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巨大的破坏性而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它导致了6000多万人伤亡。

——据许海山《欧洲近现代战争简史》绘制

材料二 历史阶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其标志如下:(欧洲的)“边缘化”,指的是……移至“侧翼"。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三   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欧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也正是在逐渐摆脱受美国控制的过程中,西欧国家认识到联合的重要性,不断把欧洲联合推上新的阶段。到冷战结束之前,西欧国家的联合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了实质性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反美主义运动已崭露头角,但通常表现为单个国家中部分人的行为,多数情况下并未形成多个国家的联合抵制,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作为一个抵制美国文化传播之整体的功效很难发挥出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局面有所改变,单个国家文化精英的反美主义依然是主体,开始出现了西欧国家共同抵制美国的趋向。

——摘编自王晓德《反美主义与欧洲联合中认同的强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远超其他两次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欧洲“边缘化”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以来欧洲反美主义运动发展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世纪末以前,美国妇女活动主要限定于家庭之中。20世纪40年代以来,白人妇女、印第安妇女和非裔、亚裔妇女大量参与社会劳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B.种族歧视观念的淡化
C.世界性战争的破坏D.经济大危机的缓解
2022-08-04更新 | 797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1年8月英、美首脑签订的大西洋宪章指出“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1945年2月美、英、苏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通过了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提出“要和其他爱好自由的各国合作以建立一种在法治下的世界秩序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安全、自由与普遍的福利。”据此可知(     
A.民族自决原则开始成为殖民地人民斗争的武器
B.反法西斯国家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
D.美国与苏联全面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二战结束,美苏“冷战”逐渐波及北欧。194838日,挪威首先向美英寻求军事援助,公开表示倒向西方。瑞典为了避免三国间的分裂,决定修改其传统的中立政策,提议与挪威、丹麦举行旨在建立斯堪的纳维亚防务联盟的谈判。194853日,瑞典外交大臣访问奥斯陆,建议三国就建立斯堪的纳维亚防务联盟举行谈判,条件是参加国只限于北欧国家,参加国拒绝参加任何大国集团。由于挪威坚持拟议中的斯堪的纳维亚防务联盟应与西方建立强有力的联系,而瑞典又不愿从原有立场后退,谈判以失败告终。此后,挪威作出参加北约的选择。随后,丹麦和冰岛也作出了参加北约的决定。瑞典发表声明,宣布它将继续坚持中立不结盟的立场。芬兰则依据1948年《芬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与苏联建立了一种特殊关系。这样,在北欧地区便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北欧安全体系。

——摘编自张筱青《论挪威与斯堪的纳维亚防务联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北欧构建安全体系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北欧安全体系的影响。
2022-03-24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不久,斯大林要求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制造出原子弹。斯大林对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国核垄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发生于两极格局形成时期B.是苏联举国体制的政治胜利
C.遏制了战后美苏军备竞赛D.加速了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6 . 下列地图分别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说明德国领土三次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2021-11-19更新 | 26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吗?

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时,探讨了如下几个问题,对我们理解二战的爆发或许有很好的启示。

材料一   国际体系和原因层次肯尼斯·沃尔兹在《人·国家与战争》中把战争原因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小约瑟夫·奈据此构筑了如下的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   反事实推理反事实推理就是设定与事实相反的条件,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们看作确定因果关系的思维实验。我们在研究国际政治的时候不可能拥有一个真实和有形的实验室,只能靠自己想象出一些情势,并假定在这些情势中只有一件事情发生变化,其他事情是不变的,然后依此勾画出一幅有关世界面貌的图画。

材料三   绥靖政策的教训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最大的教训就是,绥靖是邪恶的政策。然而,绥靖本身并不坏,它是传统的外交手段。它是一种允许均势发生变化的政策选择,有利于竞争对手。一个国家可能认为,与其遏制对手的侵略行为,还不如让对手得到一点好处。绥靖政策在1815年的时候被运用得十分成功,当时的战胜国对战败但依然强大的法国采取了绥靖政策。英国在19世纪90年代,对正在崛起的美国也采取了绥靖政策。甚至绥靖政策也可能是西方盟国在20世纪20年代对德国政策的正确选择。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具有极大讽刺意义的事情是,西方国家在2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但是实际上却采取了对抗政策,在3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对抗政策,但是实际上却采取了绥靖政策。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


(1)材料一所展示的原因层次能解释二战爆发的原因吗?说明你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中的反事实推理探讨材料三,假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那么应该如何避免?
(3)就如何避免国家间的冲突与战争,谈谈你的看法?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就开始积极探询苏联在出兵远东问题上的态度。在与日本军队的较量中,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1942年中途岛战役后,美国逐渐取得了对日作战的优势,然而面对负隅顽抗的日本军队,美国在太平洋战区的作战行动仍是十分艰难的。1945年,在欧洲战场行将结束考虑苏联出兵远东这一问题时,美国国务院将重心放在战后阻止苏联势力扩张这样的目标上,而军方则仍然更多地考虑如何尽快在军事上打败日本。如果说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政府主要考虑的是促使苏联尽快参战的话,那么此时美国政府所考虑的,则主要是尽力限制苏联参战所带来的影响。

——摘编自茹莹《二战期间美国对苏联出兵远东态度的变化》


(1)分析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对苏联出兵远东态度变化的原因。
(2)简析二战期间苏联出兵远东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6年,由中、苏、美、英等11个国家代表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审判日本首要战犯。19465月,法庭开始对战犯提起诉讼,经过历时两年半的审理,判决25名战犯有罪。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共7人被判处绞刑,其中松井石根是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之一。木户幸一、小矶国昭等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尽管在审判过程中,有不少重要战犯漏网或者被包庇,但是,确认侵略战争为国际法上的犯罪,策划、准备、发动、进行侵略战争者被列为甲级战犯,是对国际法中战犯概念的重大发展。

——摘编自《中外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京审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京审判的意义和不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2年美国战争信息署在重庆正式成立中国分部,其目的是既要帮助美国军队了解中国社会和人民,同时因为美国对华实际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有限,所以更需要在言辞和心理上对中国进行抚慰与鼓舞,通过宣传缓和中美合作中的冲突与矛盾,鼓舞中国人的士气。随着胜利的步步接近以及军事上中国战略地位的下降,1944年战争信息署开始有意识地将自己从单一的战争宣传机构转化成美国对华政策的阐释者和执行工具,促进中国按照美国模式进行民主改革,在战后作为一个大国参与国际社会并成为美国忠实的政治盟友。宣传恰好是在中国政治改革的关键时期输出美国的民主和自由理念、在缔结战后和平之前向中国灌输大国义务和国际合作理念的重要手段。在战争信息署看来,中国的抗日战争只是一个古老文明再生和现代化的一个阶段,让中国人民加入世界共同体是一个长期的进程,这一进程不会因为日本的投降而终止。

——摘编自王睿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宣传:起源、政策与机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侧重点的变化及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的主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