帮助犹太难民,我们应站在弱小民族的联合战线上,一致对付欺凌弱小民族的敌人。”自194112月起,日本对上海犹太难民采取了类似于敌侨的管理方式,至19458月,难民们终于迎来了自由。据学者研究指出,上海当时接纳的犹太难民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印度五国所接纳难民总数还多。

——摘引自王健《逃亡与拯救:二战中的犹太难民与上海》


(1)纳粹屠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令人痛心的人间惨剧。依据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二战期间犹太难民问题的认识。
(2)在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依据下面时间轴的提示(序号),结合相关历史进程,写出标志性的历史事件。简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现实意义。
2022-05-21更新 | 327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危机时刻,事关东西方若干民族的生存和文明的存续,事关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在这场文明与野蛮的较量中,野蛮的侵略势力曾一度占据上风,征服了大半个欧洲,占据了中国的大片领土。然而,反侵略阵营最终取得了大战胜利。反侵略阵营何以能最终取胜?一个重要因素是,反侵略国家开展了最广泛的国际合作。

二战期间,直接遭受德国、日本、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和奴役的国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承受了巨大的牺牲。但是由于敌人肆意践踏国际公约,控制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土地,掌握了庞大的军队和武器,不惜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又结成法西斯同盟,相互策应,因而即便是当时的世界强国,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战斗到底,也是相当困难的;而且德国、日本正希望被侵略国单独应对,以便各个击破,所以往往制造假象,似乎它们的目标很有限,只要满足了它们的要求,全面战争就能避免。西方强国一度奉行绥靖政策,对德国、日本的侵略野心采取姑息态度,不惜牺牲小国、弱国或他国利益,实际上恰恰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结果害人也害己。随着侵略者对世界安全威胁的扩大,英美等国逐渐淡化对意识形态的考虑,正是在各反侵略国家大步跨越意识形态分歧的基础,上,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得以最终形成。历史证明,由于来自不同意识形态国家间的紧密合作,人类最终战胜了法西斯,这一明智抉择使世界免于灭顶之灾。

——摘编自葛剑雄《国际合作是二战胜利之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与美苏等国合作抗战的主要事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合作的认识。
2022-02-0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是研究美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材料一   在海上我们已深受其辱,但我们不希望以牙还牙,而且保持着另一种若即若离的意识,那就是注重与战争本身直接有关的问题以外的那些利益。……经过那些致命性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我们国家的命运在于我们是否能保全这个国家。

——威尔逊总统连任就职演说(191735日)


(1)概述威尔逊关于美国国际政策的主要观点。结合自演说发表至1922年间的相关史实,说说美国的行为是否体现了“不希望以牙还牙”的观点。

材料二   今天,在这一战争年代,我们已经以可怕的代价取得了教训,我们将从这些教训中受益。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不能独立生活在和平之中,我们自身的福祉维系在其他遥远的国家的福祉之上。我们已经懂得,我们必须像人那样地生活,而不是像鸵鸟,或是圈着的狗那样地生活。我们已经懂得了如何做世界的公民,如何做人类社会的成员。

——罗斯福总统第四任就职演说(1945120日)


(2)材料一合材料二中“世界公民”的内涵有何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可怕的代价”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的人民渴望并且决心为地球的和平……公正而持久的和平而努力。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美国和其他有相同看法的国家发现:还有另一种制度有着与我们完全相反的目标,并有着一种迥然不同的观点。……我们正在逐渐而明确地编织起一个国际安全和日益繁荣的世界网。

——杜鲁门总统就职演说(1949120日)


(3)材料三中,杜鲁门关于国际政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材料三,美国总统国际政策观点变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