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而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安全感是达到“双赢”结果的基本要求。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不光是因为两极格局、东欧真空,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苏联作为极权主义国家,对美国天生就有戒心,因为其要控制信息的输入来维持政权的稳定。”所以,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之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美苏最终还是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摘编自袁茵《论冷战的起源——虚假均势、集权主义政体与冷战的爆发》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出现众多问题,如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垄断权利的国家集中;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之间内部贫富失衡问题严重;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等。随着美国霸权在国际体系中不断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一元化治理由于国际权力的不断分散开始走向多元的全球治理模式。

——摘编自刘长喜、毛博《全球治理之殇与中国方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冷战格局下中国外交新思维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当前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2022-10-26更新 | 33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9月美英两国一致同意即使苏联不参加也要推动对日媾和谈判之后,对日媾和问题迅速高涨起来。1950年春夏之交,在杜勒斯(负责媾和的国务院顾问)和迈克阿瑟的积极活动与重新构思之下,加之日方通过“吉田口信”等主动提出希望媾和后美军继续驻留,上述三方在推动对日媾和、保证美军继续驻留等问题上趋于一致。1951129日,杜勒斯与日本首相吉田茂举行首次会谈,日美两国的媾和谈判正式开始。随后美国军方还向国务院提出明确界定驻日美军用途的协定案修改意见,新修正案做了五处改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第一条   中加入“这支军队,可以用于维护远东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这就是所谓“远东条款”,它明确了驻日美军的主要任务是“维护远东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其次才是保卫日本。日方翌日答复美方完全接受了修正案。最终在818日,经过多次修改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最终版本终于确定下来。

——摘编自刘树良《日美媾和谈判与<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美两国的媾和谈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美两国的媾和谈判的影响。

3 . 材料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称,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并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日本主权限于四岛及盟国决定的其它小岛。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对朝鲜以三八线进行了划分。战后英苏分别占领南朝鲜并最终分别扶植了政权。根据二战结束前的商定,日本由多国占领,然而,战争结束后事实上由美国独占,并根据美国的全球利益对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于1951年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和《美日安全条约》,美国与日本缔结的军事同盟。

——据《国条约集》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远东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远东政策变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后,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可以概括成为“安全带政策”,这种政策1943—1953年的斯大林执政时期是苏联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它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下形成的,同时又与传统的沙皇俄罗斯扩张主义又是一脉相承的。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建立缓冲地带,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首先,苏联帮助解放其领土并驻军在东欧;其次,帮助建立联合政府;第三,使东欧各国的政治发展符合苏联的战略需要。为此,1948年苏联把南斯拉夫从情报局开除;1944—1945年间苏联把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歹马尼亚的部分领土划入了苏联的领土。总之,这一政策对当时和以后的苏联历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毕元辉《论1943年——1953年苏联对东欧的安全带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安全带政策”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苏联的“安全带政策”。
2018-10-27更新 | 524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月考试卷(七)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奥地利。1954年初,在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上,苏耗提出对典和约的建议,美,英、法三国拒绝接受。但是苏展关于时奥和约的声明,却引起了奥地利国内的积损响应。

1955年4月中,奥地利与苏联就结和约举行会谈,奥地利接受苏联倡议,保证奥地利国家中立化。苏联则表示无地签订对奥和的,并从奥地利撤回苏联军队,不必等到缔结对德和约,四国占领军队就可能撤出奥地利。1955年5月15日,苏、美、英、法、奥五国外长在维也纳答行了时奥和的——(《重建独立和民主奥地利的国家条约》,同年7月27日生效。10月26日,奥地利国会通过关于中立的宪法条文,自愿宣布水久中立,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也不允许别国在自己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对奥和约签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对奥和约签订的影响。
2018-04-22更新 | 5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起,美国开始考虑对中国南海诸岛的处理问题,提出“将根据安全需要对此前由日本统治的太平洋岛屿进行安排”,并制定了三种方案:交还给中国,交给法国和国际托管。在日本投降后,美国政府提出了新方案,规定日本必须放弃战争期间内占领的南沙群岛等地区的领土,却没有确定由谁接收,仅仅将南沙群岛定为“非托管区域”。1947年3月,美国在“对日和约”草案中明确指出日本在南海地区应放弃的岛屿包括“东沙岛、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或者南海中的任何其他岛屿”。

1950年,美国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1951年3月对日和约草案依然未提及南海诸岛归属问题,仅在涉及到中国领土的部分规定:“日本放弃对朝鲜、台湾和澎湖列岛的所有权利、权利根据和要求”。后在法国要求下,才决定在草案中规定:“日本放弃对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最终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基本上沿用了这一措辞。

—摘编自栗广《美国对南海诸岛归属问题的考量与行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南海政策的核心内容,并简析其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的南海政策。

7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年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定都波恩。10月,阿登纳政府不惜付出承认萨尔区国际化地位的代价,加入旨在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倡导用煤钢联营的方式与德国建立伙伴关系,阿登纳政府立即接受这一史称“舒曼计划”的方案,并于次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标志着德法关系开始解冻,也是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起步。

1952年5月,随着冷战的持续进行,联邦德国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美、英、法三国与联邦德国签订条约,结束占领制度,联邦德国在内外政策上重获主权。

1954年,欧美九个国家签订《巴黎协定》,批准联邦德国加入北约,次年,该条约正式生效,从此联邦德国恢复了完全主权。

——摘编自孟钟捷《德国简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邦德国成立后的外交方针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邦德国得以恢复完全主权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鲁门政府在1947年发表咨文,声称美国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提出“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力图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保护“任何请求军事援助的国家防止共产主义侵略。”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奉行“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即准备同时与苏联和中国打大战,在世界其他地区打局部战争。

材料二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出咨文,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准备在欧洲或亚洲(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同时在其它地区打一场局部战争。1971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3年,美越达成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体面结束了越战:在中东和波斯湾增强军事力量,阻止苏联的渗透和扩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全球战略发生转变的原因。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因此,二战后美国外资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材料二恐怖主义狂潮冲击着世界上许多国家,但首当其冲、受害最深的当推美国。据美国国防部统计,1968—1985年,在72个国家里的美国人和设施遭到过恐怖袭击。美国的外交官遭袭击和暗杀者已达300多人。在世界上每年发生的恐怖事件中,以美国为目标的约占30%一40%。

——吴华等《全球冲突与争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恐怖事件中“受害最深的当推美国”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