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撇开门户。

——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了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之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败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蜂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美关系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列举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中美之间的“正常的关系”而采取的“主动行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8年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建立了保卫和平的组织。1949年4月在巴黎和布拉格召开了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有72国的代表参加,选出了常设委员会,大大推动了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并开展了签名运动,半年达5亿人。许多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保卫和平委员会。1950年11月在华沙召开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材料二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机密情报。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赞成对4票反对、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战后和平运动的主题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作用。

2018-10-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林芝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20 世纪以来国际秩序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战后缔结的和约全面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际联盟作为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民族自决原则的基础上重新划分欧洲边界的特点……《国际联盟》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作为二战的重要成果,二战后期确立的国际秩序依然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基础,由国际政治经济变化的现实,通过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治理法治化。使之得到进一步补充、完善与发展,并能够可持续地维护和平。

——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新进展》

材料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性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141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2022-06-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校联考(等级考)历史试题(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大国关系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值得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为了(防止德国报复)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之下割给别国。”

——摘自《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占领了整个日本,由太平洋美陆军总司令迈可阿瑟担任盟军最高统帅。1945年9月2日,美国发表《对盟国占领管制日本最高统帅部受降的基本指示》宣布,对日占领的目标是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建立“一个以支持美国为目的负责任政府”;并宣称“天皇和日本政府的权利应从属于最高统帅”,如果主要盟国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美国政策应居主导地位。

——世界当代史讲义

材料三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1)材料一种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的要求表示反对的实质是什么?结果怎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美国是怎样处置日本的?指出这种做法对日本对待战争罪行的态度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指出其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

2018-05-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高考历史四月预测押题精选:(一)(天津卷适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条件,使我们和其他国家能共同建立一种不受逼迫的生活方式……但是,除非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我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这个目标是无法实现的。这只不过是坦率地承认,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我认为美国的必须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请回答:

(1)杜鲁门在讲话中所说的“极权主义”和“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是指什么?他的这番讲话表明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

(2)马歇尔在演说中所说的“合理经济的再生”指的是什么?从他的演说分析,他主张美国实施对外援助的目的是什么?

(3)比较两段材料,分析杜鲁门的讲话与马歇尔的演说有何异同?

2018-02-26更新 | 31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选修三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第2课 冷战的开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后,盟国将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与以往不同,盟国不是只举行一次会议,而是举行了一系列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协议,有公开的、也有秘密的,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其中,以1945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的会议及通过的公报、协定和密约最为重要。此前的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丘吉尔与斯大林关于巴尔干问题的会谈,都可看作雅尔塔会议的准备。雅尔塔会议继承和发展了上述会议的成果,对某些协议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并使之法律化。此后举行的旧金山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则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原则的补充。雅尔塔体系指的就是上述所有协定的总和。

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等大国经过长期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产物,它承认了美苏各自的实际军事控制线。其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

(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雅尔塔体系形成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雅尔塔体系。
19-20高三·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集体安全主张是在预防世界大战的背景下产生的,而集体安全实现与否又与大国政治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德国和日本不是国联集体安全体系的成员,而且它们的态度是不同的。…英国和法国的联合力量本来足以击败意大利。然而……在反对意大利…的同时,它们不能漠视曰本咄咄逼人的进攻,也不能忽视莱茵河以东正在进行的侵略准备。最后……它们不能不考虑对苏联的政策。被英国和法国看作是它们的国家利益的东西,与集体安全要求它们采取的行动相矛盾。

——摘编自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

材料二 一战后德国在外交上积极寻求打破法国的东欧同盟集体安全体系。1934年1月德国同波兰签订《互不侵犯和谅解宣言》,开始动摇了法国的同盟体系。面对英国扶持德国抑制法国的欧洲均势政策,1933年秋法国外长向苏联提议蛑结法、苏互助条的的要求,苏联则提出了缔结有欧洲各国广泛参加的集体互助公约。但是由于波兰等国坚法不与苏联结盟,签订集体安全的东方公约失败。随后,苏联又和法国、捷克签订了互助协定。但《慕尼黑协定》出卖了捷克,并把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相对的苏联排斥在外,苏联认识到形势险恶,对外政策急转直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法国、苏联集体安全努力的失败。

