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C.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D.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2016-11-18更新 | 10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二 希拉里·克林顿在接受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对她的国务卿提名进行的审查时说:“单靠美国无法解决最为紧迫的问题,而没有美国世界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美国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世界也想让美国领导。”
——2009年1月15日新华网专稿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两种生活方式是指什么?二战后初期美国为承担大国“责任”采取了哪些措施?这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对比材料一、二,美国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
2016-11-18更新 | 5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某高一学生在历史课后整理了一幅知识结构图,该生整理的历史知识的主题是(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C.美苏争霸示意图D.两极格局下蕴藏多极化趋势
2016-08-1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荆州中学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4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6 -1947年美国对华军火禁运是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二战期间,美国在中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帮助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它希望一个和平稳定的中国能够作为美国的朋友在亚洲发挥稳定作用,而中国内战一旦爆发会摧毁美国这一战略目标。更重要的是,美国并不认为蒋介石政府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另一个因素是,美国不得不担心国共战争的升级会让“苏联政府采取公开或隐蔽的干涉行动”。   随着内战的扩大,同时到来的还有中共及其影响下的人民群众将斗争的矛头对准了美国和美援。美国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蒋介石所奉行的武力政策极大地威胁了美国利益。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开启了全面内战。为了压制蒋介石配合调停,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在蒋介石未做出相应回应的前提下,8月18日杜鲁门总统认可了这一禁运令。同时,美国通知英国、加拿大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要求它们采取同步的行动。在禁运令颁布后半年,国民党军队开始出现较为严重的军火匮乏状况。此时,正是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大量获得苏联武器和日本遗留兵工厂的时候,此消彼长之下,国共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47年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指出,如果“收回对国民政府的支持,苏联在中国的影响就将随之增强”。在国际冷战加剧背景下,经历了十个月的禁运之后,美国最终解除对华军火禁运。

——摘编自胡美、任东来《1946-1947年美国对华军火禁运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国民政府实行军火禁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国民政府解除军火禁运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该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D.经互会的成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并不仅仅是“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格局”,即两极格局;相反,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是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在这一点上,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二战后至今,尽管小冲突和地区性的战争不断,但却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由于美苏冷战和东西方对立,雅尔塔体制长期以来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冷战结束,大国合作有所加强。但是,随着美国与俄罗斯的战略竞争激烈,对中国的防范力度加大,五大国之间的合作又现弱化;此外,新兴大国的崛起也要求大国合作机制增强代表性。能否实现有效的大国合作,是雅尔塔体系的精神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重大挑战。
——澎湃新闻网《日本突破战后体制,中国应推动国际体系转型促进大国有效合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能够“基本完成任务”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形势下维系这种精神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雅尔塔体系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以下关于雅尔塔体系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雅尔塔体系主要包括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达成的协议
②美苏冷战期间,双方相互借鉴,并进行内部的调整和改革
③雅尔塔体系下,美苏最后总是能达成妥协,世界形势逐渐走向缓和
④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出现多极化格局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
2014-05-14更新 | 8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高考名师推荐历史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一份某国电报称:“凡是解决我们自己社会的内部问题,加强我们人民的自信、纪律和集体精神的任何一项有力措施,都是对莫斯科的一次外交胜利。”这段电报
A.推动中苏关系的全面发展B.导致美苏关系的迅速恶化
C.成为冷战政策的理论开端D.实现英美两国的外交联合
2013-09-17更新 | 4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里”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呈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我们还应该为欧洲的一体化记上另外一大功:欧洲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时间的和平。
——《欧洲由对抗走向统一,国家间相互制衡是必要条件》
评述材料中法国“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3-09-12更新 | 5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青海省西宁五中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自建国至今的两百余年里,其国土由大西洋沿岸十三州扩展为囊括北美广袤土地的两洋大国,其军事战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复杂、从本土到全球的演变过程。相应地,其全球战略重点也经历了由本土到美洲大陆再到两洋战略的演变过程。根源于美国天定命运思想争扩张主义传统的两洋战略。酝酿于l9世纪末,发端于20世纪前期,一战后初露端倪,二战后正式形成。
——张林宏《美国全球战略的源起和流变》
材料二;“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2015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
——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一一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材料三;在战略关注向亚太地区倾斜的情况下,美国通过在中国周边编织和强化同盟体系.构建亚太“小北约”,已基本形成了对中国的战略封堵态势。这种战略包围可分东西两部分,东面以太平洋第一岛链为基础,北起韩国,以日本、台湾为中轴,一直延伸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西面北起中亚,南到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两条战线对中国东西夹击。遥相呼应。美国的军事部署和亚太战略使曾经散架的对华包围困又逐步合拢、成型,并日渐强化,由此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严峻的潜在挑战和威胁。
——张召忠《美国构建亚洲“小北约”遏制中国》
请评论材料中关于中国的崛起是对美国的潜在挑战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3-09-09更新 | 5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江西南昌市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