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某高一学生在历史课后整理了一幅知识结构图,该生整理的历史知识的主题是(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C.美苏争霸示意图D.两极格局下蕴藏多极化趋势
2016-08-1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荆州中学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尔塔会议关于安理会表决程序问题的协议,即“雅尔塔公式”,为联合国的诞生扫除了障碍。194535日,美国代表中美英苏4个发起国(法国拒绝作为发起国),邀请有关国家出席于4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家会议,制订联合国宪章,这份宪章应以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建议案为基础,并以“雅尔塔公式”为补充。

材料二   雅尔塔会议后美苏关系急剧恶化。35日,美国拒绝邀请波兰参加旧金山会议,理由是波兰政府未按《雅尔塔协议》进行改组。苏联于329日宣布莫洛托夫不出席旧金山会议,直至罗斯福逝世后,斯大林为了表明他希望继续维持同美国的“合作基础”,决定派莫洛托夫赴旧金山与会。

——摘编自颜声毅李幼芬俞正梁朱明权编著《现代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雅尔塔会议对联合国成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关系变化的深刻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材料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称,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并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日本主权限于四岛及盟国决定的其它小岛。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对朝鲜以三八线进行了划分。战后美苏分别占领南朝鲜并最终分别扶植了政权。根据二战结束前的商定,日本由多国占领,然而,战争结束后事实上由美国独占,并根据美国的全球利益对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于1951年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和《美日安全条约》,美国与日本缔结的军事同盟。

——据《国际条约集》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远东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远东政策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
B.苏联军事政治力量空前增强
C.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
D.国际格局演变成为两极格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1年10月,丘吉尔再次当选英国首相,为适应战后国际环境及自身实力变化的需要,这一时期保守党的外交政策,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带有明显的丘吉尔“三环外交”的战略思想印迹。英联邦和英帝国是“三环外交”政策的第一环,也是英国保持大国实力的倚重力量。因而丘吉尔政府对待英联邦及殖民地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力图使英帝国平稳地向英联邦实现过渡。英美关系是“三环外交”中的第二环,也是它的基石,因此丘吉尔政府十分重视英美关系,英国基本上都配合了美国的政策需要。“三环外交”中的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丘吉尔政府此时面临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英国虽然支持欧洲的联合,但是它却不希望加入欧洲联合中去,而是希望以世界性大国的姿态与之发生联系。“三环外交”对战后英国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丘吉尔政府试图以此来挽救英国的衰落,保住其原有的大国地位。

——摘编自丁文青《二战后丘吉尔政府外交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政府实施“三环外交”的原因o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环外交”政策对英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法国和德国作为欧洲大陆的两个大国,法德关系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从历史上看,两国曾多次发生战争,长期的相互为敌使两国结下了深深的仇怨。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曾在短短的70年时间里与法国打了3次战争别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法两国在欧洲互相仇杀,不仅使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苦,而且使欧洲经常处于动荡之中,严重影响欧洲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法国和德国两个国家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有人这样描述:战败的德国已经成为一个遍地废墟的国家,一个缺乏粮食和原料的国家,一个社会混乱,前途未卜的国家。因此在战后求复兴本国经济,便成为战后两国的首要任务。鉴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欧洲各国的有识之士尤其是德法两国的领导人提出了实行德法和解,实现欧洲联合的新目标。

1950年法国提出实现西欧经济联合的舒曼计划,该计划的目的在于将法德的全体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辖之下,以期通过对煤炭和钢铁实行共管,使一场新的法德战争成为不可能的事。

——摘编自李平《二战后法德关系探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德在二战后和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德二战后和解的意义。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独立后择以孤立主义为核心的外交政策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尚在殖民地时期,最早移民的清教徒们出于家教原因就提出要与旧大陆区别开来,他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民主政权。在这些清教徒看来,美国“是一块未沾染旧世界罪的圣土”。独立伊始,英国军队仍驻扎在西部地区,拒不撤军,对新生的共和国虎视眈眈。法国则拉创着密西西比河,同样严重威胁着美国的独立。洁瀚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为美国领土安全提供了天然屏障,而南北都是弱邻。“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美国这样,其地理位置运离所有那些纷争不休的国度,除了与之通商外可以再无往来。”

——摘编自赵学功《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一种深厚文化传统》

材料二   1945年9月,美、英、苏、法外交部部长在伦敦会,法国正式提出自己的对德方案。方象内容包括:第一,不允许重建中央集权的德意志国家,反对德国建立全国性的政党和中央行政机构。第二,莱茵兰即莱茵河左岸地区脱离德国。科隆以南是入侵法国的通道,应该由法国永久占领“…”法国还要求大量赔款和拆迁德国工厂,这些主张形成法国战后对德政策的“法国方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兰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和一些,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决反对。

——摘编自姜南《法英关系与欧洲一体化》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概括分析促成美国选择以孤立主义为核心的外交政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提出“法国方案”的根本意图。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初法德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其变化的时代背景。
(3)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或调整?

8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是制约中国及亚太地区发展的主导性因素之一,其影响极其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

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中国共产党内逐渐形成一种共识: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搞

改革开放,必须大胆地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而对外开放和引进的重点是美国,这样,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仅是冷战格局中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更是成为保证改革开放路线的关键因素

——胡晓丽《中苏关系中的美国因素(1949—1989)》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对亚太盟友经济援助的目的和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影响中国改善与美国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变化中有利于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变动。

(3)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外交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2017-10-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双周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欧洲本身正在被外来的两个大国苏联与美国划分成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在地理上、政治制度上和意识形态方面都被一分为二,“被战火摧毁的幻灭的欧洲,匍匐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下”。这种形势与人们所熟悉的19 世纪和20 世纪初欧洲全球霸权的格局实在是惊人的相反。当时,全世界的人们都已习惯于欧洲列强对整块整块的大陆进行瓜分,甚至认为这就是国际事务正常秩序的一部分。
二战后,无论欧洲的大国还是小国愿意与否,在决定其外交政策的时候,都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历史传统,也必须考虑东西方对峙这一重要因素,而且其经济恢复和国家安全都要分别依靠与苏联和美国的结盟才能办到。与此同时,伴随着欧洲世界霸权的消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奋起“对西方造反”,从而使争取主权平等,政治独立,种族平等,经济公正和文化解放这五大主题为基本内容的非殖民化进程,终于以始料不及且无法控制的速度席卷了所有殖民帝国,并进而引发了“全球大分裂”。
(1)根据材料,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发生的主要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