一一摘自廖华《两种国际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

材料三 在二战尚未结束之际,罗斯福总就开始构想美国的战后世界蓝图。罗斯福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威尔逊集体安全思想,试图在战后建立一种大国协调下的集体安全。他精心设计建立联合国作为护战后集体安全的机构。他认为,大国合作是保障联合国发挥权威效能的重要前提,集体安全的实现必须以大国的协调一致为保障。……罗斯福的战后世界蓝图实质上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门罗主义”。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仔细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联集体安全制度施行中的困境
(2)仔细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未能建立起来的原因。
(3)二战后的集体安全体系与之前存在很大不同,据材料三概括其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指出罗斯福为代表的大国领导人在“二战尚未结束之际”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多极化趋势下,欧洲国家努力摆脱美国的新“门罗主义”,指出欧洲国家执行共同安全政策的具体措施。
2020-11-19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10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于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家会议。3月5日,美国政府代表中、美、苏、英四国发出邀请书。其中提议以建议案为基础讨论制定《联合国宪章),并请被邀请国家提出修正意见。各被遨请国对这一事关和平与安全的大事都予以积极响应,高度重视。据统计,自《四国建议案》公布到5月5日午夜,有36个国家提出了1200件修正案。4月25日,由50个国家参加的旧金山制宪会议隆重召开。会议最重要的决定常常由五大国的首席代表拍板定案。会议的第二阶段是专门讨论和制定宪章。为便于制宪工作,会议把《四因建议案》分解成若干部分,分头交给各个委员会审查和修改。此时的建议案已扩大为原建议案、雅尔塔公式、中国建议吸收了各与会国许多提窆中的精神和内容的27件修正案。6月25日晚,大会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及国际法院规约。次日早晨,举行了隆重的签字仪式。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旧金山制宪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金山制宪会议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材料   二战即将结束之际,为把曾服务于战争的科学家留下,美国启动建立智库的兰德工程。1948年,兰德工程发展成兰德公司。与传统智库不同,兰德公司坚持自己只是一个非营利的民办研究机构,独立地开展工作。1947年,兰德公司就已经向政府提供了人造卫星的高质量报告。1960年,兰德公司开始研究核战争爆发后美国通信系统受到攻击之后如何应变,从而建立了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1972年,兰德公司指出反恐的最佳方式是改造滋生恐怖主义的环境,反对美国直接出兵。20世纪70年代,兰德公司逐渐开始涉足教育、城市管理等领域,如与荷兰政府合作防洪工程;创办研究学院,培养高级决策者,学员已遍布美国政界、商界;它还对中美建交、德国统一等重大事件进行了成功预测。今天,兰德公司从事的研究有《无人驾驶技术:决策指南》《中非关系的发展: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启示》《中国治理空气污染可选政策的成本》等。

——摘编自阿贝拉《白宫第一智囊:兰德公司与美国的崛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兰德公司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兰德公司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10 . 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但这一时期……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在北美殖民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它们把中国的美好形象传达给美国人。……如果说《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的古老、文明、智慧、富庶的中国仅仅给美国人一个直观形象的话,伏尔泰、莱布尼兹和魁耐这些美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则从理论上建立了中国在美国人思想中的崇高地位。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中国崇拜偶像,盛行迷信,笃信吉日以及一夫多妻……他们发现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材料二、战争爆发不久,《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满怀希望地说,尽管美国最初遭受了损失,但它决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

材料三、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据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材料四、美国公众对中国、日本、俄罗斯的感情“温度”:

年份中国日本俄罗斯
1990年455259
1994年465354
1998年475549
2002年486055

——余建军《美国公众的中国观与美国对华政策(1990-2002)》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84年以前美国人可能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中国。“中国皇后号”来华后,中国社会的哪些现象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公众对中国感情“温度”的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及结合所学概括影响美国人“中国观”的主要因素,以及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展望。

2018-01-0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测试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